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1997年到1999年间,在俄罗斯雅库茨克附近的SpasskayaPad实验林,对植物水分(树液)中的稳定同位索比进行了观测。每年在叶子长出后,兴安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就迅速下降,这标志着融雪在初夏就开始被吸收利用。从仲夏到夏末,在多雨夏季和干旱夏季,植物对水源的利用有着明显不同在1999年8月(多雨的夏季),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很高(-17.8~-16.1%o),但是在1998年8月(旱的夏季),其含量却很低(-20.4~-19.7%0)。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主要依靠雨水作为水源,而在干旱的夏季植物主要利用多年冻土中的融水作为水源。多年冻土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在干旱的夏季为植物提供直接水源:另一个作用是把多余的水分储存在土壤中供来年所用。如果这种冻土系统未来遭到地球变暖的破坏,那么,这些东西伯利亚仅存的单型落叶松在干旱的夏季很可能面临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树干木质部中树液流密度的变化会引起树干局部电位差的变化,通过测定这种局部电位差来研究液流密度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次研究通过测定倾斜黄杨加水前后树干的局部电位差,同时借助小波变换方法,探讨了这种局部电位差对根系吸水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加水前树干液流密度相对稳定,而在加水后树干部分区域的树液便开始了明显的流动;加水后树液优先从树干的向阳面流动,而树干侧面的树液流动则明显滞后于向阳面;干旱状态下局部电位差对根系吸水过程响应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湿润条件;电位差的变化在短时间条件下反映树干液流的变化过程,并可据此测定液流速度,但在更长的时间尺度条件下则可能更多地反映了树干的生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于2009年5月至10月采用液流测量系统对沙木蓼的茎干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研究表明,6月份树干液流速率最大,白天液流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液流速率与茎粗有关,直径较大的茎比直径较小的茎液流速率高。小于1 m深度土壤水分对液流速率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植物从深层土壤吸收水分有关。此外,在蒸腾作用和液流增加之间还观察到30-130 min的时滞。这些时间滞后与茎的大小和水分条件有关。通过观察,在晴天时,夜间液流/白天液流的值在0.1-0.4之间变化,但是在雨天时会出现比值大于1.0的情况,说明在雨天时,夜间液流会大于白天液流,造成了显著的水分损失。环境因子对液流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分别在白天和夜间对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