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68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1703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21.
东伙房金矿床成矿构造条件及成矿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伙房金矿床从空间和时间看,固阳~察右中旗韧脆性变形带控矿是间接的,而其变形带附近有成生联系的破裂带控矿则是直接的。固阳~察右中旗变形带及容矿断裂经历了多期变形历史,具有从韧性~脆性变形的全过程。但同成矿期活动明显地表现为脆性破裂。这种浅层次的破裂系统为金矿热液在由深部向上运移过程中,温压条件的改变和金矿的沉淀提供了适宜的物理条件,控矿断裂显示了张性特点,反映了容矿断裂在成矿期自由度相对较大,处于一种扩张的环境之内。金矿形成于中生代这一特定的构造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22.
从花岗岩类岩石的稀土元素与岩石化学成分的对应分析结果出发,论述了新疆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稀土元素与岩石化学成分的相互关系,以及该区花岗岩类演化与锡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23.
124.
通过对埕东凸起北坡的石炭-二叠系储层和微观孔隙结构分析认为:储层物性受后期风化淋滤作用控制,层位越新,离断层越近,物性越好,反之物性差。物性界面与风化壳深度基本一致。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孔为主,其次是微孔隙和裂隙,这些孔隙在三维窨相互配置,构成4种不同的孔隙组合类型。不同的孔隙组合类型具有不同的物性条件及产能。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采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揭示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均存在3-4年和准两年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且通过时滞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以降水滞后海温约4个月的正相关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一个多级数字滤波器对两者的逐月距平序列进行了高通、低通和带通滤波,并对两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滤波分量进行时滞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只是在2-4年的时间尺度上两者相关最为密切,并以降水滞后海温4-5月的正相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6.
根据实际应用中统计预报对相关系数的基本要求,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可行性。同时,利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这种预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主要结论是:用区域(5°N—5°S,90—150°W)的平均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效果比使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好,用前者可预测西太平洋中区各类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后者只能预测西太平洋全区及中区热带气旋总体的年际变化,对达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则分别是勉强能或不能预测;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无法预测南海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实际上只对年际变化中的ENSO(3—5年)周期及准二年周期有效。  相似文献   
127.
河流相古土壤及其在河流沉积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以济阳坳陷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古土壤为例,对古土壤这一新的领域进行探索,主要论述河流相古土壤的识别及成因,并以古土壤为对比标志进行河流沉积地层的对比,为解决河流相储层对比这一人所公认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8.
灰池子花岗岩基主要由黑云斜长混合花岗岩和二长混合花岗岩组成。前者是加里东期的交代花岗岩;后者是在海西晚期钾交代作用再次改造先期岩石形成的。因此是一个由多次交代作用形成的混合花岗岩岩基。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的某些观点讨论这种岩石形成过程中钾元素迁移机制。  相似文献   
129.
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中元素的变化趋势及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成岩改造的间隙水化学组成相对于海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K、Sr、B趋于亏损,Ca、Mg、Li则表现出亏损和富集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Si、Ba、Rb富集,Mn、Fe、Zn、Pb、Cu、Ni、Co则高度富集。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间隙水中金属元素可分成K、Sr、Mg、Li、Ca和Mn、Fe、Rb、Co,Zn、Cu、Ni、Pb两组。影响间隙水元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火山物质的海解作用,硅质生物组分和岩成碎屑组分的成岩作用及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0.
东秦岭造山带多重滑脱推覆与A型俯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经海西-印支期B型俯冲与碰撞敛合形成东秦岭复合山链后,构造变动并未结束,随之发生的是A型俯冲和巨型滑脱推覆。文章依据地表地质及更能清楚地反映地壳结构的二维速度资料,对东秦岭造山带的滑脱-推覆构造进行了再次研究,并建立了该区的A型俯冲模式。认为东秦岭地区存在着六重拆离滑脱与数个大型推覆构造和两条巨型A型俯冲带,其A型俯冲模式表现为奇特的“双楔剖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