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1240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632篇
地球物理   1142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针对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模式三维变分系统高层背景场温湿廓线外推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以气候垂直廓线重新构造高层温湿垂直结构,以减小外推方案的偏差。首先采用一维变分同化系统,展开模拟实验:分析目前模式中使用的外推方案误差及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利用高层大气气候廓线构造垂直结构并分析同化偏差。最后,运用GRAPES全球分析预报系统进行同化实验并分析改进程度。结果显示:模拟研究表明采用高层背景场温湿廓线外推方案与实际观测相比最大偏差在1 h Pa附近可达数十度以上,不仅影响平流层,而且对对流层也有影响;用气候温度数据修正GRAPES高层温度数据,可以减少50%以上的偏差,证明了用气候值高层数据优化现行GRAPES模式中同化系统高层插值方案的可行性。全球GRAPES三维变分同化试验结果显示,改进方案不仅显著的改善平流层分析质量,对对流层中高层也有改进。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更好地认识季风对南海南部海洋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在马来西亚的Bachok海洋站设计、安装了一种轻便型、耐腐蚀的海岸带自动气象站系统。该系统自动采集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相对湿度、降水、太阳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共7个气象要素,将数据存入CF卡并通过串口主动上传至上位机,通过服务程序实时显示气象数据并上传气象数据至云服务器供用户下载。本系统利用实验室校准和最小二乘法的修正来保证数据质量,近一年的连续测试表明该系统的性能稳定,在2016-05纳入到全球气象观测区域站中。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强渗漏与坚硬岩层组合条件下桩基工程旋挖钻机施工技术的探索,总结出高压旋喷防渗漏与旋挖钻机牙轮筒钻和截齿取心筒钻交叉钻进入岩联合成孔施工工法,并在工程中成功应用。在处理大直径入坚硬岩层钻孔灌注桩方面效果明显,技术先进,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4.
Despite their potential impact, trends in thunderstorm occurrence in Canada have not received scientific scrutiny,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likely being lack of data availability. A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understorm observations at eight staffed weather stations in southern Ontario, Canada, to be accurate for distances within 10?km. We used hourly thunderstorm data from these stations and one additional stat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a trend exists in the thunderstorm record in this region. A Mann-Kendall test and Theil-Sen approach determined that although some stations do have trends in number of thunderstorm hours per year over this time, a consist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hunderstorms that might be expected in a warming climate is not seen. Daily precipitation totals and maximum wind gust speeds were also used as proxies for thunderstorm intensity, neither of which confirmed an in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thunderstorms at these sites over the time period.  相似文献   
995.
2015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5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为1961年以来最高值,华南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东北、华北和西北为次高值;四季气温均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648.8 mm,较常年偏多3%;长江中下游大部及广西、新疆等地降水量偏多,西南西部及海南、辽宁等地降水偏少;冬、夏季降水偏少,春季接近常年同期,秋季偏多明显。2015年,南方暴雨过程多,夏季出现南涝北旱,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内涝重;华北、西北东部及辽宁夏秋连旱影响较重;11月江南、华南出现强降雨,秋汛明显;盛夏,新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但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两年出现凉夏;登陆台风偏少,但登陆台风强度强,"彩虹"致灾重。2015年,我国共出现11次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11-12月我国中东部雾-霾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污染程度重,11月27日至12月1日华北、黄淮等地的雾-霾天气过程为2015年最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996.
2015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晓琳  何立富 《气象》2016,42(2):254-260
2015年11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高纬西风呈3波型分布,南支槽平均位置大致位于90°E附近,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西、强度偏强。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39.4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1倍;全国平均气温为4.1℃,较常年同期偏高1.2℃,但华北、东北等地气温偏低。月内共出现2次冷空气过程和4次主要降水过程,江南、华南等地部分地区雨量偏多2~3倍,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月内还有3次重污染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97.
受欧洲脊发展和乌拉尔低槽东移影响,2015年12月9日20时到12月13日08时,新疆大部出现了大暴雪、寒潮和大风天气过程,其中乌鲁木齐、米东区、小渠子、白杨沟等站日降雪量均突破当日历史记录值。为定量评估新疆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DOGRAFS(DesertOasis-Gobi Rapid AnalysisForecast System)对此次暴雪过程的预报准确率,以NCEP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预报场作为背景场,基于WRFv3.5.1和WRFDAv3.5.1同化WMO的常规观测资料GTS(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进行积分预报。结果表明,DOGRAFS预报的逐24 h累计降水在北疆的落区和量级均与实况接近,GTS同化对暴雪极值中心乌鲁木齐站的逐1 h降水预报为负效果。对DOGRAFS预报区域内的所有站点而言,2 m温度预报的平均偏差在-3~4.2℃,绝对偏差在-1.6~2.5℃。高空温度场预报的绝对误差小于3.5℃。加入GTS后,乌鲁木齐站温度预报偏差大幅度增大,预报效果明显变差,不同化GTS预报的乌鲁木齐单站逐小时2 m温度及其变化趋势与实况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98.
Policy effort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re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adaptation, understood as adjustments in human systems to moderate the harm, or exploit beneficial opportunities, related to actual or expected climate impacts. We examine individual-level determinants of support for climate adaptation policies, focusing on whether individuals’ exposure to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support for climate adaptation policies. Using novel public opinion data on support for a range of adaptation policies, coupled with high resolution geographic data on extreme weather events, we find that individuals experiencing recent extreme weather activity are more likely to support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olicy in general, but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modest, inconsistent across specific adaptation policies, and diminishes with time. The data thus suggest that experiencing more severe weather may not appreciably increase support for climate adaptat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   
999.
雾霾天气个例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探空资料从环流形势、扩散条件和边界层特征3个方面对2013年两次雾、霾天气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西北气流冷平流、地面弱风场、垂直速度呈弱上升-下沉的垂直分层特点和逆温是两次雾、霾天气出现和维持的共同特征。地面西北风、850hPa弱冷平流、近地层浅薄的接地逆温(100~200m)和湿层与霾天气对应,地面偏东风、850hPa暖平流、925hPa以下深厚的悬浮逆温(400m)和湿层与雾天气对应,霾过程较雾过程逆温强度强,上升运动高度高。消散时雾较霾下沉运动中心高度低,强度弱;霾消散时接地逆温特征变化不大,雾消散时悬浮逆温有底部抬升和大气稳定层结向中性层结转变的变化特征;但均有下沉气流接地、垂直风切变较强和高层低露点干空气下传到地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俞燎霓  胡波  黄新晴  黄娟 《气象科技》2017,45(2):324-330
利用1958—2012年33个浙江沿海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浙江沿海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和生、消特点,以及沿海大雾与地面风向风力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年均出现大雾10天以上的有28个站,整个沿海地区分布比较均匀;1971—2012年浙江沿海年平均有51.7天6个以上的基准站出现大雾,且有较明显的年际特征;沿海大雾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月际变化,以春季和初夏出现次数最多;沿海大雾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3:00至次日06:00是大雾生成的主要时段,而大雾消散时间主要集中在06:00—10:00。沿海大雾大部分在南风条件下发生,一般风力小于12m/s。文中还分析了2005—2011年出现沿海大雾时的天气形势,发现浙江处在入海变性冷高压西部、地面低压倒槽东部、静止锋或冷锋前部、弱高压底部、鞍形场,日本海高压西南部等6种天气形势下容易出现沿海大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