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2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42篇
地质学   1831篇
海洋学   74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21.
江苏宿迁发现古地震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瑞征  丁政 《地震地质》1990,12(4):378-379
1987年秋,作者在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宿迁县井头乡元庄至塘湖农机站一带的砂坑中,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地震剖面。该剖面中保存着中更新世后期至晚更新世初期地震活动遗迹,是上新世宿迁组和更新世沉积层中的永久变形和位移。由于本区历史上无大震记载,因此,上述古地震遗迹的发现,对本区地震区划、小区划及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潜在震源的判定和最高震级的确定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了阿尔泰地区NW走向高角度冲断构造中主干的阿巴宫—库尔提断裂带。详细研究了断裂构造岩的变形构造和组构及其所显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存在早、晚更替且性质不同的变形显微构造。早期以糜棱岩中的韧性变形构造为主,发育有递进变形的不对称构造(压力影、旋转变斑晶、S—C构造等),是断裂中剪切变形运动指向的主要判据。晚期为脆性破裂构造,与早期变形组构具继承、叠加关系。研究了石英光轴的组构形式,证实存在:早期共轴纯剪变形的小圆环带组构和非共轴简单剪切变形中,呈递变关系的点极密—大圆环带—交叉大圆环带组构型式。对变形构造和组构所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阿—库断裂带的形成和变形历史为:①地壳早期NE挤压收缩环境,形成劈理化带;②在持续NE向挤压作用下,大规模剪切、逆冲叠置,和地壳加厚,产生重熔岩浆和流体再分配效应,促使糜棱岩带形成和发展;③晚期地壳NE向挤压下,以垂直差异抬升和大量碎裂岩化高角度逆冲断裂的继承、叠加为特征。在区域大地构造的关系上:①、②对应于地槽褶皱、封闭的地槽体制(海西期),③对应于地洼体制(后海西期)。  相似文献   
123.
124.
宁波地区镇海断裂带燕山晚期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树仁  孙叶 《地球科学》1990,15(6):607-615
  相似文献   
125.
郯庐断裂带南段新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第四纪地层不发育,尽管断裂构造岩松散而未固结成岩,也难以应用地层变位法来确定它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笔者在发育断层泥的断裂露头剖面上,采集断层泥样品9个,通过扫描电镜——石英碎砾刻蚀形貌法来确定它的新动活性。根据石英碎砾的刻蚀形貌类型判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蠕滑?粘滑?从而确定郯庐断裂带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在N_2—Q_1或Q_2,活动方式以粘滑为主。  相似文献   
126.
唐伯雄  吴国华 《地震研究》1990,13(3):273-276
本文报道了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红河断裂带上观测到的重力变化结果,和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后用重力测量监视强余震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方法。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中是与断裂带的位置有关的,因此,从事地震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十分重视断裂活动的观测和研究。另外,一个地区的地壳活动强烈与否?也能从断裂活动的程度中表现出来。所以作者近年来在断裂带上进行了一些重力测量,藉  相似文献   
127.
128.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及重力、航磁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的主要活动断裂的大地构造位置、产状、深度和第四纪活动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並讨论了这些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强度与断裂深度有关,具左旋运动特征的全新世近东西向活断层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9.
昌马断裂带的水平断错与强震重复率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32年昌马地震(7.6级)震中区(昌马盆地—西水峡断陷谷地内)的大比例尺活断层填图(1:5万),获得了沿地震断层带分布的时代、规模不同的山脊及冲沟的水平断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断错量具明显的分级特点,全新世以来,最大一级水平位错量平均为39米,平均年滑动速率为4.1毫米/年。 依据古陡坎侵蚀斜面的主坡角与其年龄的相关统计公式,求得最近一次历史未记载的强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约1968年,它与1932年昌马地震的间隔时间为1911年,由这些资料粗略的求得昌马断裂的蠕滑速率为1.37毫米/年,占整个走滑量的31.8%。本文由上述资料求得昌马断裂带的强震(M≈7.6)重复周期约为2051年。  相似文献   
130.
鲜水河断裂带未来三十年内地震复发的条件概率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近十年来,长期地震预测或地震潜势研究的新趋势是:由确定性分析逐渐转向概率性分析。作者根据通用的地震复发概率分布函数,并在由地质方法确定的给定大小事件平均复发间隔的基础上,对鲜水河断裂带各段落上未来30年内强震或大地震原地复发的条件概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带上有三个段落地震复发的可能性很大或较大,按概率值的大小依次为:松林口—老乾宁(57%—97.5%);金龙寺—色拉哈垭口(31%—78%);仁达—恰叫(12%—59%)。由于康定附近段落历史地震情况复杂,实际的危险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文中最后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