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45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91.
作为地球陆地上最高、最大、最平坦的地貌单元,青藏高原晚第四纪—现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状态是研究其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重要基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观测几十年时间尺度的地壳运动定量资料,历史记载和仪器观测获得的历史地震资料提供着数百年时间尺度的构造运动和深部变形数据,而上万年时间尺度的活动断裂定量研究数据则揭示着长期、平均构造变形状态。综合这三类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表构造变形定量数据,就能够定性推测或定量模拟驱动地表构造变形的深部地球动力作用。本文综合利用上述三类资料,发现青藏高原晚第四纪—现今的运动状态受控于统一的应变场,地表与深部一致,现今与长期一致。最大剪切应变主要分布在高原周边的主要逆冲断裂带和内部的巨型活动走滑断裂带,产生众多的强震;收缩应变和地壳缩短主要发生在周边山系及其伴随的前陆盆地,形成逆冲断裂和逆冲型强震;面膨胀应变和地壳拉张发生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内部,形成近南北向正断层和北东/北西向共轭剪切断裂系,并控制着正断层型地震的发生;青藏高原的所谓“向东挤出”,不是刚性岩石圈地块在走滑断裂夹持下的向东滑移,而是高原内部岩石圈物质的向东流动和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这种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792.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柽柳茎水势变化与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断面柽柳茎水势变化特征、柽柳茎水势的日、月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依干不及麻断面柽柳茎水势普遍低于英苏断面;柽柳茎水势日变化大体呈直线下降趋势;英苏断面9月份柽柳茎水势比7月份和8月份高,依干不及麻断面9月份柽柳茎水势比7月份和8月份低。柽柳茎水势日变化与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气温升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植物蒸腾失水增多,水势降低。同时与地下水埋深间也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随地下水埋深增大,土壤含水量减小,茎水势降低,地下水埋深减小,土壤含水量增大,茎水势回升。  相似文献   
793.
结合MEIC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利用耦合了大气化学模式的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WRF-Chem,对2016年5月6日广东地区一次深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大气化学气体成分变化进行模拟,着重研究深对流系统对大气化学气体成分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较真实地再现了这次深对流天气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计算,评估了这次对流降水对不同溶解度的大气污染气体的湿清除效率,发现湿清除过程对低溶解度大气污染气体CO、NO_2和O_3的湿清除效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对SO_2、H_2O_2和HNO_3的湿清除效率则分别达到50.8%、98.6%和38.2%。随着溶解度的增大,清除效率并不一定增大,这是因为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共同影响着气体污染物的清除效率。  相似文献   
794.
长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昼夜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昕  章新平  刘仲藜  王锐 《热带地理》2021,41(3):635-644
基于长沙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实测数据,对不同季节(暖半年、冷半年)、不同降水类型(对流降水、平流降水)、不同降水强度下昼、夜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揭示昼夜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深化对季风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的认识.结果表明:降水中δ18O在暖半年时段夜间比白天偏正,而在冷半年时...  相似文献   
795.
用水热平衡模型估算青海湖古水文要素及水量平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伯强 《海洋与湖沼》1997,28(6):611-616
根据水热平衡原理,推导了内陆湖泊水位高低(或面积大小)与流域降水及蒸发之间的定量关系,设计了青海湖古水量平衡计算模型。用现在的湖区气象要素及水量收支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然后将此模型用于估算全新世稳定暖湿期(7200-6000aB.P.)的青海湖古水文要素及水量平衡。结果显示,在全新世稳定暖湿期,青海湖流域的降水、蒸发及径流比现代高约32%,13%和67%。反映出该地区因气温高、降水增加造成的季风加强使得该地区的水量收支与现代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本方法用古湖水位来定量恢复古水文、气候参数,为此可以从古湖泊中提取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796.
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现状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1988,1997和2005年3个时相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的解译,得到了胶州湾北部大沽河口地区3个年份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对比研究表明:该区域人工建筑物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7年以后加大了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力度,使耕地面积减少速度相对降低,而河口自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主要转变为耕地和养殖池,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考虑到大沽河口经济和自然方面的特殊属性,提出了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保护河口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7.
大气中微量元素的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气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大气的干、湿沉降过程最终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重金属对生物具有毒性,对生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而由降水事件带入的营养元素使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短期内迅速增加。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大气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气溶胶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浓度、来源及其时空变化,较为系统地评述了营养盐和重金属的输入对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98.
利用浙江省2019年2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FY 2G红外云图资料、NCEP和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2019年冬末春初典型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连阴雨期间500 hPa极涡呈偶极型,主体持续收缩在北极附近,浙江位于700 hPa和850 hPa切变南侧稳定的西南气流及温度正距平中,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持续偏强、位置偏北,强度和位置变化超前于降雨;②源自孟加拉湾北部至青藏高原、中南半岛到南海的两条水汽通道持续输送水汽至我国华东地区,浙江同时受两条水汽带叠加影响时雨强达到最大,红外卫星云图分析可对水汽输送通道和天气形势作大致判断,提供降雨预报辅助性参考;③700 hPa湿Q矢量显著辐合区和850 hPa经向风0 m〖DK〗·s-1等风速线重叠的区域易出现明显降雨,集中降雨时段浙江上空存在很大的低层假相当位温和水汽通量的水平梯度,水汽输送带位于梯度区之上。  相似文献   
799.
GPS监测水汽与水汽辐射计数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针对水汽辐射计观测数据和并址的GPS观测数据,用GAMIT软件求解了台站的天顶总延迟和湿项延迟。运用湿项延迟与水汽含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对GPS监测的大气可降水量与水汽辐射计观测的水汽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结果:由GAMIT解算出的水汽含量与WVR观测值的差值平均值为0.02mm,均方差为0.02mm,由气象文件求出的水汽含量与WVR观测值的差值平均值为0.03mm,均方差为0.02mm。表明用地面GPS监测大气水汽含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00.
地表蒸散发是地表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准确估算对农业灌溉与干旱监测、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预估等研究至关重要.基于地表温度—植被指数三角/梯形特征空间开展地表蒸散发遥感反演及土壤蒸发/植被蒸腾分离是地表蒸散发定量遥感研究的国际热点与前沿课题之一.本文全面、系统、深入地综述了地表温度—植被指数三角/梯形空间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