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7篇
  免费   1030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测绘学   671篇
大气科学   1389篇
地球物理   1730篇
地质学   2695篇
海洋学   838篇
天文学   430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10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考虑一个方程和非线性边界条件耦合的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组,运用Scaling方法、Green函数、Schauder估计等方法,研究该方程组解的爆破速率,并给出非线性反应项和吸收项对爆破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东亚夏季风北界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春  韩笑 《高原气象》2008,27(2):325-330
为了研究东亚夏季风北界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本文利用夏季850 hPa上20°N以北105°~125°E之间平均南风风速2 m/s所在的纬度,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夏季风北界指数。初步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北界在1976年之前(含1976年)位置偏北,而1976年之后位置偏南,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型的变化。对应于东亚夏季风北界的异常,东亚夏季风强度、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面积、亚洲大陆热低压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东亚夏季风北界位置偏北(南)时,对流层低层亚洲大陆热低压偏强(弱),东亚夏季风偏强(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南)、面积偏小(大),南亚高压偏弱(强),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流以下沉(上升)为主,降水偏少(多);华北地区气流以上升(下沉)为主,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993.
首先对青藏高原地表热通量再分析资料与自动气象站(AWS)实测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相对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中心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NCEP/NCAR(Kalnay 等1996)和NCEP/DOE (Kanamitsu 等2002) 再分析资料, ECMWF(Uppala 等2004)资料在高原地区的地表热通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进一步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ECMWF资料反映的高原地面热源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发现前期青藏高原主体的冬季地面热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呈负相关, 与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还与春季高原南部的地面热源存在负相关、与高原北部的地面热源存在正相关。高原冬、春季地面热源场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4.
两种四维奇异值分解同化方法的比较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DSVD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新的资料同化方法。目前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选取样本,如何得到支撑大气吸引子的基向量以及选取基向量的个数问题等等。作者利用奇异值分解(SVD)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两种方法来获得支撑大气吸引子的基向量,推导了基于这两种方法的4DSVD分析场的理论公式,并用简单的数值试验比较了基于这两种方法的4DSVD分析场的空间相关系数和误差,初步分析了分析场与基向量个数的关系以及与样本选取的关系和分析误差的来源及各种误差对分析误差影响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用SVD方法作为获得支撑大气吸引子基向量的方法得到的分析场较EOF方法稳定,分析场与基向量个数有密切关系,观测误差、模式误差和观测代表性误差是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且其引起的分析误差随着基向量个数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995.
城市建筑动力学效应对对流边界层影响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将大涡模拟应用于城市对流边界层(CBL)湍流结构和流场特征的研究,在大涡模式中,拖曳系数取与建筑物高度及建筑物高度标准差有关的表达式以考虑次网格建筑物对风速和湍流动能(TKE)的面积平均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城市建筑物对气流的拖曳作用,使建筑物冠层及整个CBL内风速大幅度减小,城市冠层内部风速减小尤为明显,在夹卷层内,风速有一明显的跃变.在边界层中部对流运动已经发展成为较强的热泡,城市建筑物的动力学效应使热泡的水平尺度增大,CBL内平均上升气流速度和下沉气流速度减小,同时使CBL中上升气流所占比例比平坦地面增大.城市建筑物使CBL低层热通量、动量通量、速度方差和位温方差明显增大,但对近地层高度以上的湍流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6.
以一个江淮梅雨锋低涡的48h模拟结果为基态计算了奇异矢量,并利用奇异矢量构造了假反扰动。分析表明,假反扰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初始误差,可以借助其进行初始误差分析;在假反扰动中,发展缓慢的奇异矢量分量是主体,描述了绝大部分模拟误差且增长迅速的奇异矢量所占比例却很小;分析假反扰动的具体形势发现850hPa上初始误差主要是低涡西南方向的低压槽偏弱,而在500hPa,渤海湾低压槽向西南方向的伸展不够,低压槽东边的高压脊应进一步向北伸展,这些初始误差都分布在关键系统的周围,并且具有中尺度的特征。另外,假反扰动中不同物理量场改进预报质量的贡献各不相同,各种物理量场间存在着使其空间分布趋于一致的动力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7.
998.
We present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set of orbits of the planar circular restricted three body problem which undergo consecutive close encounters with the small primary, or orbits of second species. The value of the Jacobi constant is fixed, and we restrict the study to consecutive close encounters which occur within a maximal time interval. With these restrictions, the full set of orbits of second species is found numerically from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stable and unstable manifolds of the collision singularity on the surface of section that corresponds to passage through the pericentre. A ‘skeleton’ of this set of curves can be computed from the solutions of the two-body problem. The set of intersection points found in this limit corresponds to the S-arcs and T-arcs of Hénon’s classification which verify the energy and time constraints, and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an alphabet to describe the orbits of second species. We give numerical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shift on this alphabet that describes all the orbits with infinitely many close encounters with the small primary, and sketch a proof of the symbolic dynamics. In particular, we find periodic orbits that combine S-type and T-type quasi-homoclinic arcs.  相似文献   
999.
We present an improved grid search method for the global computation of periodic orbits in model problems of Dynamic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orbits into families. The method concerns symmetric periodic orbits in problems of two degrees of freedom with a conserved quantity, and is applied here to problems of Celestial Mechanics. It consists of two main phases; a global sampling technique in a two-dimensional space of initial conditions and a data processing procedur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clustering) of the periodic orbits into families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the orbital parameters of member orbits. The method is tested by using it to recompute known results. It is then applied with advantag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ranch families of the family f of retrograde satellites in Hill’s Lunar problem, an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irregular families of periodic orbits in a perturbed Hill problem, a species of famili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find by continu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000.
For any positive integer N ≥ 2 we prove the existence of a new family of periodic solutions for the spatial restricted (N +1)-body problem. In these solutions the infinitesimal particle is very far from the primaries. They have large inclinations and some symmetries. In fact we extend results of Howison and Meyer (J. Diff. Equ. 163:174–197, 2000) from N = 2 to any positive integer N ≥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