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2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1066篇
测绘学   723篇
大气科学   671篇
地球物理   681篇
地质学   2663篇
海洋学   50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89篇
自然地理   110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大荔县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06-2007年对研究区野外实地调研和水化学数据的测试分析,以国家地下水质量I类水标准为基值,筛选出12个超标的水化学组分,利用模糊灰色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环境质量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大荔县地下水绝大部分为5类水.并用熵权赋权法研究导致水质变差的主要水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铁在该区影响最大,其次为氯化物、总硬度、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为苦咸水之源。含水层中铁、总硬度、溶鹪性总固体、硫酸根、卤化物区域性高含量主要由于大荔县特殊的气候、地质背景条件等所决定。而COD、硝酸盐、亚硝酸盐、锰、铬含量的增高由人类活动所为。  相似文献   
992.
谭庄-沈丘凹陷油气形成条件分析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庄-沈丘凹陷位于周口坳陷中部凹陷带,是一个中、新生代两期断陷叠合的次级构造单元,面积近2800km^2。勘探证实凹陷内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早白垩纪地层(分布面积2000km^2),其中暗色泥岩平均厚达1250m,在多口探井中见到级别不同、层数不一、厚度不等的油气显示,并在周参10、周11、12、19等多口井见到油气流,显示了该凹陷良好的勘探前景;但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究其原因,除了生油岩类型不太理想外,后期改造强烈导致保存条件较差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不过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寻找改造弱、破坏小、保存好的构造,是下一步勘探突破的重点,而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3.
5.12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以重灾区都汶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资料,探讨了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对土地利用的破坏方式和特征,次生山地灾害以移动破坏、淤埋破坏和拉裂破坏3种形式破坏土地资源,并对土地利用损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淤埋破坏是最主要的破坏形式,占总破坏面积的77.23%,移动破坏面积占总破坏面积的22.77%;②林地和草地破坏呈现出在缓坡地带和陡坡地带破坏比例高,在中间地带破坏比例低的规律,旱地破坏具有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加剧的趋势;③研究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总损失价值达76 577.26万元,其中林地损失量最大,占总损失价值的87.18%,是地震引起崩塌、滑坡灾害损失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94.
1∶20万区域化探工作在黑大山地区发现了规模较大的Sb、As为主的化探异常,经过异常查证工作,找到了2个锑矿化带。本区处于北山地区的锑矿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储层评价工作中存在数据处理繁琐、易出错的问题,根据参数间的内在关系,利用Excel内嵌的VBA语言编写了储层评价数据处理程序.该程序以井斜数据、井数据、分层数据、砂体数据、测井解释成果表及夹层数据为基础,分析储层评价工作中数据间的关系,设计了相应的算法,实现了井斜校正、按层统计砂体厚度及计算砂地比、夹层统计、自动扣除夹层及有效厚度计算、储层特征参数和储量计算参数集总、坐标添加及常用绘图软件数据格式转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996.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for map label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ums up the basic criterions of guaranteeing the labeling quality and abstracts the four basic factors including the conflict for a label with a label, overlay for label with the features, position‘s priority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a label with its feature. By establishing the scoring system, a formalized four-factors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La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applied to the automatic map labeling system-MapLabel.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数学模型难以全面考虑复杂、抽象的选址影响因素,难以把一些模糊的约束条件纳入数学模型,因而模型存在一定缺陷。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可以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和非空间信息,且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极大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对选址决策支持系统数学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998.
多光谱与全色遥感影像像素级融合算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并利用SPOT5的全色和多光谱影像在Envi软件里采用IHS、Gram-Schmidt、Brovey和Color Normalized (CN)的融合算法进行融合,然后对几种影像融合的结果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原多光谱相比,HIS融合方法的清晰度和信息的丰富度最高;Gram-Schmidt的光谱保真度和相关度最佳,清晰度和信息的丰富度也仅次于HIS融合结果;Brovey和CN的融合算法是最差的,但是在凸显植被和水体地物时Brovey和CN有优势.总而言之对于不同地物类型,每种融合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限制,所以应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最佳的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999.
北冰洋东北航道夏季集装箱航运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夏季北极海冰范围急剧缩小,为北极的国际航运迎来了机遇,夏季航行于俄罗斯东北航道的船只迅速增多。由于东北航道的距离远远小于传统亚欧航线,因此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很多海运国家对此极为关注。本文通过成本分析法,计算亚欧集装箱航线采用东北航道时可节约的航运成本,对东北航道的经济优势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000.
There are nearly 700 cities in China, each with their own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rat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people are able to choose a city to live in, they will take into account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lifestyles.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a model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index (LESI) for the larger cities of China was designed. The LESI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factors of economic condition, convenience and livable degre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 LESI model was then applied to compare the living conditions in 35 major cities in China in 2007, including 30 provincial capitals and 5 sub-provincial cities. LESI values were higher for cities in southeast China than for cities in the northwest. The highest LESI valu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hinese southeast coast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ies with the lowest LESI values were found in the centre and north of China. Of the 35 cities, 4 had highly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s and 7 had un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