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47篇
  免费   8177篇
  国内免费   12834篇
测绘学   5822篇
大气科学   11832篇
地球物理   10557篇
地质学   19526篇
海洋学   6512篇
天文学   5510篇
综合类   3306篇
自然地理   5593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1469篇
  2021年   1762篇
  2020年   1970篇
  2019年   2385篇
  2018年   1896篇
  2017年   2092篇
  2016年   2218篇
  2015年   2429篇
  2014年   2950篇
  2013年   3286篇
  2012年   3242篇
  2011年   3380篇
  2010年   2925篇
  2009年   3472篇
  2008年   3316篇
  2007年   3640篇
  2006年   3348篇
  2005年   3001篇
  2004年   2590篇
  2003年   2293篇
  2002年   1945篇
  2001年   1731篇
  2000年   1626篇
  1999年   1500篇
  1998年   1334篇
  1997年   1035篇
  1996年   940篇
  1995年   898篇
  1994年   768篇
  1993年   629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323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26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aul Withers  S.W Bougher 《Icarus》2003,164(1):14-32
Mars Global Surveyor accelerometer observations of the martian upper atmosphere revealed large variations in density with longitude during northern hemisphere spring at altitudes of 130-160 km, all latitudes, and mid-afternoon local solar times (LSTs). This zonal structure is due to tides from the surface. The zonal structure is stable on timescales of weeks, decay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above 130 km, and is dominated by wave-3 (average amplitude 22% of mean density) and wave-2 (18%) harmonics. The phases of these harmonics are constant with both altitude and latitude, though their amplitudes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latitude. Near the South Pole, the phase of the wave-2 harmonic changes by 90° with a change of half a martian solar day while the wave-3 phase stays constant, suggesting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behaviour, respectively. We use a simple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tidal theory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tidal modes and obtain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Our method is less rigorous, but simpler, than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and hence complements them. Topography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zon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22.
1 IntroductionAccordingtogeologicalstructure ,theGansu Ningxia Qinghaiareabelongstothenortheastmar ginofQinghai Tibetblock .Thisareahasbeenpaidmuchattentionby geo specialistsinChinaandabroadbecauseofitssignificanttectonicmovement,itsintensiveseismicity ,anditsimportanceinearth quakehazardmitigation .IntheDevelopmentPro gramonNationalKeyBasicResearchesundertheProject“MechanismandPredictionofContinentalStrongEarthquakes”,themechanismsofcontinen talstrongearthquakesarestudied ,usinghypo…  相似文献   
23.
We have investigated with BeppoSAX the long term behaviour of the harder X-ray component of the supposed supermassive binary system η Car along its 5.52 year cycle. We have found that in March 1998 during egress from the last December 1997 eclipse, this component was the same as outside eclipse, but for a large (×3.5) increase of NH h ,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r formation of opaque matter in front of the source near periastron. Unexpectedly, at that time the iron 6.7 keV emission line was 40% stronger. BeppoSAX has for the first time found ahard X-ray tail extending to at least 50 keV, that cannot be adequately fitted with an additional hotter thermal component. The 2–100 keV spectrum of η Car is instead well fitted with an absorbed powerlaw spectrum with photon index 2.53, suggesting non-thermal emission as an alternative model for the core source.  相似文献   
24.
25.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26.
评述了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物理构造与海洋动力学,以及大陆,冰川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改善现有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精度和空间解析度)是非常重要的。IUGG等国际组织对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最近,由德国的GFZ(GeoForschungsZentrum),美国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tration)以及欧洲宇航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地球监测技术-SST(Satellite-to-Sateilite Tracking)。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现有的GPS连续追踪新发射低轨道卫星,并由低轨道卫星对地球重力场作精密观测。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卫星有3颗:G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 an Application)已经于2000年发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rt)定于2002年发射;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ulation Explorer)计划2004年发射,它们可以统称为重力卫星。载有SST技术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解析度的全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强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并为海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好地参考。上述3个重力卫星工作在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波谱内,它们有不同的科学应用,仅有一小部分重合。所以,就应用而言它们是完全互补的。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广泛的,特别对于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它们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意义不亚于GPS。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对Osherovich的黑子返回磁通量模型作了适当的修改,使用黑子中心作为边界条件,用五种观测结果,导出了理论模型所需的五个主要参量,用半经验方法求得了黑子静力学模型的磁场、压力和温度等物理量.将此模型应用于一个中等大小的圆形对称黑子,可得到一个特解,结果发现我们的模型既能满足黑子的磁性质,同时又能满足合理的热力学量分布.  相似文献   
29.
30.
本文提出了一种把经纬度网格点上的气象要素值转化到正方形网格点上的多项式插值方案。对插值方案作了稳定性讨论和定量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插值方案方便可行,而且有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