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水面污染区域的识别及快速测量,通过电子测量手段和图像甄别方法,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水面污染面积测量方案,以满足水域管理和监测盲点污染需求。根据机器视觉的单目视觉测距原理,采用无人机航拍为该测量过程提供相应参数及污染区域方位信息。系统通过图像分割与堆叠技术对拍摄图片中油污染区域特征进行人工圈定边界识别,利用适用于该面积测量的视觉图像处理方法,设计了水面污染面积测量的人机交互,实现对污染区域面积进行实时或后期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无人机实际飞控测量及软件处理,为水域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模拟水面污染面积测量精度为10-3 m2,测量相对误差低于5%,垂直拍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3%。  相似文献   
82.
莫霍面是地壳与上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球深部构造及演化。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重力反演方法、使用资料不同,中国东海海域莫霍面深度反演结果有较大不确定性。通过收集中国东海海域高精度地形和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数据,计算了布格重力异常并分析了其构造特征。提取了中国福建省大田至中国台湾省花莲剖面和中国东海陆架盆地至菲律宾海盆剖面的重力异常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正演、反演拟合技术得到了这两条剖面的地壳密度与莫霍面深度。通过向上延拓的方法提取了莫霍面所引起的重力异常,在两条剖面反演结果和地震探测结果的约束下进行Parker-Oldenburg界面反演,得到了该地区的莫霍面深度。反演结果显示,中国东海海域莫霍面深度的变化范围为-34.4~-8.8 km,其结构呈两凹两凸的特征。  相似文献   
83.
基于MSR(Modified Sparse Row)非零元素存储和SSOR-PCG方程求解技术,编制了三维IP的有限元法快速正演程序,在此基础上,利用Delphi等开发了可视化地~井方位IP人机交互解释软件。在地~井方位IP的数据解释中,遵循"先井口,后其他方位"的分析方法,先通过井口方位观测曲线初步断定异常体的电性特征、大致埋深和倾向;然后对比分析其它方位曲线的异常特征,推断出异常的赋存方位。对于异常复杂情况,该软件可利用测井数据、钻孔柱状图等,形成分层背景,通过差值法和比值法数据预处理技术以突出井旁异常,提高异常分辨能力。实测数据的解释结果表明,针对地~井方位IP观测数据量少,充分利用测井、钻孔等信息,用人机交互正演拟合反演方式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
蒋雪  庞小平 《测绘通报》2011,(1):68-70,74
总结出三种可行的多光源组合,并对我国一些典型地貌进行多光源条件下的晕渲效果测试。分析这三种光源组合的光照特点及其各自适用的制图区域,以及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多光源条件下自动地貌晕渲的光源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朱杰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4):304-306,31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人与训练环境的虚拟并自然的交互技术以及集成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了真实训练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基于触摸屏技术开发交互式电子沙盘,将静态模型与触摸屏交互功能结合起来,形成可视化、可交互训练场景,为训练人员和指挥人员提供可视化的交互武训练虚拟环境,提高了参训人员的交互、协同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86.
高精度磁测找矿效果:以青海尕林格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朝吉 《地质与勘探》2011,47(2):277-283
青海尕林格铁矿区由于地表有近200 m覆盖层,磁法勘探是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覆盖层厚,矿体埋深大,造成磁异常形态简单,难以进一步分析深部是否存在盲矿体.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小波多尺度方法分析了该区的平面磁异常,发现小波5阶细节(场源似深度600 m)为矿异常特征,推断了该区深度500 m以下可能存在磁铁矿...  相似文献   
87.
在VGE的发展过程中,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一直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在当前众多VGE应用案例中,用户仍然是基于传统的人机交互界面与VGE进行交流,这导致了:① 用户的沉浸感不高;② 多人在VGE中协同交互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因此,为了实现VGE中的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本文首先综述了VGE中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并简要阐述了动作捕捉技术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其在提高VGE用户交互沉浸感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VGE中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系统进行了重点设计,主要包括分析了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模式及其对应的交互动作语义,提出了多人协同冲突控制机制,以及着重介绍了VGE中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后,以北京大学为例开发了虚拟燕园辅助规划设计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技术的交互效果受到用户认可,它在提高化身之间及化身与VGE之间的协同交互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应用于地学教育、城市规划、应急救援和军事指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为提高地震剖面反射同相轴拾取的精度与效率,结合实际资料详细讨论了能量比与互相关两种自动拾取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对拾取结果进行光滑滤波处理,以消除资料上的随机噪音与风浪干扰等影响。同时讨论了参考种子点在自动拾取算法中的重要性,以及人机交互拾取参考种子点的实现方法。针对复杂界面的反射同相轴,在自动拾取结果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以人机交互的方法进行修改拾取。将这些方法综合运用于实际资料,以取得满意的拾取结果。  相似文献   
89.
如果问哪里是中央气象台最热门的参观景点?答案肯定是天气预报会商室。这里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接待过气象局新进员工。这里有配置高端的电脑,有让天涯变成咫尺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但是30年前,这里只有堆积成山的历史气象数据和手工绘制的天气预报图。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的会商室采用了人机交互系统。  相似文献   
90.
地震反射走时拾取是反射走时层析成像的首要环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共炮点域、共检波点域、共中心点域、共偏移距域的多域人机交互反射波走时拾取方法。通过分析地震记录在不同域的特征,选择最佳的域进行反射波同相轴的拾取,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下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提高拾取的准确度和效率。利用Qt语言编程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多域显示及反射波走时多域人机交互拾取软件。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资料的走时拾取结果表明,该软件操作灵活方便,对复杂地震资料的反射波走时拾取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