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97篇
  免费   8208篇
  国内免费   9957篇
测绘学   5882篇
大气科学   5874篇
地球物理   7667篇
地质学   25453篇
海洋学   5158篇
天文学   3383篇
综合类   3713篇
自然地理   10332篇
  2024年   204篇
  2023年   680篇
  2022年   1887篇
  2021年   2181篇
  2020年   2068篇
  2019年   2380篇
  2018年   1876篇
  2017年   2195篇
  2016年   2253篇
  2015年   2449篇
  2014年   3027篇
  2013年   3136篇
  2012年   3157篇
  2011年   3236篇
  2010年   2694篇
  2009年   3216篇
  2008年   3171篇
  2007年   3307篇
  2006年   3194篇
  2005年   2930篇
  2004年   2601篇
  2003年   2343篇
  2002年   2025篇
  2001年   1728篇
  2000年   1715篇
  1999年   1482篇
  1998年   1261篇
  1997年   933篇
  1996年   762篇
  1995年   657篇
  1994年   626篇
  1993年   516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28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王宇  李丽辉 《云南地质》2005,24(3):264-274
本文介绍德国南部岩溶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概况、水文地质特征,引入关于岩溶水文地质垂向分带的概念模型。着重评述多电极地电探测、地面穿透雷达、地面核磁共振三种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德国岩溶水开发方式及保护措施进行具体分析,介绍了德国民众对地下水、矿泉水的认识。最后,将德国岩溶水勘查技术与国内现状对比评价,明确应当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2.
青藏高原东缘缅萨洼金矿成矿流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缅萨洼金矿位于中国中轴构造带的中南段,青藏高原的东缘,赋存于金河-箐河断裂带次级断裂羊坪子韧性剪切带中本文根据对该矿床硫化物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以及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成分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讨论了缅萨洼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及其矿床成因。结果显示,该矿床硫化物流体包裹体中的3He/4He变化较小,为0.69-0.82,显示了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的可能性。而4He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2.19-10.62×10-6cm3STP/g(方铅矿除外)与3He/4He相比,40Ar/36Ar的比值则变化较小,一般为251-509。而硫化物的δ34S同位素变化范围在-1.8-2.2‰,平均值为0.5‰,说明硫的地幔来源。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有富液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富气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三相CO2包裹体、纯液相CO2包裹体以及有机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则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或地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本文认为,缅萨洼金矿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是渐新世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该地区大规模走滑与剪切作用过程中,局部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3.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P-T-t轨迹   总被引:23,自引:25,他引:23  
基于超高压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别是超高压矿物生长成分环带、扩散环带和蚀变作用研究,综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发生在1000-1100℃和6-7GPa条件下,俯冲深度相当于200km,形成年代为240-250Ma。在此基础上,重塑了一个包括八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揭示出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折返阶段,即从200km到100km深度的快速折返阶段,抬升速率为5km/Ma,冷却速率为10℃/Ma;从100km到30km的快速折返,抬升速率为4km/Ma,或为近等温降压,或为缓慢降温的快速降压过程;从下地壳到近地表的缓慢折返阶段,抬升速率为1km/Ma,但为快速降温过程,冷却速率可达20℃/Ma。  相似文献   
974.
辽河盆地冷家油田沙河街组三段储层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盆地在沙河街组三段早期水体较深,主要形成扇三角洲及盆底扇;沙三晚期水体较浅,发育湖泊砂体.依据沉积相分布规律,沙三早、中、晚3个时期可进一步分别划分出湖泊扩张和收缩阶段.盆地西部凹陷的冷家油田为东陡西缓的箕状洼陷.研究区内沙三段的古地理格局是决定相分布的关键因素,河流和湖泊能量相对强弱决定扇体沉积的规模.受相对湖平面变化的影响,纵向扇三角洲主要形成于湖泊扩张时期,并且有相带窄、过渡快、以粗碎屑沉积为主的特点.扇体沉积中主要发育前缘分流河道充填沉积,但位于河口前缘或侧缘的滩坝及前三角洲中的盆底扇局部也较发育.  相似文献   
975.
根据对马朗凹陷马1井储层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基本特征、均一温度、荧光及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0~90℃.120~140℃,其对应的荧光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绿色。认为储层的油气运移经历了两期,第一期为烃类的主要运移、聚集期,油气为低成熟油;第二期为少量的烃类聚集,并判断出二叠系条湖组该段储层为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976.
错卧莫-惩香错火山-沉积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陆块中部南缘。盆地内火山-沉积地层称古新世-渐新世林子宗群,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这套火山岩系属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不同程度表现出负Eu、负Ce、负Nb异常。微量元素K、Rb、Th、Ce富集,Sr、Ba,尤其是Nb、P、Ti亏损。初步认为这套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俯冲造弧的构造背景中,是来自于俯冲带的地幔源区基性分异岩浆与陆壳重熔的酸性岩浆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的。同时,俯冲板块上深海沉积物与基性岩浆混合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启动时间在45Ma以后。  相似文献   
977.
湖北省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深部变形防治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几年来从事黄土坡滑坡区的勘查、可研及现场工程管理的认识,从滑坡分布特征、物质构成、稳定研究、变形特征等方面对滑坡进行研究。针对该滑坡厚度巨大,滑体强度高,近期深部变形较明显的实情,作者以库仑定律为基础,提出采用岩土加固治理滑坡区深部滑移的初步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78.
从预报煤与瓦斯突出所获取的数据信息知,其信息多数为灰色特征。为突出其灰色特性,本文采用理想灰贴近函数聚类关联分析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程度,并将此方法同模糊聚类预测预报法和模糊聚类关联分析预报法及模糊聚类相似分析预报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由对比分析可知,采用4种数学方法预测预报煤与瓦斯是否突出,给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只是预测预报是否发生的可能程度略有差别。其中关联分析比相似分析计算过程较简单,且相似分析在确定编号时,有时受截值λ取值影响。尽管如此,但不影响预测预报结果。所以,不论是采用模糊聚类,还是灰色聚类数学方法预报煤与瓦斯突出均是可行的,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979.
福建省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问题及风险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火力发电厂工程主要包括厂区建筑、码头、管道、取排水、填海和贮灰场等工程。其主要面临着福建省海岸带构造运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港湾淤积、海底滑坡、软土地基、海底活动地貌、基岩不均匀风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的灾害性地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潜在的致灾特点分析,提出了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应包括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设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处理及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等3方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针对滨海电厂工程的特点,评估内容应着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易损性评估。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主要是对构造不稳定的回避。地质灾害风险处理主要是电厂工程的基础处理及管道抗冲刷处理。电厂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主要是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及海域冲淤变化的监控。  相似文献   
980.
注水煤体应力能 V-f 转化与释放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在煤层注水湿润后煤体弹性能的转化与消耗过程,给出在湿润状态下能量由体变弹性能向形变弹性能转化进而自耗释放的理论模型。指出在坚硬干燥煤体中,注水后在水压力和毛细力的切割作用下,裂隙大量扩展,丰富了自由裂隙,产生更多的裂隙启发(裂隙切口),使原来近似的刚性煤体变成由裂隙分割的块体组成的组合体或半组合体。裂隙中水的粘滞作用及水分子吸附力使块体问粘性结合、刚度降低、形变增大。煤体形变弹性能自身消耗释放的形式有3种:产生剪应力导致自由裂隙问错动摩擦;强度降低,使裂隙启发被劈裂成自由裂隙;湿润煤体蠕变性增强,产生整体性移动作功。初步给出能量消耗的量化表达式。通过这一理论,能建立煤层注水湿润度与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更直接的关系,使进一步量化该关系成为可能。从更深层次解释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