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在对2001年云南永胜地震后四川重点监视区及川滇交界地区出现的水氧和断层气CO2观测异常为主的中短期异常进行跟踪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2.
A(b)值空间扫描在东北地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东北地区赤峰一开原深大断裂以北Ms≥4.8级地震前的A(b)值空间图像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A(b)值空间扫描方法可以对东北地区中等强度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做出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53.
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在施甸地震中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环境应力场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场,追踪分析环境剪应力场时空动态调整变化,是强震危险性中,短期预测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追踪分析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年变化,2001年4月12日施甸5.9级地震的中期预测,以及追踪分析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月变化对该地震的短期预测实践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4.
基于强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形变异常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的地下水化学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依据河北怀来地震台形变、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研究了1998年河北张北M6.2地震前地形变、地下流体异常特性及同步性,认为其有由短期向临震演化的不同阶段的群体演化特征。形变异常早于流体异常出现,临震异常集中,反映明显。断层气CO2、水汞体应变异常同时在震前2个月出现,显示出异常的集中性、同步性。  相似文献   
55.
1994年夏季黑龙江省连续出现了4次暴雨,灾害严重,通过对1956 ̄1994年,6 ̄8月大暴雨的统计分析,找出6 ̄8月大暴雨的活动规律,找出了暴雨的主要落区及时间分布,可为中、短期预报提供气候背景资料,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6.
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2月24日P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和中短期预测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新疆6级地震平静4年多,5级地震平静2年,中期阶段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5级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不同孕震时段的异常特征是6.8级地震中短期预测的依据,因而也是当前经验预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保山5.0级地震前的前兆异常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八五”、“九五”地震预报攻关成果和长期的研究与经验积累,论述了2004年10月19日保山5.0级地震的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详细研究了地震前的中短期及临震前前兆异常特征,中期表现为地震学空间分布异常,短临表现为前兆出现突变异常,形态出现加速、转折,由远致近向震中区收缩的特性。  相似文献   
58.
李荣峰 《台湾海峡》1999,18(2):147-153
本文根据广义分维方法,分析计算了1972年以来福及其周边地区ML≥5.0级地震,台湾地区Ms≥7.0级地震前后小震活动广义时间分维和广义空间分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闽台两地中强震前普遍存在着Dt,Ds的低值异常,福建地区中强震前2a左右完成降维过程,而台湾地区则有强震前1a左右结束异常。  相似文献   
59.
强震中短期前兆异常的共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德 《地震》2000,20(2):7-14
强震前兆异常具有六大共性特征。地震学方面: 第一,长期阶段的平静异常,强震均发生在已发生强震震源区之间的空段上;第二,中短期阶段强震震源区之外相当大范围中小地震或震群异常活跃,震源区反而平静,形成环形或 R-t图空区。定点前兆方面;第一,异常开始时间的外早内晚特征 ;第二,异常台站空间分布的非连续性特征; 第三,短期阶段异常数量的“突增”性特征 ;第四,短临阶段异常幅度的“巨变”性特征。上述事实用已有的DD和IPE模型无法解释,可作震源硬化模型的事实基础。在强震的预报实践中,空段和空区可以作为地点判据,异常数量的增加同时伴随的巨变异常,可以作为进入短临阶段的判据。除某些强震前1~2天外,其他时段震源区内异常不明显。按传统模型指导实践,必然造成声东击西,若用已揭示的异常共性特征指导预报,则可避免上述错误。  相似文献   
60.
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96次Ms3.2~7.9地震(94%以上为Ms4.0地震)前1139次(道次)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得到以下结果:① 异常时间与震级之间为非线性增长关系,大致分为3个阶段:Ms5.0地震,异常时间随震级增大基本上是快速的线性增长;5.0<Ms<6.5地震,增长速度逐步变小;Ms6.5地震,增长速度很小.② 异常幅度与震级之间为非线性的指数式增长关系,也大致分为3个阶段:Ms5.0地震,随震级增大异常幅度增长很小;5.0<Ms<6.5地震,逐步趋于加速增长;Ms6.5地震,加速增长.定性解释、并利用流变介质模型探讨了异常时间、幅度与震级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