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469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664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68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7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干旱区地理》2007,30(4):578-578
“新疆干旱区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开发”课题启动会于2007年6月在新疆鸟鲁木齐召开,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吐尔逊主持,来自生态学、林学、地理学、水文水资源及管理等领域的11位专家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陈亚宁研究员分别就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实施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2.
西北干旱区SG-SPAC系统水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文章论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利用现代农田水分研究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G-SPAC)系统的水分转化规律,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水力耦合模型,为干旱区的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中山站至A冰穹考察及沿线GPS复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极中山站至A冰穹(Dome-A)考察沿线布设有GPS等精度定位点,通过用高精GPS静态定位处理软件GAMIT/GLOBK对三期观测数据的处理可知,考察沿线的GPS点以8-25m/a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冰盖边缘方向)流动,越接近冰盖边缘,运动速度赵快,最快达到100m/a;而且冰川整体上以1-5m/^2的加速度流动。同时,由冰盖的流动,引起了垂直方向0-2-1m/a的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104.
张天纯 《江苏测绘》2001,24(1):23-25,33
小比例尺地貌图的计算机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数据精度的控制是难点也是重点,它不仅是衡量地图作品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制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详细介绍了亚洲陆海大地貌图在计算机编制过程中的误差校正问题和所采用的有效进行误差校正的方法与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5.
The Weakening of the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after the End of 1970's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The transition of the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end of 1970's can clearly be detected in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wind velocity, and so on. Wavelet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temporal scale of this change is larger than 20 years. Studies in this work indicate that the trend of the transition over the mid-latitude Asia is opposite to that of global average for some variables at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nother finding of this research is that the African-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is weaker and the trade wind over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is weaker as well after this transition. Such a signal may be found i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s well.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的宽带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首次在中国内陆高原地区对雷暴过程中的正、负地闪特征进行了测量和系统分析 ,发现每次雷暴过程中正闪的比例有随总闪频数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弱雷暴过程更有利于正地闪的产生。平均来讲 ,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 16 % ,介于美国夏季雷暴和日本冬季雷暴之间。负地闪闪击间隔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 6 4.3ms和 46 .6ms。 5 4%的负地闪有至少一次继后回击强度大于首次回击 ,而且有 2 0 %的继后回击其强度大于首次回击强度。继后回击强度与首次回击强度的比例几何平均值为 0 .46 ,算术平均值为 0 .70 ,平均回击数为 3.76 ,39.8%为单次回击地闪。正地闪的多次回击只占 13.0 % ,且闪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较大 ,算术平均值为 91.7ms。  相似文献   
107.
亚洲季风环流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减弱(英文)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全球大气环流自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转变可以很清楚地在大气温度、风场等的变化上得到发现。子波分析的结果证实这次转变的时间尺度在20年以上。本文的研究着重揭示:在对流层中层,亚洲中纬度区域的转变趋势同全球平均的转变趋势相反;更重要的是,在这次转变之后亚洲和非洲的季风环流变弱了,同时热带东太平洋区的贸易风环流也变弱了。而在降水的变化中也可以发现这次转变。  相似文献   
108.
印度洋偶极子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赤道印度洋SST的分析研究证实了偶极子型振荡的存在,它在9-11月较强而在1-4月较弱。若以海温西高东低为偶极子振荡正位相,以海温东高西低为负位相,则一般是正位相时振荡要强于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也存在年际(主要周期为4-5年)和年代际(主要周期为25-30年)变化。分析研究表明,印度洋偶极子对亚洲季风活动有明显影响,因为亚洲地区对流层低层的风场,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都与印度洋偶极子有关。另外,印度洋偶极子还对北美和南印度洋(包括澳大利亚和南美)地区的大气环流和气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黄土高原灵台剖面风尘序列的容重和碳酸盐含量测定, 建立了以灵台剖面为代表的最近7 Ma黄土高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时间序列. 结果与北太平洋ODP885/886孔风尘通量记录对比表明, 最近7 Ma以来亚洲内陆粉尘源区存有阶段性增强的干旱化趋势和有意义的干湿气候波动. 尤其是3.6~2.6 MaBP时段海陆风尘通量显著增大, 反映了亚洲内陆干燥度的急剧增加, 可能与青藏高原在这一时段的加速隆升阻隔了水汽向亚洲内陆的输送相关. 2.6 MaBP后黄土高原风尘通量的平均值及其变率较其前晚第三纪的平均值和变率显著增加, 与北半球大冰期来临后的全球冰量变化关系密切. 最近0.6 Ma灵台和西北太平洋V21-146孔的风尘记录对比表明, 海陆风尘通量变化在104~105 a时间尺度上基本同步, 与全球冰量变化所诱导的冰期-间冰期气候的大幅度波动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弥补了单指标和定性划分的不足,有助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