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4篇
  免费   2273篇
  国内免费   2033篇
测绘学   4498篇
大气科学   1278篇
地球物理   3207篇
地质学   4667篇
海洋学   1184篇
天文学   586篇
综合类   1175篇
自然地理   785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787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701篇
  2018年   528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655篇
  2014年   1011篇
  2013年   776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806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774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502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21.
林来法 《福建地质》1991,10(4):297-308
茶地序列分布于福建西部上杭茶地一带,属钙碱性花岗岩,大小侵入体近30个,围岩为震旦系,其锆石U-Pb法年龄介于368-400Ma,时代属早古生代。根据侵入体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地质年龄,从早到晚划分为陈坑(片麻状似斑状中粒花岗岩),上三溪(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云山(白云母化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蓝屋(片麻状细粒碱长花岗岩)等4个岩石单元。由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岩石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元侵入体依其时代从早到晚,基本反映了同源岩浆继承,发展的演化规律。据此,将陈坑、上三溪、云山、蓝屋等4个岩石单元归井为同探岩浆演化序列——茶地序列,各单元侵入体具有同构造新整合侵入特征,属强力定位机制;形成于陆由板块造山带环境,属S型花岗岩,系加里东造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22.
砬子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地台抚顺—清原古隆起带与吉黑地槽的相接部位。砬子山岩体是由石英闪长岩、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构成的杂岩体。4个岩性不同的侵入体构成连续的中-酸性钙碱岩石序列。岩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4个侵入体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浆的演化机制为深部岩浆分异作用,岩浆则是来源于下部地壳。  相似文献   
923.
在吕梁造山旋回期间(1900Ma)北瓦沟辽河群经受了多幕变质和多期变形的改造,可识别出三组皱褶构造:1.早期近东西向片内平卧褶皱,由固态流变机制形成(F_1);2.枢扭北北西—南南东向不对称褶皱(F_2);3.北东向开阔褶皱构造(F_3)。此外,还发育与褶皱构造相关的布丁构造和布丁褶皱。赋存在辽河群中的铅锌矿床遭受了强烈的改造作用并严格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924.
简介当前基于GPS OEM板开发GPS接收机的4种方式和两种主流发展方向,即“功能型”和“傻瓜型”GPS接收机。提出融两家之长的智能型一体化GPS接收机的设计思路,重点探讨智能型GPS接收机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25.
纬向平均环流预报的系统性误差及其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的月预报实例分析表明,纬向平均环流(本指高度场纬向平均分量)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预报误差,且在总误差中占有可观的份额。国内外其它模式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为克服这一困难,本尝试了“结合”(hybrid)的途径。应用重构相空间理论和非线性时空序列预测方法,在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构造了月尺度逐侯纬向平均高度场(零波分量)距平场的非线性预报模型。然后,将非线性预报和谱模式动力预报结合起来,即将非线性预报结果转化为模式需要的颅报量,再在模式积分过程中的每一步取代其相应部分,实施过程订正。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途样合效地减少了模式纬向环流的预报误差;特别是通过非线性波流相互作用,还改善了部分波动分量的预报。  相似文献   
926.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93,自引:27,他引:66  
根据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一百多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整个高原地区温度变化可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在时间演变上可划分出相对高温时段(1963年以前)、相对低温时段(1963—1987年)和另一个相对高温时段(1987年以后)。还从天文因素、地球系统各圈层及气候系统内各因子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出发,探讨了引起高原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27.
雷电电磁辐射脉冲的GPS多站同步系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张彤  张广庶  郄秀书 《高原气象》2003,22(3):306-310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秒脉冲信号PPS(PulsePerSec ond)与高精度时钟电路同步,实现了雷电电磁辐射脉冲测量时的多站同步,解决了因晶体振荡频率漂移造成高精度时钟计数误差的难点,同步精度达到±50ns。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原理,野外的初步观测得到了多站雷电观测的同步资料,证实了该同步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28.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相互作用的弹塑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群桩基础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和破坏机理,并探讨了桩距、桩数、桩长、桩径和土质各种因素对群桩效应的影响,指出桩距和桩数是影响群桩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9.
吉林省东部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键  孙炜 《吉林地质》2003,22(2):27-33
将吉林省东部地区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在成矿作用时间上与全球性成矿事件及区域性成矿事件对比分析,总结成矿的相似性和本区成矿的特点及具中国特色的燕山期成矿的重要性,提出区内大型矿田(或矿集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主控因素,对成矿预测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0.
沙漠化逆转过程的耗散理论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崔旺诚 《干旱区地理》2003,26(2):150-153
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沙漠化逆转过程的时间序列和空间结构,论述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涨落”现象、耗散结构的形成及非平衡相变的发生。指出属于开放系统的沙漠化逆转过程表现为时间序列的有序和空间结构的无序,是多重耗散结构下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自我调控的组织能力。熵增代表着沙漠化过程,负熵增代表着沙漠化逆转过程。这对研究沙漠化过程的平衡稳定有序与非平衡稳定有序的关系,恶化与逆转、单因素与综合、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并认为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有助于建立一门有关“过程”的沙漠生态学,以丰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