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0篇
  免费   783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测绘学   661篇
大气科学   475篇
地球物理   568篇
地质学   2468篇
海洋学   520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359篇
自然地理   66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6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张慧 《中国地震研究》2016,30(1):119-130
基于海南省地震台网2000~2013年的区域地震波形数据,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海南琼东北部地区“九五”数字台网中2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代表了原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七星岭台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场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青山岭NNE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NE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同时,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或几条活动断裂交汇部位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对所选用的小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活动断裂走向一致,并且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较为离散,反映了该区域复杂的断裂构造和应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2.
杨绮丽  何政伟 《冰川冻土》2016,38(2):558-566
将2000、2005、2010和2013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GIS技术结合,获取了甘肃省敦煌市近年来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该地区的2000年以来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资料,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00-2013年期间,敦煌市城市化发展迅速,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2000-2013年的14建分别增长了10.0%、42.2%和2.5%;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2.1%和0.1%;林地、沙地变化程度较小. 7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主要的转移方向为草地、未利用土地向耕地转移,未利用土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转变.对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而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人类活动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为辅.  相似文献   
993.
研究可以同时考虑渗流、变形与稳定的非饱和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实用价值。基于Fredlund双应力变量理论进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同时与传统非耦合渗流方法确定的孔压场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确定的浸润线变化过程相近,堤底处孔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8%,验证了耦合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将基质吸力对强度的贡献纳入黏聚力中得到坡体强度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又基于滑面强度参数时空分布规律借助Matlab平台开发了非稳定渗流条件下非饱和土质边坡稳定性的矢量和法分析程序。以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堤坡的稳定性分析为例,将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文中方法搜索得到的滑面位置相对于传统方法要深缓,但总体位置相差不大,不同方法对应的安全系数相差不足0.096,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对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逐年递增,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逐年不断加大,城镇化大规模的建设是土地利用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除了在2000-2004年生态环境指数呈“V”字型发展之外,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由0.387 4(轻度失调衰退土地利用损益型)上升至0.754 0(中级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但2011年情况有所变化,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首次低于生态环境指数,耦合发展基本类型由生态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土地利用制约型演变为生态环境制约型,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是耦合关系由失调发展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与技术创新齐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维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确保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95.
万年县神农宫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溶洞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奇、险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旅游开发。科学、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万年县神农宫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神农宫的评价得分为87.38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神农宫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分为高开发价值和中低开发价值两个层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 完成了滑坡易发性分区评价, 将研究区滑坡按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 其中, 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9%, 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白龙江两侧以及软弱岩土体分布的区域; 中易发区占27.85%;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支流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一定范围内; 低易发区占33.09%, 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度较高、基本上无断裂带通过的区域; 其余区域为极低易发区, 占25.46%。对比分析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滑坡发育情况吻合, 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内滑坡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评价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生境适宜度评价对于野生动物生境保护十分重要。基于物种活动点来建模的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物生境评价方法,但该方法不能直接表达生境适宜度与环境因子间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数量关系。本文以雅安地区为例,提出一种新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适宜度评价方法,选取海拔、坡度、坡向、地形指数、距水源距离、植被类型、主食竹及距公路距离8个环境因子,引入地理探测器,在分别基于MAXENT模型和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所构建生境适宜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4个地理探测器(风险探测器、因子探测器、生态探测器和交互作用探测器)探寻大熊猫生境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机理,并将其预测结果与单一MAXENT模型和AHP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AHP、AHP-Geogdetector、MAXENT和MAXENT-Geogdetector模型总体评价精度分别为85.6%、86.5%、91.3%和94.2%,kappa系数分别为0.699、0.718、0.821和0.882,AUC值分别为0.902、0.928、0.949和0.966,模型所预测的适宜和较适宜区与实际分布区重叠比分别为63.66%、61.30%、76.70%和90.10%,说明AHP-Geogdetector和MAXENT-Geogdetector模型精度均比相应的单一模型有所提高,且MAXENT-Geogdetector模型精度最高;(2)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评价模型能以“生境适宜度和环境因子间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数量关系”的形式直接体现环境因子对动物生境利用的生态学作用,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可解释性。因此,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评价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计算不同尺度下空间目标的相似性是GIS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点群是地理空间群组目标的一种,研究其相似性可对空间群组目标的计算机制图结果进行评价。以往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影响点群目标的单一因子出发,对影响点群目标的简单因子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应计算模型。为了研究点群目标在不同尺度下的相似性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了影响点群目标相似性的主要因子(包括拓扑关系、方向关系、距离关系、分布范围和分布密度),并分别提出拓扑相似度、方向相似度、分布范围相似度、距离相似度分布和密度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从整体上把握计算点群目标的相似性。通过层次分析法,赋予5种因子相应的权重,最后集成不同尺度下点群目标相似度的总体计算模型。经过计算验证,该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不同尺度下点群目标的相似程度,为制图综合质量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复杂、形成时期上认识模糊的问题,通过重新制定适合孤岛地区的断层分级原则,落实了研究区的断层级别和各级断层的展布规律,并通过断层活动速率法详细研究了主干生长断层的活动期次及发育特点。结果表明,主干生长断层新生代的活动性主要表现为由Es4-E82+3-Es1逐渐减小的特点,Ed沉积期受东营运动影响多数活动性有所增强;Ng沉积期活动性普遍微弱。在后期的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早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开始复活,重新具有活动性,并在新近系地层中产生大量新生活动断层。由此才促使研究区浅部地层在中新世末主排烃期能够聚集大量油气,这也是构成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记述了广东省南雄盆地上白垩统主田组3组恐龙行迹,由杨梅坑足迹点的足迹命名了南雄鸭嘴龙足迹(Hadrosauropodus nanxiongensis ichnosp. nov.)一新种;古市足迹点的足迹归入鸭嘴龙足迹一未定种(Hadrosauropodus isp.)。这是中国鸭嘴龙足迹属的首次描述,将该足迹的分布从北美拓展至中国,并为南雄盆地存在大型的鸭嘴龙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还整理了中国已描述的大型鸟脚类足迹:中国足迹(Sinoichnites)被定为非正式的塑模标本;扬子足印(Yangtzepus)被归入兽脚类足迹;禽龙足迹(Iguanodonopus)被认为是裸名,归入禽龙足迹(Iguanodontipus);嘉荫足迹(Jiayinosauropus)增加了新材料并得以具体描述;内乡足迹(Neixiang footprint)得以重新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