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CI、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GEOREF等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对1993—2003年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论文产出的主要领域、国家、机构、科学家和期刊,对中国地球科学论文产出的主要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论文产出、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国际1%顶尖论文数量对比反映中国的科学影响力。结果表明,国际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论文增长很快,占地球科学相关主题领域论文的比例也比较大,但中国生态学研究论文无论从占国内22个学科论文产出的比例,还是从占全球该领域的比例来说都有较大差距;中国地质科学领域研究重点在地球化学、金属矿产和能源的经济地质学,但在环境地质学领域研究相对较少,而国际上环境地质学研究论文的发展已经大大高于传统的地质学论文。  相似文献   
52.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GIS技术为核心,集遥感、GPS等技术为一体的新产业——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正在形成,并积极推动着传统测绘、地理和制图等产业向现代数字、知识经济产业发展。文章首先介绍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几个热点研究领域;然后对GIS软件业界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我国测绘软件业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集约型、跨越式”发展我国GIS自主产权技术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最后介绍了GIS应用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53.
符传博  丹利  吴涧  魏荣庆 《冰川冻土》2013,35(6):1410-1418
利用覆盖新疆大部分地区资料完整的93个站点资料,对1961-2005年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低海拔区域(海拔<1 800 m)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而高海拔区域(海拔≥1 800 m)的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 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为北疆深于南疆,山区深于平原,且与气温的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全年和冬、春季最大冻土深度与气温场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736和-0.848. 年际变化表明,近45 a来的最大冻土深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倾向率分别为-15.65 cm·(10a)-1和-9.48 cm·(10a)-1,且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69,均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 同时发现,高海拔区域冬季下降多,而低海拔区域春季下降多. 新疆地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在近45 a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高海拔区域和低海拔区域突变发生年份分别为1996/1997年度和1978/1979年度,说明新疆地区高海拔区域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 突变年后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比突变年前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61.12 cm和26.67 cm.  相似文献   
54.
1984 年以来北京零售业空间发展趋势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伟  王恩儒  宋金平 《地理学报》2012,67(8):1098-1108
在采用虚拟变量对密度函数进行调整的基础上, 借助扩展方法引入时间变量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测度北京零售业空间发展的分异与趋势, 并利用GIS技术研究了新型零售业的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① 1984-2010 年, 近郊区零售业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增速是远郊区的近两倍, 而远郊区快于中心区, 说明中心区零售业地位的相对下降, 类似于20 世纪中期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特征。② 2000 年以来, 远郊区零售业增速下降, 近郊区小幅提升, 而中心区发展速度明显回升, 说明部分学者提出的20 世纪90 年代末期旧城区零售业“空洞化”、“边缘化”的发展趋势并未延续。③ 紧随人口的郊区化, 90 年代中期兴起的连锁超市以三环路为基础外向发展, 三、四环路和五、六环路之间数量较多, 而传统百货商店则主要布局在三环路以内。④ 以超市为代表的新型零售业空间布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 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性, 集聚区域既包括近郊人口密集区, 也包括远郊新城和城郊大型居住区。零售业的空间发展趋势与超市的空间特征共同显示, 北京应进一步提升远郊零售业的连锁化水平, 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促进居住与消费的空间平衡。  相似文献   
55.
新疆塔里木河三源流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非参数检验、R/S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河三源流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河与叶儿羌河的突变点在1993年,而和田河在1978年;阿克苏河径流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叶儿羌河增加不显著,结合其Hurst指数可知,在未来阿克苏河仍将保持增加走势而叶尔羌河将转变为减少;和田河径流呈轻微的减少趋势,其Hurst指数接近于0.5,具有随机性,不可做长程预测;阿克苏河在6、18、22 a周期性明显,和田河主周期为9和17 a,而叶尔羌河在3、9、13和17 a处周期性明显。  相似文献   
56.
Reports of abruptly declining flows of Canada's Athabasca River have prompted concern because this large, free‐flowing river could be representative for northern North America, provides water for the massive Athabasca oil‐sands projects and flows to the extensive and biodiverse Peace–Athabasca, Slave and Mackenzie River deltas. To investigate historic hydrology along the river and its major tributaries, we expanded the time series with interpolations for short data gaps; calculations of annual discharges from early, summer‐only records; and by splicing records across sequential hydrometric gauges. These produced composite, century‐long records (1913–2011) and trend detection with linear Pearson correlation provided similar outcomes to nonparametric Kendall τ‐b tests. These revealed that the mountain and foothills reaches displayed slight increases in winter discharges versus larger declines in summer discharges and consequently declining annual flows (~0.16% per year at Hinton; p < 0.01). Conversely, with contrasting boreal contributions, the Athabasca River at Athabasca displayed no overall trend in monthly or annual flows, but there was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that contributed to a temporary flow decline from 1970 to 2000. These findings from century‐long records contrast with interpretations from numerous shorter‐term studies and emphasize the need for sufficient time series for hydrologic trend analyses. For Northern Hemisphere rivers, the study interval should be at least 80 years to span two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cycles and dampen the influence from phase transitions. Most prior trend analyses considered only a few decades, and this weaken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hydrologic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7.
根据芝罘湾海域110个底质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对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分布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和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探讨了底质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及沉积水动力规律。研究表明,芝罘湾海域底质沉积物类型共有8种,其中砂质泥、砂质粉砂、泥和粉砂分布最广泛;平均粒径值具有从岸向海逐渐增大的趋势,分选性、偏度和峰度分别为差、正偏—极正偏、平坦—中等的特征;粒度运移趋势分析反映出套子湾泥沙向西、西南运移,芝罘湾及以东海域泥沙呈顺时针方向运移;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揭示出芝罘湾海域沉积水动力具有整体较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58.
曹广忠  刘涛 《地理学报》2011,66(12):1631-1643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受到了世界关注.由于政策环境和地理基础的差异性,地带间差异成为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的主要特征:在多元动力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十省的快速城镇化为全国的城镇化进程贡献了49%.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提出,政策和地理基础的地带间差异逐步缩小,国内外投资重点向内陆转移,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与创业成为人口流动的新特征,带动中西部地区对全国城镇化的贡献迅速提升,中国城镇化的重心向内陆转移,省区城镇化趋同现象比较明显.这些新现象在2005 年以来更加强化.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促进内陆省份对全国城镇化的贡献率提高了8.7%,但并没有对中国省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产生影响;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将成为内陆地区城镇化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59.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动态及地理学研究范式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李双成  刘金龙  张才玉  赵志强 《地理学报》2011,66(12):1618-1630
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国际上相关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生态学范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理学在此领域的研究范式和优先主题.研究认为,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应当以空间异质性和区域差异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福祉这一主线,始终将"自然系统提供生态服务与社会经济系统内化消费"之间的耦合联系作为研究核心,综合集成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本内化的响应.通过建构生态系统服务的地理学研究范式,不仅可以拓展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有助于提升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集成分析水平,进而推动地理学综合研究进程.同时,也为地理学的核心命题--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60.
地缘政治演变驱动力变化与地缘政治学研究新趋势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技术的进步、高速运输工具的诞生,传统的地理空间关系和地域联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空间距离所产生的效应在降低;其次,地缘政治博弈主体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借助互联网,原来相对弱势的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在上升;第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利益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上升,地缘政治的冲突逻辑,正逐渐让位于地缘经济的竞争逻辑;第四,与气候变化相关联的新因素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碳排放权等相对虚化的权利发展成为新的地缘政治争夺对象。在上述驱动力的作用下,地缘政治学发展和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① 更加关注全球问题和从全人类视角研究问题,传统的主权国家概念受到严重挑战;② 从对土地、能源矿产和海上战略通道等实体资源争夺,向信息权、碳排放权等相对虚拟的资源转变;③ 重视新的能源类型和新的地域空间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④ 通过对传统地缘政治学的批判,在研究内容上向所谓的“低政治”问题拓展,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交叉和融合成为趋势;⑤ 地缘政治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多元;⑥ 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成为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也为地缘政治研究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