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Schuster检验及Permutation检验方法,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其中日尺度分别选取引潮力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作为潮汐曲线。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均较多的发生于3种潮汐的最大值(相位0°)附近,优势发震相位分别为-5.86°、6.60°以及-15.52°,且发生地震的频次随潮汐力的增大而增加;利用3种潮汐曲线(引潮力日尺度南北分量、东西分量以及潮汐体应力)对所有地震进行Schuster检验所得pS值分别为10.52%、2.40%以及2.06%,Permutation检验所得pP值分别为10.90%、2.40%以及2.06%,其中基于引潮力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的pS、pP值均低于潮汐触发地震的阈值0.05。月尺度Schuster检验pS值及Permutation检验pP值结果均非常小(接近于0),远低于潮汐触发地震阈值0.05,优势发震相位φ为-1.91°,较为接近月尺度下的固体潮最大值0°(即农历朔、望)。对潮汐触发地震的统计学检验结果即东西向潮汐触发效应大于南北向触发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42.
李兆元  李耀敏 《矿床地质》1998,17(Z1):263-266
在中国西部NWW向挤压断隆、断陷相间带、NEE向左行与NNW右行两纽共轭扭(压)性相间带并与NNE向张性带交按,是SSW应力扬形成的四组三维构造系,在全国、全球有广泛分布。本文是从成矿的构造背景,来探讨SSW应力场四组三维构造系对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规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3.
舒培华  杨昌毕  李玉光 《云南地质》2012,(2):166-170,152
受基性、中碱性岩体控制,多金属矿均产于喜马拉雅期碱性正长岩带岩体与断裂交汇的复合部位,矿化与构造关系密切,且以Cu-Mo为中心,向Pb-Zn-金过渡。找矿靶区可分为高、中、低温三类。  相似文献   
44.
岩石物理学是研究岩石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在W盆地珠海组岩石物性研究中,采用参数交汇法,利用四口井(W9-3-1、W9-1-1、W9-1-2和W9-6-1)所测定的纵横波速度、密度、Vp/Vs、λρ和μρ等参数进行多井交汇处理,形成了表征珠海组地质特征的敏感参数:相对高的横波速度、低密度、低λρ高μρ,建立起识别珠海组有利岩性和有利储层的岩石物性参数模式。珠海组岩性预测是由砂泥岩区分、岩性边界及在井控下地震反演属性体的地震岩性预测组成。在珠海组岩性预测中,密度与λρ交汇和Vp/Vs与λρ交汇分别最有效地区分出珠海组二段和三段的砂岩泥岩及圈定出岩性边界,并建立测井岩性与地震岩性之间的映射关系,提高了地震岩性预测的可靠性。珠海组储层预测是由有利储层与非储层的区分、储层边界的圈定及井控下地震反演属性体的地震储层预测组成。在珠海组储预测中,密度与λρ和Vp/Vs与λρ交汇分别最有地将地珠海组二段和三段最有利储层和非储区分开来及圈定出储层边界,并建立测井储层与地震储层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测井储层"标定"地震储层。利用岩石物性参数建立有利岩性和有利储层的识别模式,定量解释了地震反演结果,精细刻画了储层,提高了预测效果,并扩展了岩性物性参数的应用,促进了岩石物性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膜下滴灌湿润体交汇区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田间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膜下滴灌是一种既能高效节水,又能适时调控土壤水盐运移的灌水技术.滴灌湿润体交汇区土壤水盐分布特征是影响密植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在田间情况下,研究滴头流量、滴头间距、灌水量对滴灌湿润体交汇区的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滴头流量越大,湿润体交汇区土壤含水率越高,土壤盐分淋洗效果越好,在滴头流量1.38 L/h和...  相似文献   
46.
湖南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形成的构造背景初探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从地层、构造力学体系、岩浆岩分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提出前泥盆纪在炎陵—蓝山构造岩浆岩带两侧的地质体是分离的。通过对地块拼贴时力的作用和平面变形的分析,认为炎陵—蓝山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是两个地块的拼贴线;郴州—邵阳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是地块拼贴时的应力集中带,两带交汇于此,是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形成的最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南天山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地表变形遥感定量解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宁华  汪新  李世琴 《地质科学》2009,44(3):931-944
利用LandSat7 ETM+多光谱影像、Corona立体像对和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对南天山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地表构造进行定量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分析该复杂构造区浅层构造形态及地貌表现。利用Corona立体像对和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测量的构造产状和地表变形参数揭示了该区地表构造变形细节特征。野外测量和遥感影像所揭示的构造地貌和地表变形特征充分反映了秋里塔格背斜中段新构造运动。多源遥感数据叠加分析表明,南秋里塔格背斜和库车塔吾背斜在库车塔吾河处的构造交汇形成了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复杂的构造变形。在交汇部,中新统吉迪克组(N1j)和康村组(N1k)地层错断并在地表形成若干个表皮褶皱和断层,上新统库车组(N2k)地层虽有扭曲但地层连续,地层由老到新变形逐渐减小,反映了上新世以来该区在沉积的同时继续构造变形。上新统库车组(N2k)和第四系(Q)的生长地层也揭示出该构造一直活动。  相似文献   
48.
柴里煤矿七采区采四周边界皆为断层 ,其中北边界为程楼断层 ,产状 :近EW∠ 70°~ 80° ,SH =12 0~15 0 ,西边界为徐庄断层 ,产状 :近SN∠ 5 5°~ 70°WH =80~ 12 0。七采区由上述两条断层与三采区呈对顶角关系。为了开采七采区 ,从三采区向七采区设计了两条下山巷道 ,因穿过两条大断层交汇区 ,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 ,特别是受十灰水的重大威胁 ,采用以下分析方法和防治水措施 ,取得了良好效果。1 地质分析1 1 层位分析层位分析主要是对标志层的分析判断。通过把巷道中岩石样本、打钻的岩芯、岩粉与已有的岩石标本对…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收集喀什—乌恰地区20个钻孔深度大于30 m的钻孔实测数据,分别获得了5、10、15及20 m深度处的等效剪切波速V_(SZ)与V_(S30)的对数线性关系,根据对数线性和对数二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V_(SZ)与V_(S30)的经验关系。结果显示:速度梯度模型外推方法获得的V_(S30)经验模型,更加适合深度超过10 m的钻孔数据的估计。速度梯度模型外推方法中,对数二次回归和对数线性回归外推得到的V_(S30)经验模型呈现相同的规律,拟合优度差别不大,利用速度梯度外推方法获得V_(S30)经验模型,使用简单的线性模型就可以满足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50.
杨福新 《西北铀矿地质》2005,31(1):12-16,33
通过十红滩铀矿床聚矿空间的研究,证明背斜两翼、凹陷构造、隆起区边缘次级凹槽等构造洼地是区中主要的构造控矿空间,中上游主辫状河中、与次级河道交汇部位及低洼汇水区是南矿带的聚矿空间,中游主辫状河及扇形河漫滩紊流沉积区是北矿带的聚矿空间。聚矿空间中砂体是成矿的基本条件,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是铀元素能够在聚矿空间中成矿的重要条件。低位砂体、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和凹陷构造的吻合部位是聚矿的定位空间。这些聚矿空间和控矿因素,对于深化找矿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