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515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1990年以来,上海市地下水开采与人工回灌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与压缩变形均表现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通过对上海中心城区含水层系统的应力一应变特点分析,总结了承压含水层随地下水位下降所表现出的弹性一弹塑性一塑性变形的演化规律。上海中心城区第Ⅱ、Ⅲ承压含水层总体上处于地下水开采与人工回灌的平衡状态,表现为弹性变形;而第Ⅳ、Ⅴ承压含水层由于地下水位目前已严重低于其“临界水位”,表现为持续压缩的塑性变形。目前,第Ⅳ承压含水层对中心城区地面沉降贡献率已达到了49.3%,西部华漕地区第Ⅴ承压含水层变形的贡献率为46.7%。针对各承压含水层不同的变形特点,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地面沉降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32.
4.0%NaCl水溶液临界区域内白钨矿溶解度实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庆杰  韩东昱  王玉荣 《岩石学报》2006,22(12):3052-3058
溶解度的临界异常现象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理论基础,目前在食品、化工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地质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在地质流体临界区域内金属矿物溶解度的变化行为尚需实验查明。本文在34MPa 恒压、250℃~470℃条件下和420℃恒温、压力为20~50MP 条件下分别在快速淬火高压釜中实验测定了化学试剂白钨矿在4.0%NaCl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4.0%NaCl 水溶液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约为411℃和31.4MPa。在34MPa 恒压条件下,白钨矿的溶解度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但在体系临界温度附近突然出现极大值现象。在34MPa 恒压和温度在250℃~400℃区间内白钨矿与 WO_3在4.0%NaCl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单位为 mmol/L)基本相同,这表明溶解态钨在热液流体中的存在形式可能相同。在420℃恒温条件下,白钨矿的溶解度随体系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体系临界压力附近可能出现涨落现象,有待进一步实验查证。在4.0%NaCl 水溶液临界区域内,白钨矿的溶解度对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反应敏感,表明白钨矿的溶解度在热液流体临界区域内具有临界异常现象。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发现,白钨矿、石英、WO_3、MoO_3等物质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变化行为基本相似,即溶解度随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临界区域内出现临界异常现象。矿物溶解度的临界异常现象对揭示热液型钨矿床成矿物质的萃取、迁移和沉淀富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3.
张鲁渝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06,27(12):2197-2202
基于转角随机的Monte Carlo搜索技术(AbdallahⅠ.Husein,2001)有两点不足:(1)计算结果随机,(2)当坡体介质较为复杂时,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因此对该法进行了改进,将随机转角变为常值转角,使之成为确定性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Monte Carlo搜索技术兼具Random Walking(逐渐逼进)与Random Jumping(均匀扫描)双重特性,这种特性使得改进MC能兼顾计算精度与效率。且更不易受初始滑面的影响,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尽管旋转角的大小对改进MC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敏感,实际边坡工程只需选择若干个试算角度便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除非坡体介质有狭长软弱层,此时要适当增加试算角度或改变初始滑面的位置。  相似文献   
834.
利用Laplace方程可以得到一类边界条件下圆柱形域内竖向分层土的水头分布问题的解,并用这些解对渗透破坏现象进行了数学描述,这些解也可应用于热传导问题。对于管涌、流土、热传导等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5.
大台井岩爆类型为巷道围岩表部岩石破碎爆裂弹射的混合应力型。随采深增加,岩爆的烈度等级加大。岩爆的发生存在一个临界深度。影响岩爆的因素极为复杂。主要有地应力、岩石的结构与性质、开挖(开采)的深度、硐室开挖的形状及尺寸、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人工爆破等。岩石质地坚硬,结构完整是影响大台井岩爆的基本因素。埋深较大,造成铅垂地应力较高。煤层急倾斜,地质构造特殊,水平地应力较高。构造应力参与是其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6.
大数据时代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新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宗喜  唐金荣  周平  张涛  金玺 《地质通报》2013,32(9):1337-1343
201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为适应社会需求,将以往以学科为主线的组织架构调整为以重大问题为主线,新增了核心科学体系的科学使命,并于2012年制定和发布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核心科学体系科学战略(2013-2023)》,作为其今后10年核心科学研究的纲领.该战略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思维,将临界带视为其重点研究对象,按生态系统的内在逻辑构建了模块式科学框架,突出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新范式与地球科学研究的结合,以期形成为变化世界服务的科学体系,以增强地质调查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和解决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也代表了地球系统科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837.
根据临界雨量指标的概念,将模式识别算法引入临界雨量计算中,提出了基于Fisher判别算法的临界雨量计算方法.首先确定特征时段,基于长系列山洪灾情记录将降雨数据分成成灾和非成灾两类,并分别统计特征时段雨量、计算其前期有效降雨,构建山洪灾害各特征时段雨量与前期有效降雨状态空间;建立基于Fisher判别算法的不同特征时段雨量...  相似文献   
838.
袁颖 《地质与勘探》2021,57(1):183-189
考虑岩质边坡后缘张裂隙中的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对软弱结构面的物理化学作用,将软弱结构面分为应变硬化区和应变软化区,建立单平面滑动破坏的岩质边坡力学模型,引入尖点突变理论,建立尖点突变模型,推导岩质边坡突变失稳的充要力学条件判据,并重新推导极限平衡法的临界稳定系数。结果表明,分叉集方程等于0为岩质边坡突变失稳充要力学条件判据;由于滑面处含水量不同,稳定系数小于1,边坡不一定会发生失稳;稳定系数大于1,边坡也不一定稳定。  相似文献   
839.
海底赋存大量未开采的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与陆地采矿相比,海底采矿受上覆水体威胁巨大。因此,准确掌握采空区上覆围岩变形破坏规律,设置合理的顶部预留隔水矿柱,对海下采矿工程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这一典型的海底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滨海矿山复杂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方法,重现了海下充填开采过程,阐明了动态开采条件下海底矿山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和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三山岛新立矿区的临界开采高度为- 85 m,顶部预留隔水矿柱的最小厚度为50 m。若开采超过该临界值,采空区和顶部含水层将发生贯通性破坏,其失稳模式为断层活化。研究成果可为新立矿区预留矿柱高度的选取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矿山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0.
贵阳永温中学岩溶塌陷发育临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伏伟  李亮  陈航 《中国岩溶》2018,37(2):294-299
通过现场调查,永温中学校区内及周围存在7处塌陷点,1处塌陷隐患点,严重地威胁着该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研究区基岩可溶性成分多,覆盖粘土层较薄,且地下水溶蚀性强,属于岩溶塌陷的高危险区。为了预防岩溶塌陷灾害,文章总结分析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发育的裂隙-渗流-崩解模式,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验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含水量是崩解作用形成塌陷的关键参数。进一步开展8组不同含水量原状样的崩解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塌陷发育的土体含临界水量为26.8%,发育条件为0~2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