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1篇
  免费   1815篇
  国内免费   1440篇
测绘学   674篇
大气科学   1084篇
地球物理   4112篇
地质学   4109篇
海洋学   1434篇
天文学   370篇
综合类   1753篇
自然地理   1880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952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718篇
  2009年   838篇
  2008年   797篇
  2007年   644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602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DRASTIC 指标体系法在滹滏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丰英  徐卫东 《地下水》2006,28(3):39-42
运用 DRASTIC 指标体系法,根据河北省滹滏平原区的具体情况,不考虑地形因素,增加人类活动 (开采地下水)这一指标,并结合 GIS 技术,对该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得到了地下水脆弱性分布成果图, 为本区地下水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关于第四纪早期构造事件的年代学研究取得了大量数据,但对构造事件的表现形式缺乏认识。文章通过对海原断裂带内拉分盆地演化趋势及年代学研究,认为海原断裂带内的最新拉分盆地形成于1.6MaB.P.之后,代表一次新断裂的形成时期,且新断裂走向与先存断裂有一定的逆时针夹角。通过对青藏高原中部可可西里-东昆仑断裂带构造地貌的遥感解译和强震破裂调查,认为可可西里-东昆仑断裂带是一条具有新生性的强震构造带,新断裂形成时期为1.10~0.65MaB.P.之间,其构造带内的新生性断裂走向与先存断裂亦有一定的逆时针方向夹角。两条断裂带具有一致的演化趋势,说明在早更新世中后期存在区域性的构造事件,该事件表现为一系列新生性断裂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3.
合成了1-(4-硝基苯基)-3-(3,5-二溴吡啶)三氮烯(NPDBPDT),并研究了NPD-BPDT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 10.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镍与试剂生成摩尔比为1∶4的络合物在470 nm处有最大正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L.mol-1.cm-1;在540 nm处有最大负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以540 nm为参比波长、47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7×105L.mol-1.cm-1。镍含量在0~48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合金样品中镍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98.0%~102.0%;精密度小于5%(RSD,n=6)。  相似文献   
994.
华南热点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李子颖 《铀矿地质》2006,22(2):65-69,82
文章阐述了地幔柱和热点活动的基本概念,并划分热点活动为大陆型和大洋型;扼要阐述了热点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出了热点铀成矿作用理论。华南中新生代(220~50Ma)的地质构造作用、岩浆活动、沉积和变质作用、成矿作用与深部地幔柱构造作用有着密切关系。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证了贵东东部为中生代大陆型热点活动地区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了华南热液型铀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95.
新疆东天山雅西371-西北坡铜金化带中下石炭统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流纹岩类中SiO2(73.96%~78.01%)和Al2O3(11.3%~14.63%)含量高,含Na2O为2.04%~4.15%,K2O为2.74%~3.74%,(Na2O+K2O)为5.34%~7.03%;流纹岩类属过铝质、中钾-高钾火山岩系列。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流纹岩类具有Ti、Nb、P和Ta明显负异常、Sr中等负异常,LREE明显富集,La/Nb值为0.4~2.3,La/Th值0.4—1,Th/Ta值高(6~36.5),具有明显δEu(0.17-0.29)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流纹岩类可能形成在活动大陆边缘上的陆缘岛弧构造背景中。本区(含矿)酸性火山岩特征对于寻找与长英质火山岩有关的金属硫化物矿床十分有利,因此认为本区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6.
拆沉作用(delamination)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认为,大洋岩石圈拆沉和大陆下地壳拆沉是不一样的:(1)拆沉的物质不同。大洋岩石圈拆沉的物质包括大洋地壳、岩石圈地幔甚至一部分软流圈地幔,它们共同进入地幔深部;而大陆下地壳拆沉仅仅限制在下地壳,不包括岩石圈地幔。(2)拆沉的动力不同。大洋岩石圈拆沉是由板块俯冲引起的,是地幔对流的产物,因此是一种快速的主动的拆沉;而下地壳拆沉是由于下地壳加厚使下地壳密度增加引起的,还要求其下刚性的岩石圈地幔转变成塑性的软流圈地幔才有可能发生。因此下地壳拆沉要克服许多阻力才能实现,使拆沉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慢速的和被动的拆沉。(3)拆沉的过程不同。大洋岩石圈拆沉是由板块俯冲触发的,俯冲导致碰撞,大洋岩石圈从根部断裂,拆沉进入地幔。大陆下地壳拆沉由地壳加厚开始,使下地壳转变为榴辉岩相;随后,岩石圈地幔减薄,直至全部转化为软流圈地幔;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的(埃达克质)岩浆,使下地壳榴辉岩的密度大于下伏的地幔,从而引发拆沉。大陆下地壳拆沉不大可能是整体进行的,可能是一块一块地被蚕食、被拆沉的。(4)拆沉后的效应不同。大洋岩石圈地幔拆沉,使热的软流圈地幔上涌,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地质效应:如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构造松弛以及随后的造山带垮塌等。而下地壳拆沉只引起地壳减薄,高原和山脉垮塌,并不伴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地壳抬升等过程。(5)拆沉与岩浆活动的关系不同。主动拆沉导致大规模岩浆活动,而被动拆沉是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的。此外,文中还对"下地壳 岩石圈地幔拆沉"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该模式有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太多推测的成分,而且与现在保存的地质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997.
构造控制型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及其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构造环境是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增生楔、断裂体系、褶皱、(泥)底辟、滑塌等特殊构造体是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地质载体。通过对这些特殊构造体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的研究,结合流体活动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总结出陆缘地区有增生楔型、盆缘斜坡型、埋藏背斜型、断褶型、滑塌型及底辟型等六类构造控制型水合物矿藏。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印澳板块的交汇处,早期为活动陆缘,晚期演化为被动陆缘,其构造活动具有早期张裂、后期挤压的特点,这既不同于被动陆缘,也有别于活动陆缘,可视为“复合型”大陆边缘,兼具了“被动陆缘沉积速率高、活动陆缘构造活跃”的优点,从而形成了“增生楔型、断褶型、底辟型、滑塌型、盆缘斜坡型”等多种构造控制型水合物矿藏,是“复合型”大陆边缘水合物成藏地质模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98.
以市场经济手段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制度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制度,一种是计划经济制度.土地资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使用是通过划拨方式来实现的,它表现为无偿、无期限、无流动,难以作为一种资源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国土资源局129团分局结合团场工作实际,坚持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法律讲座、咨询、板报和电视、广播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开展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土地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各位院士、专家、同志们:去年8月,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共同推出了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的先进事迹,并在中央电视台《时代先锋》栏目中作了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相继作了报道,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