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政府对城市统筹规划技术的要求日益增高。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更加需要科学的系统进行辅助决策。本文以扬州市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成功建设,介绍了三维数字城市系统建设中的Skyline结合3Dmax快速建模技术,论述了Skyline三维平台建设虚拟城市的方法和策略,并利用其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进行了二次功能开发,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系统把智慧城市建设与地理国情应用完美结合,形成时空一体、二三维一体的集成多源数据的一张图;开发IPAD版系统,把PC端的数据处理向移动端适时展现。系统具有国情普查数据的展示和分析、专题地图展示、电子地图、三维模型展示、轨迹记录,以及其他GIS基本功能。在屏幕上任意点取闭合图形,就会实时显示选定图形范围内的国情数据及统计分析数据。辅助决策者又好又快地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3.
该文回顾了环境气象卫星可见光红外光学成像遥感仪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不同时期在轨运行的近百台 (套) 仪器中选择了12种作为代表,结合仪器功能性能技术指标和应用需求梳理分析了其历史发展脉络和主流业务发展趋势,并初步探讨了创新发展方向。50多年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早期探索20年, 美国第1代探索性仪器,开创了气象卫星对地观测的先河;初步应用20年, 基本形成初步应用格局,欧洲、中国等开始发展自己的环境气象卫星光学成像遥感仪器;稳定应用和进步发展10多年。新一代极轨卫星可见光红外光学成像遥感仪器,其典型特征是光谱波段20个以上,谱段带宽窄,光谱范围全面覆盖0.4~15 μm,辐射测量精度高,空间分辨率为200~1000 m,其改进型仪器代表了未来极轨气象卫星主流业务发展趋势。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红外光学成像遥感仪器未来主流业务发展方向的典型特点是光谱波段15个以上,谱段带宽较窄,光谱范围全面覆盖0.4 ~15 μm,辐射测量精度高,空间分辨率为500~2000 m,圆盘图成像速度可达到分钟级,区域扫描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国土卫星影像就京津唐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进行了多学科综合应用和高层次专题制图的研究。在研究中,对影像的基本特性、质量和使用的技术指标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并按其精度、使用程度和效果等提出了评价。同时对国土卫星像片的几何配准,运用多项式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原理,进行了计算机和光学处理的对比研究。 本区资源与环境的遥感调查应用,主要是运用遥感地学原理,分析水文下垫面要素,划分水文环境类型,计算其产水量;分析非农业用地与总土地及其它用地的比例关系,探索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地域差异规律;农业低产地环境及其数量、质量特征的研究;综合调查森林资源,包括宜林地的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及宜林树种的生态与经济特性;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旅游圈及功能分区,矿产资源的赋存机制,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区内近一万年来的自然环境的演化规律及其与国土整治、规划和城镇建设的关系等进行了多元综合研究。同时编制了一套高层次专题图件,并量算了各种资源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静芳  王晓明 《气象》1995,21(5):41-44
通过10年(1983-1992年)卫星云图资料的分析,综合归纳了东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NMCC)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影响,NMCC与美国大平原以及我国西北和华北平原上的MCC有明显差别,作为一类特殊的对流性天气系统,NMCC与一般中尺度对流云图特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云顶充满度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浩  廖仿玉 《气象科学》2002,22(3):337-342
本文采用GMS-5红外云母,提取了一个描述云顶结构特征的参数一云顶充满度VS。结合地面观测资料,引入了云高参数DTS,得到并分析了参数VS随云高DTS的分布特征,同时还讨论了VS的天气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限区域卫星云图资料变分分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资料分析在数值预报中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星目前常规探测网的时空局限性,利用分辨率较高的非常规资料势在必行。该文利用一个有限区域中尺度模式MM4,采用变分分析技术对有限区域的常规探空资料和非常规云图资料进行变分分析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
The column amounts of nitrogen dioxide (NO2) and ozone (O3) were measured using a visible spectrometer based on the twilight zenith-sky technique at two observatories located at similar latitud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Japan separated by a distance of 150 km. The measurements began in April 1991 at the Moshiri Observatory (44.4°N, 142.3°E) and in April 1994 at the Rikubetsu Observatory (43.5°N, 143.8°E). Sinc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from tropospheric pollution were not always identical at these two observatories,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measurements was studied comparing these data sets. The first year data obtained at a solar zenith angle of 90 degrees indicated that the NO2 slant column values at sunrise and sunset agreed within 0.36 and 0.54 × 1016 cm-2,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5 % (June) and to 12 % (December) of the columns. The O3 values agreed within 0.76 × 1019 cm-2, corresponding to 4 % (March) 6 % (August) of the columns, although a part of the difference was systematic. The O3 column amounts were also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by the Dobson spectrometer at Sapporo (43.5°N, 143.8°E), whose latitude is similar to these observatories. When an air mass factor of 17.5 was used, the two-year Moshiri vertical column values agreed with the Dobson direct sun values to within 15 Dobson Units, or 3 6 % of the colum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values was found to be due partly to the change in the air mass factor caused by seasonal and day-to-day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O3 vertical profiles.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O2 and O3 measurements by visible spectrometers at these sites for the Network for the Detection of Stratospheric Change (NDSC).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我国清末至民国初期(1840—1920年)长达80年的金矿开发概貌,按现行政区划,共涉及21个省。对各省的金矿,既扼要探讨历史沿革,又尽量地汇集具体产金地名及有关地质矿产信息,期望达到治史与古为今用相结合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天然闪锌矿可见光催化还原甲基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可见光下天然闪锌矿的光催化还原能力,通过可见光下天然闪锌矿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讨论了天然闪锌矿晶格中的杂质缺陷、导带能级位置、光生空穴捕获剂和溶液pH值对可见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抗坏血酸做空穴捕获剂的条件下,经2 h的可见光催化实验,甲基橙能被天然闪锌矿完全还原降解。天然闪锌矿晶格中丰富的杂质缺陷在禁带中形成杂质能级,可将闪锌矿对光的响应拓展到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与天然金红石相比,闪锌矿对甲基橙的较强光催化还原降解效果与其导带电子更负的氧化还原电势有关。此外,空穴捕获剂和pH值的选择都是影响催化效果的关键因素。天然闪锌矿在可见光催化降解污染物领域颇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