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3篇
  免费   1517篇
  国内免费   2052篇
测绘学   1235篇
大气科学   1531篇
地球物理   1794篇
地质学   3710篇
海洋学   912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836篇
自然地理   410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548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467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839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735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486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81.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覆盖了东海部分外陆架、大陆坡全部、冲绳海槽和东部岛坡的一部分,取得了海量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的勘测多波束水深图和结合测区外的传统资料编绘的海底地形图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东海的海底地形特征。在定量确定了陆架坡折线、陆坡坡脚线和东部槽坡坡脚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平原和东部岛坡4大地形区,继之对各区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另外,从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东海海底地形发育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整个东海地形分带明显,地形类型多样:大陆架十分宽阔,总体北宽南窄,从大陆向海平缓倾斜,发育了广泛的NW-SE向沙脊群,自大陆向东南呈扇形发散;大陆坡呈NE-SW向条带展布,海底地形陡峻,呈阶梯状下掉,总体北缓南陡,其上峡谷密布,上穿切外陆架,下直达海槽,同时坡麓上海台沟谷伴生发育;冲绳海槽北浅南深,其内在平坦的背景上发育了众多的海山和海丘,其中心又有槽中槽地形;东槽坡地形复杂,发育了  相似文献   
82.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validity of buoy-obser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we installed special instruments to measure near-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on the TRITON buoy moored at 2.07°N, 138.06°E from 2 to 13 March 2004, in addition to a standard buoy sensor for the regular SST measurement at 1.5-m depth. Large diurnal SST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temperatures at about 0.3-m depth could be approximately simulated by a on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However, there was a notabl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buoy-observed 1.5-m-depth SST (SST1.5m)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del-simulated temperature only during the daytime when the diurnal rise was large. The evaluation of the heat balance in the sea surface layer showed that the diurnal rise of the SST1.5m in these cases could not be accounted for by solar heating alone. We examined the depth of the SST1.5m sensor and the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observed from a ship near the buoy, 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olar heating of the buoy hull and/or a disturbance in the temperature field around the buoy hull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excessive diurnal rise of the SST1.5m observed with the TRITON buoy.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around the hull was not sufficiently homogenized, as suggested in a previous paper. For the diurnal rise of the SST1.5m exceeding 0.5 K, the daytime buoy data became doubtful, through dynamics that remain to be clarified. A simple formula is proposed to correct the unexpected diurnal amplitude of the buoy SST1.5m.  相似文献   
83.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线,总结和探讨了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问题,指出:环境管理尤其是前置审批把关的重点应当是:(1)突出协调发展的重要性;(2)坚持以人为本,内外兼顾原则;(3)注重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4)提高技术含量,讲求效益统一;(5)建设期与营运期环境保护并重;(6)突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7)加强公众参与工作。  相似文献   
84.
本文研究了声波对某些海洋生物的影响与作用。实验表明,适当的声波剂量对海洋生物的作用所产生的声学生物效应是积极的,可促使生物体向有利的方向产生变异,而强度过大的声波对海洋生物有效伤甚至致死的效应。  相似文献   
85.
根据中科院06—02—01研究计划任务,作者于1990年开始在阿克苏水平衡站进行观测实验,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应用EBBR法(能量平衡——包文比法)计算了稻田的蒸发量。通过分析评价表明,由于受“绿洲效应”的影响,结果明显偏大,不符合物理规律,因此该法在干旱区绿洲的应用尚需更多的探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6.
救荒野豌豆对污染土壤中Cd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Cd单一和Cd、Zn复合污染对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生长及吸收富集重金属元素Cd的影响.以武汉市郊某蔬菜基地的农田土为试验土壤,分别加入5种质量分数的Cd(5,20,50,100,200 mg/kg),Zn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50 mg/kg,模拟污染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每盆移栽生长一致、数量相同的植株幼苗.结果表明:植株根、茎、叶、豆中的w(Cd)随着土壤中w(Cd)的增加而增加,且根>茎>叶>豆.当土壤中的w(Cd)=5 mg/kg时,根部的富集系数达到了17.18.但是,随着w(Cd)的增加,富集系数逐渐减小.在Cd、Zn复合污染的情况下,植物对Cd、Zn的吸收存在着协同效应,尤其是根部对镉的吸收有显著的提高.救荒野豌豆不仅能在高含量的镉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而且其根部的w(Cd)要远远大于地上部分,说明它是一种镉的排异植物.  相似文献   
87.
GIS和RS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城市规划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针对国内目前3S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层次应用较广而在规划设计方面应用薄弱这一现状,结合规划设计相关案例介绍GIS和RS技术在规划设计方面的辅助应用。案例选用ArcGIS软件介入规划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现状地形分析、三维模拟等辅助分析,并与Sketchup建模充分结合制作大范围三维漫游动画,辅助推敲规划建筑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同时还充分利用GoogleEarth与Sketchup和ArcGIS之间的接口,将规划方案和建筑模型导入全球卫星影像,从而更好地辅助规划决策和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88.
阐述了岛屿综合的内容和原则。介绍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概念并给出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定义,研究并证明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特性。分析了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基于分区的局域神经网络时空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数据表现为两种尺度的空间特性:反映全局特征的空间依赖性和反映局域特征的空间波动性.空间波动性表现为空间数据在局部地区的聚集或高低交错现象.在研究区域数据时空预测性建模时,从降低数据的空间波动和不平稳性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的局域神经网络时空非线性建模的思路.分区过程由基于空间邻接关系的K-means聚类算法完成.不同的分区方案通过相关性、波动性、紧凑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和优选.在确定最优分区方案的基础上,对各子区分别采用两层前馈网络进行建模,模型的输入不仅要考虑本区内单元的作用,而且要考虑相邻子区的边界效应.各神经网络模型的时空预测能力通过平均相均差和动态相似率等指标进行衡量.最后,通过对法国94个县每周流感报告病例的时空建模分析表明,与全局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基于分区的局域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0.
分析了利用竣工测量数据、VRS技术及高分辨率影像更新城市框架数据三种模式的可行性,给出了适合青岛地区框架数据的更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