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4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775篇
测绘学   707篇
大气科学   1237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569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500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ݲɼ�ϵͳ�ڵ����߼���е�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裬???????????????????С???????????????????????????????  相似文献   
152.
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科学定位和现实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平均大潮高潮面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我国海岸线(岛屿岸线、明礁、灯塔)起算面的定义。引入了三个国标的定义和沿海五省制定的法律条例的规定,结合东海及其岛屿海岸线不同起算面的计算算例,论证了我国海岸线就是平均大潮高潮面形成的实际痕迹线,并以此作为海陆分界线的科学定位和现实意义,澄清了在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异议和模糊认识。同时,并就这一重要的基准面进行现实的描述,以期服务于当前我国沿海经济建设、海域使用管理、海岸带开发和有关专项调查以及海洋测绘事业中。  相似文献   
153.
以某25万吨矿石码头工程为例,分别进行了单流、单浪和浪流共同作用下,系泊船舶撞击力和系缆力试验。研究了不同水位、不同船舶载度、不同浪流夹角,单流、单浪和浪流共同作用时对船舶撞击力和系缆力的影响。分析了该码头工程护舷和缆绳的布置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4.
完全非线性波浪破碎模型沿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一种基于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的波浪破碎模型在沿岸流计算中的应用问题。针对控制方程中的完全非线性项对沿岸流成长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完全非线性项有使平均流局部化的作用;通过数模实验还发现,垂向高阶涡度项可以有效抑制破波区外回流;运用Visser的实验室沿岸流实测资料从沿岸流速度、波高和平均水位几方面对所提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紊动参数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5.
黄艳芳 《湖北气象》2007,26(1):73-77
使用常规地面和高空原始报文资料,采用最优插值法,对2004年4月29日出现在武汉天河机场临近的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客观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雷暴天气,前一次为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后一次为超级雷暴单体天气过程;高空槽、冷锋、中尺度低值系统是当天两次强雷暴天气的触发机制;低空深厚湿层(水汽丰富)、高低空存在急流强风带对当日飑线天气的形成和发展较为有利,强的不稳定层结、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以及上层干、下层湿的湿度层结对当天超级雷暴单体的形成和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6.
利用NCEP FNL分析资料及南京多普勒雷达观测,借助WRF模式,对2017年8月1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模拟和诊断分析。此次MCS组织模态PS(Parallel Stratiform)型和TS(Trailing Stratiform)型共存,开始为带状结构,最后演变为强弓状飑线。气旋切变和低空急流是此次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而午后强烈发展的地面锋触发了此次强对流。在垂直风切变和冷池共同作用下,西侧初始对流发展为PS型模态,东侧发展为TS型模态。由于PS型模态的中低层垂直风切变发生转向,导致其消散。TS型模态附近冷池和垂直风切变相配合,且在后向入流(Rear Inflow Jets,RIJ)作用下发展成为强弓状飑线;RIJ受中低层涡旋对影响而发展增强,其中气旋式涡旋主要由涡度方程中拉伸项决定,而反气旋式涡旋则主要由倾侧项决定。  相似文献   
157.
HiPAP100水下定位系统在海底摄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HiPAP100高精度声学定位系统及其水下定位原理,阐述了影响水声传播的因素及HiPAP100的解决办法,介绍了水下定位系统在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底摄像测站作业中的应用,分析比较海底摄像常规定位与HiPAP100超短基线的定位精度,说明水下定位在海底摄像等水下拖曳和定点作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8.
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的形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处由于失去边界的支持而发生形变。本文将西边界流视为一种惯性射流,遵循绝对涡度守恒原理,推导了流轴及其两侧流体在西边界豁口处不同形式的弯曲,发现在一定的豁口尺度条件下,西边界流自身的相对涡度分布特点和地球旋转的β效应决定了在失去西侧陆坡支持时,其主体会沿反气旋路径发生一段经向的位移而圈回入射点所在的经度位置。主轴变形的经向尺度与初始速度及西边界流的入射角度有关;主轴西侧可能会出现一小部分分支进入邻近的内海并形成气旋或反气旋式环流;主轴东侧的流体则在豁口以东沿反气旋路径弯曲,从而论证了西边界豁口处形成西边界流弯曲的可能性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9.
Application of Line Boundary Technique to 2D Tidal Current Simu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shore boundary,moving boundary and engineeringboundary which are encountered frequently in 2D tidal current simulation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theconcept of line boundary is introduced and studied here,and then the line boundary technique in common use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Analysis of some calculation cases shows that this technique is practical,effective,and simple in 2D tidal current simulation involving different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160.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 1 95 9,1 975 - 1 982年及 1 998年夏季各月黄、东海盐度分布和相应风场资料 ,分析讨论了长江冲淡水夏季的扩展路径。指出 :除海底坡降外 ,由 S向的苏北沿岸流和 N,NE向的浙东沿岸流及台湾暖流构成的“力偶”,是使冲淡水向左扭转的重要外力之一。用近岸均质模型和远岸双层模型的涡度方程定性讨论了冲淡水的转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