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664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实例   总被引:86,自引:3,他引:86  
阐述了美国两本手册FEMA273/274和ATC-40中关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利用ETABS程序进行适合我国地震烈度分析的计算步骤,并用一框剪结构示例予以说明,表明Pushover方法是目前对结构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本工程场地为欠固结厚层填土现状,为保证承台底不脱空,采用粉喷桩加固承台底欠固结填土,并在粉喷桩内施工静压桩的技术对策,这样既加固了填土,又提高了静压桩单桩承载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为详细了解崇明越江通道南港隧道段地层情况 ,设计要求提供长江水域静探资料。简介了我院水域静力触探设备的研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4.
山地煤矿采区地形条件复杂,正确进行大时差静校正是处理好二维地震勘探资料的重要一环。大时差静校正会改变煤层反射波时间(t0)及双曲线特征,为减小校正误差,需设立一个CMP面,将校正量分为高频分量和CMP校正量。在地形高差变化剧烈的山地,不能用高于地表面的统一基准面为零线进行时深转换,须进行充填层时差(△t)校正,将统一基准面校正到地表面,再以地表面为零线进行时深转换成图。以便准确无误的展示煤层赋存形态,提高构造图精度。  相似文献   
55.
A Markov method of analysis is presented for obtain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cable‐stayed bridges to non‐stationary random ground motion. A uniformly modulated non‐stationary model of the random ground motion is assumed which is specified by the evolutionary r.m.s. ground acceleration.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the motion are considered to act simultaneously at the bridge supports. The analysis dul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angle of incidence of the earthquak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ground motion and the quasi‐static excitation. A cable‐stayed bridge is analysed under a set of parametric variations in order to study the non‐stationary response of the bridge.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tudy indicate that (i) frequency domain spectral analysis with peak r.m.s. acceleration as input could provide more r.m.s. response than the peak r.m.s. response obtained by the non‐stationary analysis; (ii) the longitudinal component of the ground mo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vertical vibration of the bridge; and (iii) the angle of incidence of the earthquake has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deck respons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6.
用混合和扩散云室对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绍忠  王祥国  游来光  皮家雄 《气象》2004,30(12):39-43
继1963年用混合云室对春季冰核浓度观测之后,1994~1996年,在同季节、同地点用混合和静力扩散云室又做了同步观测。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凝华核浓度在不同天气背景下占总冰核浓度的百分比,两种云室测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扩散云室的容积效应及冰核浓度随气压、能见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57.
李振江  赵奎  杨秋莹  李春雨  张术权 《世界地质》2004,23(2):179-182,186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原始地震记录接收能量弱、信噪比低、各种干扰波严重和地表条件多变等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尝试利用CGG、Foucs、Grisys、Promax等多套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对跨工区二维大吾4面进行深部地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反褶积、剩余静校正、DipMoveOut、偏移等关键技术的联合处理方法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8.
用VOF方法模拟静止浅水环境中的垂向紊动射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k-ε紊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浅水环境垂向射流的水面会有明显突起情况,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追踪自由面,建立了适合浅水环境垂向平面紊动射流的二维数学模型.对不同入射速度、水深、入射口宽度组合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实验,对整个流场的分布作了分析,发现自由面的分布特点和速度矢量场的分布特点相对应;中轴线附近的自由面隆起具有自相似性,文中给出了拟合表达式;由于水面的阻滞,中轴线上垂向速度的衰减较自由射流快,衰减规律随水深和射流宽度而异.  相似文献   
59.
王学滨 《岩土力学》2004,25(Z2):39-42
考虑了正应力及剪应力联合作用在岩样的端部,而且,在正应力被视为变量,剪应力被视为常量这一特殊条件下,对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剪切带-带外弹性体系统的失稳判据进行了分析.根据剪切虎克定律及梯度塑性理论,提出了剪切带内部弹性应变、塑性应变及总应变的解析式,对上述三种应变进行积分,提出了剪切带错动弹性位移、塑性位移及总位移的解析式.利用压缩虎克定律及几何关系建立了剪切带外弹性体的刚度的表达式.根据刚度理论,建立了剪切带-带外弹性体系统的失稳判据.考虑岩样端面的剪切应力后,在流动剪切应力相同时,剪切带内部的弹性剪切应变(均匀分布)将增加;剪切带内部的塑性剪切应变(不均匀分布)将减小;剪切带的弹性剪切位移(线性分布)将增加;剪切带的塑性剪切位移(非线性分布)将减小;剪切带错动位移要小一些.另外,剪切应力对剪切带-带外弹性体系统的失稳判据没有影响.失稳判据仅和岩石的本构参数、剪切带倾角及结构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60.
在数值计算成果的基础上,对阻力圆盘浮力射流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基于轴线流速的变化规律将盘后流场分为3个区域:回流区、过渡区和自相似区。得到了回流区的长度随弗劳德数F0、孔口直径D/d以及盘离孔口的距离H/d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工况为H/D=1,D/d=2,6和H/D=3,D/d=2在不同弗劳德数F0条件下的横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和达到自相似区的最小长度;结果表明弗劳德数F0的大小是决定绕流流态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由正常绕流发展到非正常绕流的压力场变化,发现由于弗劳德数F0的增大而导致流场中出现的第三个负压中心的大小和位置与绕流是否能正常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