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演化——以浙江新昌丹霞地貌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对新昌丹霞地貌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国内外的坡地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对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组成和演化方式及成因进行分析.丹霞地貌坡地在形态和演化方式上的特点比较符合King的坡地理论,在形态组成上可以分为凸形面、自由面、搬运坡和凹形面4部分,在演化上以平行后退和坡地替代两种方式为主.丹霞坡地的类型根据发育阶段可分为幼年期陡壁形态、中年期King型完整King模式形态及老年期丘陵坡地形态.丹霞坡地地貌演化的过程是自由面逐渐后退、缩小的过程,丹霞坡地在坡地退行速度上远小于其他现代坡地.  相似文献   
102.
3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在“陈国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陈国达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发言指出:“陈国达先生首创的丹霞地貌术语,从今天看来,经济和人文价值无法衡量,给中国带来了亿万财富”。  相似文献   
103.
崆峒山     
《甘肃地质》2012,(1):F0003-F0003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5公里处,属六盘山支脉。2004年评定为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以丹霞地貌为主,公园总面积83.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4.
浙江省丹霞地貌比较发育,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在考察浙江中西部地区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丹霞地貌的特征和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05.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景系统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分布着大量以石寨、石墙、巷谷、峰林、石峰、石柱、石崖、巷谷、一线天、造型石等景观类型,它们形成于晚白垩系龟峰群,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布区之一.其形成不仅与红层、构造及流水等外营力等构成了丹霞地貌的成景系统因素有关,而且也与它们在信江盆地内的空间位置相关,共同制约着不同位置上丹霞地貌的演化进程及其景观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6.
Lang丹霞地貌风景区位于新宇县城南12km。处于资源新(宁)盆地北部、该盆地沉积-磁巨厚的红色色砂砾岩、岩层平缓,发育四组垂直节理,经风化侵蚀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致奇特。又与桂林风景区相距不远,很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7.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类型特征及成因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系嘉定群巨厚红层,受构造活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等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形成了类型丰富的丹霞地貌景观。本文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成因演化相结合,按主导动力对丹霞地貌进行分类,包括丹霞构造地貌、丹霞水蚀地貌、丹霞风化地貌和丹霞重力地貌等类型,并对典型的代表景观特征进行描述。重点分析了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的成因演化过程,从地质学的角度揭示出丹霞地貌景观的成因演化机理,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开展地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丹霞地貌是在中国发现并由中国专家命名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目前在中国已发现780多处丹霞地貌,而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的丹霞景观到底是凭借什么脱颖而出,并被人们称之为"丹霞之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处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丹霞的胜地,感受"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雄奇曼妙景观,撩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包括资江  相似文献   
109.
陕西省共有丹霞地貌54处,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和伊陕斜坡。正、负丹霞地貌兼具,沿西南—东北方向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风成沙漠相砂岩丹霞分布面积最广,以狭缝型沟谷丹霞、波浪型丹霞、彩色丘陵为特色,多数处于发育青年期。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研究得出,陕西省丹霞地貌分布的空间结构类型为凝聚型,出现2个高密度区(延安甘泉—志丹—安塞—富县丹霞片区和榆林靖边丹霞片区)、1个中密度区(照金—旬邑—彬县丹霞片区)和2个低密度区(宝鸡九龙山片区、神木公格沟—府谷莲花辿片区)。从形成机理看,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奠定了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燕山晚期以来的地势格局控制着正、负地貌的分布,节理和裂隙特征对丹霞地貌景观格局起关键性作用,水蚀、风蚀等为主导营力塑造出丹霞地貌景观形态。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地名》2010,(9):18-24
芷溪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南部,东经116.6度,北纬25.3度,玳瑁山系西侧,属东南丘陵丹霞地貌,为其间小盆地。东邻庙前镇,南接丰图村与上杭县蛟洋乡毗连,西倚上杭县南阳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