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9篇
  免费   3031篇
  国内免费   4727篇
测绘学   1180篇
大气科学   6034篇
地球物理   2945篇
地质学   5190篇
海洋学   2690篇
天文学   467篇
综合类   984篇
自然地理   2227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532篇
  2021年   654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860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722篇
  2016年   735篇
  2015年   805篇
  2014年   1045篇
  2013年   1142篇
  2012年   1056篇
  2011年   1037篇
  2010年   859篇
  2009年   1065篇
  2008年   982篇
  2007年   1164篇
  2006年   956篇
  2005年   880篇
  2004年   759篇
  2003年   626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373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内蒙古固阳渣尔泰山群的岩性、岩相和相序研究,对其进行了层序分析和层序划分,识别出一级、二级、三级层序层面,包括海侵沟蚀面和暴露-淹没复合型层序界面。共划分出1个超层序,3个大层序和8个层序,总结出渣尔泰山群的不同古地理背景如碎屑滨岸、台缘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碳酸盐台地、台前斜坡和陆棚盆地层序发育模式以及内部构成特征,并探讨了复合海平面变化以及对层序发育和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储层岩石表面接触角的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储层岩石表面粗糙,非均质性及高的能量,使我们难以用接触角来量度它的润湿性质,由于储层岩石孔隙结构不符合毛管束模型,使得Laplace公式仅在表现接触角趋于2度或180度时可用于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储层岩石的孔径分布,好在由于储层岩石表面粗糙使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一极端情况。  相似文献   
993.
在介绍球面小波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和比较了几种球面小波,分析了最新地球重力模型-EGM96,以此为依据,把球面小波多分辨分析用于计算全球自由空气异常及重力大地水准面,并对处理结果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994.
陈泉水 《江西地质》2001,15(1):61-63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自制简易装置,利用该简易装置和表面张力的标准测定仪器-界面张力仪分别对几种纯液体和溶液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简易法的实验条件比较简单,实验数据容易测准,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表面张力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5.
从旋回层序的特征论地层记录的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地层记录具四大特性 :“复杂性、非渐变性、不完整性、旋回性”。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研究 ,即“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研究是从复杂而不完整的地层记录中寻找更多的规律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异成因旋回层序的两大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说明了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静态相变面及动态相变面”以及与之相关的两种穿时性——“相变面穿时及间断面穿时”的普遍性 ,这是地层记录的复杂性的又一重要体现。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 ,是地层堆积作用过程中沉积环境的空间相变及时间相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们是正确建立时代—岩石格架 ,研究事件对岩石形成影响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96.
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氢离子相互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H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氢离子输入土壤后可以转化为表面正电荷,可溶性铝和可交换性酸,但是由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不同土壤中H+三种去向的贡献不同。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是由于土壤表面Fe-OH,Al-OH的质子化造成的,因此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能力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密切相关,从而可变电荷土壤中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贡献比恒电荷土壤中的大。H+转化为可溶性铝的能力与土教育部 的矿物组成密切相关,随着H+输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溶性铝的含量也增加。可变电荷土壤中可溶性铝增加的顺序为红壤>赤红壤>铁质砖红壤,在H+的加入量小于15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介于红壤和赤红壤之间,当H+的加入量大于约15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略小于赤红壤,棕壤的可溶性铝明显小于红壤和赤红壤,但比铁质砖红壤高,恒电荷土壤的可变性酸量明显大于可变电荷土壤,但从总的看来,H+加入量的变化对可交换性酸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有机包裹体研究追索海拉尔盆地煤成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成因,运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海拉尔盆地砂岩样品中的有机包裹体进行显微荧光观察,包裹体均一测温,并对包裹体成分进行轻烃气相色谱及碳同位素分析,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成因性质及油气运移期次,结果表明,海拉尔地区存在煤成油,并有两期以上的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998.
谭世燕  石义强  赵育捷 《世界地质》2001,20(2):155-160,2091
松辽平原在地貌和地质上都是一个盆地。盆地中心区域上地幔隆升形成地幔枕,使本地区成为地壳中的一个热点,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盆地是汇水区,盆地中部地域自然就成为地下热水主要的分布区。松辽盆地地热资源开发远景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999.
矿物表面活性及其量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矿物及其材料的表面活性及其表面反应性的具体表征,它是由矿物表面功能基所控制。由于矿物表面金属原子的电负性不同,以及它所处的配位环境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极性、荷电性和Lewis酸碱性,它与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反应(成键)能力也不同。在热力学上表现为反应自由能变化也不同。因此,量度矿物表面活性就是量度其表面极性、荷电性和Lewis酸碱性,它既可用化学方法,也可用热力学的方法。前者是通过反应作用量来量度,后者通过反应作用能来量度。然而现代矿物谱学的方法更能给出矿物及其材料表面反应活性的本质和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活性白云粉生产工艺及其物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白云粉(ABP)是在白云岩经过破碎、细粉碎、表面改性的基础上得到的一种新型改性功能填料。本文利用河南辉县市的拍石头和张村两地产出的白云岩作为实验原料,对其表面改性的实验方法、改性剂选择及用量、改性条件及改性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且对改性前后的白云石粉体的粒度、比表面积等性能及红外光谱特征做了对比研究。生产工艺和物性测试研究表明:活性白云粉代替轻质碳酸钙作橡胶填料前景广阔;与轻钙相比,活性白云粉的粒度不够均匀,经优化和改善生产工艺条件,可望进一步提高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