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0篇
  免费   3371篇
  国内免费   4666篇
测绘学   2726篇
大气科学   1956篇
地球物理   3798篇
地质学   13659篇
海洋学   1836篇
天文学   1292篇
综合类   2092篇
自然地理   1338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604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823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539篇
  2014年   1263篇
  2013年   811篇
  2012年   1242篇
  2011年   1269篇
  2010年   1179篇
  2009年   1424篇
  2008年   1235篇
  2007年   1067篇
  2006年   1038篇
  2005年   977篇
  2004年   989篇
  2003年   1163篇
  2002年   1168篇
  2001年   1116篇
  2000年   808篇
  1999年   663篇
  1998年   718篇
  1997年   756篇
  1996年   750篇
  1995年   774篇
  1994年   762篇
  1993年   475篇
  1992年   527篇
  1991年   451篇
  1990年   346篇
  1989年   30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对储层中风化壳和裂缝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与常规数控测井技术相比较,是测井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它以扫描图像来反映井壁岩层的成分和结构,并能得到岩层和裂缝的产状等。本文用其测试辽河断陷海南一月东潜山区海南20井,测得潜山储层震旦系和寒武系-奥陶系顶部有一层厚30-35m的古风化壳,具有网状裂缝结构。并测得储层自上而下碳酸盐岩中各种类型的裂缝及其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92.
193.
介绍了国外在布莱克海隆(包括ODP164航次994、995、997站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过程中应用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实例;通过对这3个站位样品的甲烷、CO2、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有机碳以及自生碳酸盐的δ^13C分析,指出浅部(0-30m)甲烷和DIC的δ^13C值随深度迅速降低又迅速升高的变化可以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化学指标。994站位孔隙水δ^18O值深度从0.30‰下降到-0.37‰;氢同位素δD随深度略有下降(从11‰到-12‰),这与水合物形成时氢氧重同位素相对富集于固相有关,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997站位δ^37Cl从海底沉积物表层以下30m处为接近海水的最大值0,至钻孔底746.85m处降为-3.68‰,可能也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4.
报道豹皮菌(Amanitapantherina)中两种氨基酸成分KI-Ⅰ、KI-Ⅱ对NMDA(N-Methyl-D-Aspartate)受体的活性研究。KI-Ⅰ和KI-Ⅱ对NMDA受体的作用是通过大鼠大脑皮质和脊髓突触部分的受体结合实验进行的。实验结果指出:KI-Ⅰ是一种高活性NMDA受体激动剂;KI-Ⅱ是NMDA受体拈抗剂。  相似文献   
195.
196.
自中印度洋被确认为是大洋岩石圈活动压缩变形的场所以来,人们已经竭尽全力来确定该地区的缩短量.其目的是了解在很高压应力下的板内变形会对周围板块的运动学起什么作用以及大洋岩石圈的机械反映.使用了下面4种不同的方法来定量分析变形速率:  相似文献   
197.
198.
199.
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说”是风靡世界的地球起源理论,该理论主张地球是从“原始星云”转化而来的。笔者对此理论明确提出质疑。阐述了南海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及其来源,以及在星云中发生的合成元素的核过程,据此指出,地球全部海洋化学元素是在星体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核反应的综合产物,而绝非简单地从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另一颗恒星或超新星聚变爆发形成的次生星云创造了地球。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