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百花湖是一个具有季节性分层的富营养小型湖泊,在秋季湖水倒转期经常发生水质恶化事件,碳氮循环出现异常。文章研究特选择在秋初,湖泊分层开始消失时,测定了湖水中不同深度的N2O,CH4,CO2,有机和无机碳同位素以及其他化学参数变化。结果发现:采样时百花湖在约6m和16m深度附近出现了两个温度不连续层(SDL和PDL),并影响到有机颗粒的沉降和分解。相对而言,有较多的有机质在这两个层内发生降解,但降解的途径有所不同,上部主要是有氧降解,下部则主要是无氧降解过程。N2O的产生和消耗与有机质的降解过程完全对应:PDL层以上,ΔN2O与AOU的线性关系反映了N2O主要形成于硝化作用;PDL层以下反硝化作用导致N2O严重不饱和;PDL内位于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过渡带的N2O峰,显然是硝化与反硝化联合作用的结果。PDL层内较大的CH4浓度变化梯度,说明嗜甲烷细菌可能通过氧化NH+4贡献了部分N2O。百花湖秋、冬季表层湖水N2O都是过饱和的,都是大气N2O的源,依据分子扩散模型计算湖泊N2O的释放通量在12~14μmol/m·day之间,秋、冬季没有明显的差别。秋季底层湖水的反硝化作用是湖泊N2O的汇,其消耗通量与表层的释放通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2.
1994年8月亚洲季风区水汽的源汇分布和输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讨论了水汽气候源汇分布的分析方法,认为只有用季节平均的整层大气水汽通量散度才能准确反映水汽源汇的地理分布。分析了亚洲季风区1994年8月水汽源汇分布和输送情况,发现西太平洋120-133°E和孟加拉湾地区是水汽气候源区,其中菲律宾东侧、苏绿湾、黄海海域、安达曼海及布拉马普特拉河谷是最主要的5个水汽强源域。南海不是水汽源而是水汽汇。华北降水主要受亚洲两大季风风系和黄海、布拉马普特拉河谷水汽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Diagnostic techniques of CEOF, power spectrum and bandpass filter wave are appli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ze the seasonal northward beating of the northern subtropical high using day to day geopotential fields of 2.5 × 2.5 at 500 hPa May through July in 1988 and 1991.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globally observed that the subtropical high has northward beats that propagate westward; the source of beating mainly lies in the region of Arabian Sea and central Pacific and the sink in eastern Pacific; the seasonal beating is dominated by effects of the disturbance field;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beating and the westward propagation so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latter in individual years is caused by the varying source of disturbance and the low frequency waves it excites.  相似文献   
94.
"99.6"梅雨锋暴雨云和降水物理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MM5(V2)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锋降水的云和降水进行模拟研究。对于可分辨尺度的降水,采用Reisner霸显式方案;对云内微物理过程特别是对各种水成物的源汇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深入了解梅雨锋云系内部的云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95.
利用1998年5-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观测站的探空及地面资料,计算并分析了高原及邻近地区大尺度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环流的关系。初步结果表明:中南半岛-高原东部的大气热源在早上弱,傍晚较强;南海北部-华南-华中的热源在早上强,傍晚弱。水汽汇的日变化与热源基本相似。傍晚高原东部上升运动明显增强,高原及其南侧的局地经向季风环流增强;高原东部下游地区傍晚的上升运动减弱或变为下沉,形成一个西升东降的局地日变热力纬向环流。1998年夏季长江中偏上游的致洪暴雨和华南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至午后。  相似文献   
96.
×××磷矿属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具有胶状泥晶结构和磷质砂屑结构,以条带状构造为主。采用单一反浮选选矿工艺,使用硫酸为抑制剂、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研制的K-02为捕收剂,在常温条件下取得较好的选矿工艺指标。进行了实验室重液浮沉试验。  相似文献   
97.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经。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碳库,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参与碳循环,并对海洋碳汇产生重要贡献。鱼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新研究表明海洋鱼类在无机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对鱼类参与碳循环过程的认识、量化其固碳潜力将有助于丰富海洋碳循环研究。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等研究进展。鱼类通过产生碳酸盐粪便、水平和垂直迁移运输、生物扰动、生物碳和“尸体”碳以及食物网消耗与传输等方式参与海洋碳循环。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证据和参与海洋碳循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次,本文提出目前鱼类参与碳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包括渔业捕捞源汇之争、水产养殖业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量化鱼源碳酸盐的困难,仍有待理论和方法学的深化研究和技术的革新去解决。最后本文提出鱼类参与碳循环的研究展望,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机遇,同时结合当前渔业碳汇的发展进程以及行业需求,提出渔业减排固碳发展路径建议。本文旨在提升鱼类在海洋碳循环贡献和服务生态系统的潜力的认识,为海洋碳汇和渔业碳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8.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与甲烷归宿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与甲烷归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天然气水合物的汇聚与地质构造或地层圈闭有关,其溶解受物质转换控制,分解则受热转换控制。水合物释放甲烷的运移方式包括分散式、中心式和大规模排放式。缺氧氧化和耗氧氧化是甲烷在海洋环境中的2种主要转化方式。天然气水合物释放甲烷的最终归宿主要为:①重新形成天然气水合物;②形成化能自养生物群落和沉淀出碳酸盐沉积;③与氧发生氧化后转变为CO2;④直接排放进入到大气中。沉积物中的微构造、化能自养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矿物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是水合物释放事件的指纹记录。  相似文献   
99.
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是推动海洋碳汇市场交易、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探讨了海洋碳汇及海洋碳汇价值内涵,提出海洋碳汇经济价值分狭义与广义两种,重点分析了广义海洋碳汇价值的特点和构成,运用“总经 济价值法”核算广义海洋碳汇价值,构建了分类价值指标体系和分类核算方法。最后从海洋碳汇资源调查监测方法学、评估与核算标准体系、海洋增汇项目开发、海洋碳汇政策保障等角度提出海洋碳汇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北京市摩拜共享单车源汇时空特征分析及空间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享单车是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具。然而,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供需时空失衡的现象,导致部分区域无车可用,而另一些区域却车满为患。这一现象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便,同时也降低了单车周转效率。解决供需失衡问题,关键在于探究共享单车供需失衡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定义了共享单车的“源”、“汇”点,采用2017年5月10日至2017年5月16日北京市摩拜单车数据以及土地利用分类等多源数据,分析了共享单车工作日与周末,以及早、晚高峰期间强源、强汇点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土地类型信息分析了不同用地类型的单车使用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共享单车的空间调度模型。结果显示,在考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下,摩拜共享单车强源汇点分布模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① 工作日单车使用量明显高于周末,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源汇分布显著不同,如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等地净流入、流出密度更大,绿地等地区则相对较小;② 对比早晚高峰期间,同一地区的单车使用源汇模式极可能相反,如教育科研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等带有办公性质的地区会有“早汇晚源”的特征,而居住用地则是“早源晚汇”;③ 同一类土地利用在工作日与周末的早晚高峰期间,单车使用的源汇特征亦存在差异,如办公性质的地区在周末时源汇比例会明显产下降。基于上述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局部优化的调度模型,并通过实际数据进行了检验。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车辆空间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城市共享资源使用率,增加人们出行的方便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