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1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470篇
测绘学   477篇
大气科学   437篇
地球物理   927篇
地质学   1030篇
海洋学   32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15篇
自然地理   6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1993—2006年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赵艳霞  侯青 《气象学报》2008,66(6):1032-1042
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始建于1989年,最初仅有22个。1993—2005年,一直维持在85至88个,经2006和2007年两次扩建达到294个站。考虑到资料的连续性,本文是以80多个酸雨观测站有系统观测以来(即近14年)的酸雨观测资料为基础,经过客观统计分析,得出中国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总的来说,中国酸雨区主体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也存在小范围的酸雨区。从全国来看,酸雨发生范围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北方酸雨发生范围扩大明显,南方基本保持不变;而且,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就酸雨强度而言,1993—1998年是最强阶段,1999—2002年强度有所降低,2003—2006年酸雨强度重又持续加强,到2006年已达到1993—1998年的平均水平;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北方酸雨强度加强非常明显。对于中国区域降水酸度变化的成因,本文利用中国SO2排放量的变化和大气成分本底站降水化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32.
重庆地区近10年酸雨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巴金  汤洁  王淑凤  徐晓斌 《气象》2008,34(9):81-88
利用2005年重庆各区县31个观测站降水的pH值资料分析了当年整个地区的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选取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网中沙坪坝、涪陵、万县、奉节和巴东5个观测站点1997年至2006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对重庆地区近10年来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降水酸性和电导率的地区间差异较大,降水酸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冷季(秋、冬)较暖季(春、夏)要强.西南部降水酸性较强,受污染程度也较严重,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东北部大多为弱酸性降水,且受污染程度也较轻,但是日趋酸化和污染加重的趋势却较明显,且季节变化尤为明显,其中夏秋两季pH值的明显减小是其近10年来酸化加重的主要原因.涪陵的数据明显不同,酸性降水频率较低,pH值偏高的同时电导率也偏高,2001年前后情况尤为明显,可能受局地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933.
中国年和季各等级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中国554个测站1961—2003年的日降水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对我国全年和各个季节的总降水量和各级降水的线性趋势进行分析,并对两种不同的极端降水定义方法所得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全年总降水量在西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在华北和四川盆地地区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分析各类降水的季节变化趋势可以发现,西北地区各个季节的日降水都是增加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各类降水的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而华北地区的各类降水在各个季节基本都呈减少趋势。极端降水趋势方面,西北、长江中下游、西南部分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华北、四川盆地和东北部分地区则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34.
以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监测预警及综合防御技术推广应用”为例,对科学技术进步奖经济效益分析项目逐项解析后得出:该项目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对农业经济的贡献主要是节约开支、减少水资源和作物秸秆的无效浪费,对于培肥地力、改善作物的土壤生态环境以及对当季和下茬作物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而获得的生态效益分析方法,需利用其他指标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35.
桂西酸雨的季节分布及风向频率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1992~2005年百色市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百色市的酸雨频率较高,酸雨的酸度(PH值小)较大,其分布特征为夏半年酸雨频率较小,冬半年酸雨频率较高。将各季节酸雨分布状况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发现与地面和高空风向频率、大气环流特征、大气层结稳定度等关系密切。显然,桂西酸雨污染不仅与污染源有关,还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36.
利用2004年兴义多普勒雷达体扫复合仰角资料及自动站雨量资料,综合考虑了地理环境、气候环境2个因素,在贵州省黔西南地区进行降水估计。采用A值平均法得到该区域的dBZ-I,关系。选取2008年1月-8月的部分资料进行检验对比,并对降水误差从地理环境、雷达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得出的dBZ-I适用性较好,误差较低。  相似文献   
937.
Using the 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 (FGOALS) version g1.11, a group of seasonal hindcast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predictability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extract dominant coupled modes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ated SST from the hindcasting experiments in this study. The fields discussed a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basin (20oS--20oN, 120oE--80oW), respectively starting in four seasons from 1982 to 2005. On the basis of SVD analysis, the simulated pattern was replac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observed pattern to reconstruct SST anomaly field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The predictive skill,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CC), after systematic error correction using the first five modes was regarded as potential predictability.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tatistical postprocessing approach was effective for systematic error correction; 2) model error sources mainly arose from mode 2 extracted from the SVD analysis---that i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hase of ENSO, the model encountered the spring predictability barrier; and 3) potential predictability (upper limits of predictability) could be high over most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basin, including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and an extra 10-degrees region of the mid and ea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938.
基于局部阈值插值的地基云自动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俊  吕伟涛  马颖  姚雯  李清勇 《气象学报》2010,68(6):1007-1017
地基云自动化观测是当前气象业务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的地基云检测算法仍主要是以阈值为基础,针对固定阈值和全局阈值算法在云检测精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晴朗天空下天空呈蓝色、云呈白色的属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阈值插值的地基云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对云图进行重采样后,对云图蓝、红波段进行归一化差值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结果图像按空间像素位置自动分成互不重叠、大小相等的均匀子块,对每一子区域采用一定的规则并结合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自适应阈值算法计算局部阈值,然后对每一子区域形成的阈值矩阵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进行插值处理,形成与原始云图大小相等的阈值曲面,利用此阈值曲面与云图蓝、红波段归一化差值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完成地基云的自动检测.与固定阈值和全局阈值算法相比,局部阈值插值算法对一些细碎的云和与背景反差不大的云获得了更好的检测效果.定量的评估结果表明,固定阈值方法在正确率和精确度上都要远远低于全局阈值和局部阈值方法,而文中提出的局部阈值算法在正确率和精确度上相比全局阈值算法又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39.
The emission of dust particles into the atmosphere is governed by the aerodynamic and resistant factors,which are quantified by the friction velocity u* and the threshold friction velocity u*t, respectively. The threshold friction velocity u*t influences the vertical dust flux and dust transport. Based on the micrometeorological data obtained in the springs of 2004 and 2006 over Hunshandake desert area, Loess Plateau,and Gobi desert ar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st concentration and friction velocity for the dust events that occurred over Hunshandake deser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threshold friction velocities over the three different dust source areas were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of dust concentration is low during the preemission stage of a dust storm event,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friction velocity provides favorable dynamic conditions for dust emission. During the dust emission stage, the dust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sharply due to mechanical and thermal turbulent mixing. At the calm-down stage, the dust concentration drops nearly linearly with the decreasing friction velocity, on account of the gravitational deposition of larger dust particles. When the dust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than 200 μg m-3, it is considered as a dust emiss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the values of threshold friction velocity over Hunshandake desert area and Gobi region are 0.6 and 0.45 m s-1, respectively. The threshold friction velocity over Loess Plateau depends on the wind direction, due to the complex terrain and inhomogeneous surface. The northwest wind shows the effects of the Mu Us desert in the northwest. The corresponding u*t is 0.35 m s-1. The south wind exhib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ess hilly dunes in the south, and the u*t is 0.7 m s-1.The large roughness length of the Loess hilly dunes and the large inter-particle cohesion for the clay soil texture increases the local friction velocity. Different threshold friction velocities and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strong wind account for different dust emission capabilities for various source areas.  相似文献   
940.
空气质量预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所在。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现有的研究没有考虑由于偶然性和随机性导致的一致性。基于权重Kappa统计值的方法,在剔除了由于偶然性和随机性造成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对3种常用的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预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衡量,有利于提高对不同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性的认识,对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