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6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现有由稀到密的加密匹配算法中,初始匹配点可靠性低将导致迭代匹配拓展过程存在较多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靠匹配点约束的遥感影像密集匹配算法。首先,利用SIFT匹配点约束直线匹配获得的同名直线构建虚拟匹配点集,结合虚拟匹配点集和SIFT匹配点集建立初始匹配点集;然后,依次采用局部影像信息和局部几何约束对初始匹配点集进行检核剔除错误匹配,主要体现在利用指纹信息和梯度信息构建匹配点局部区域约束剔除较为明显的误匹配点,利用匹配三角网构建局部几何约束剔除由相似纹理产生的误匹配点,得到优化后的可靠匹配点;最后,基于可靠匹配点构建的Delaunay三角网,以三角形重心为加密匹配基元,结合核线约束和仿射变换对其进行迭代匹配拓展,得到最终匹配点集。选取4组资源三号卫星前视数据和后视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局部纹理特征和局部几何双重约束模型可有效剔除误匹配点得到可靠匹配点,通过可靠匹配点进行迭代匹配拓展得到的密集匹配结果相较于对比算法具有更高匹配精度,在4组数据上其平均匹配精度为95%,具有较好的匹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
1947年中国南海断续线精准划定的地形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盟  马劲松  王颖  夏非 《地理学报》2016,71(6):914-927
基于1947年中国政府内政部印制的1:400万《南海诸岛位置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仿射变换精准测量出11段断续线的地理坐标,同时利用4.4万多个实测水深点数据建立南海海底三维地形模型,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1947年南海断续线所在位置的海底地形特征。结果显示:断续线东长西短,间距东西大、南北小,其走向、形态与下伏地形特征相符合,主要分布在大陆坡和大陆架上;并基于断续线下伏海底地形分析,推断出当时断续线划定时可能遵循如下依据:① 在浅海盆地、海峡处采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进行划分;② 在具有明显地形变化处沿海槽坡麓或海槽槽沟中线进行划分;③ 在西南部陆坡陆架区,结合岸线走向及下伏地形特征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63.
钟斌  魏长婧 《测绘科学》2016,41(6):5-8,39
针对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底图制作过程中数据源种类多、数据量大以及传统的单景正射纠正方法费时费力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区域网联合平差法,对大区域多景多源卫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的方法。先利用各影像间的连接点进行自由网平差,建立一个稳固的网形;然后在自由网中均匀地添加少量地面控制点,对整个区域进行控制网平差。平差过程中利用仿射变换模型对RFM进行像方改正,以减小其系统误差。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图精度,满足地理国情普查底图DOM制作的精度要求,且能提高DOM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4.
复杂线状符号的设计及优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地图线状符号中的需求,提出了利用自定义线型设计线状符号的新方法,以解决常规线型符号绘制的问题。此外,考虑到线状符号在拐角处易产生严重变形以及出现断裂、自相交等情况,提出了采用符号自适应性及双仿射变换方法的解决途径,实现符号化绘制,增强符号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65.
张中慧 《三晋测绘》2003,10(2):30-31,34
扫描矢量化与电子平板成图系统中的插图是以两点矩形作为参考插入图形的,插入的图形根据选择的插入方式坐标可能要发生变化。本文主要针对选择各种插入方式,说明在插图过程中的坐标是如何变化的。  相似文献   
66.
简述了分形及随机迭代函数系统 (IFS)的基本概念 ,然后从灰度图像自动压缩的角度研究分形的应用 ,提出了多模式自适应压缩的技术 ,设计了建立在图像子块相对矩基础上的分类搜索算法 ,把简单分形压缩改进为自适应快速压缩 ,使恢复图像质量和压缩速度均有大幅度提高 ,并在压缩比为 4倍左右时 ,其结果接近于 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相似文献   
67.
地图数据几何纠正时仿射变换与相似变换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地图数字化过程及其坐标变换,利用仿射变换和相似变换对聚酯薄膜和纸质地形图与航摄数字影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地图数字化坐标换算,仿射变换优于相似变换,特别是对于纸质地图,仿射变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8.
分形插值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分形插值方法作了较详细的探讨,给出了分形插值函数的显式表达方式,同时给出了垂直比例因子的局部显式表达式,旨在提高地震道插值重建的精度及突出局部信息,并从单道地震图的角度分析其在地震道插值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利用该方法对理论模型和济阳坳陷实际地震台站资料进行了重建处理,结果表明,分形插值重建的地震道是原始地震道的良好近似,缺失道的振幅和相位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该法克服了随机分形插值方法必须进行多步迭代的弱点,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对单道地震图插值重建结果的分析,说明了本文分形插值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高的效率,有深入研究的潜力.本文提出的显式分形插值方法既能够突出地震道数据的局部信息,又较好地保持了地震道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9.
针对以往多源影像中人工选取同名点费时费力并且精度低,本文首先利用SIFT特征匹配得到的同名像点作初值进行仿射变换,生成变换后影像,然后对基准影像与变换后影像进行相关系数匹配并利用双向匹配删除误匹配点,最后通过仿射逆变换得到原始影像上的同名像点位置。利用此方法对资源三号影像后视影像和实践九号全色影像进行试验,实验证明,结果明显优于在原始影像上直接进行相关系数匹配,可以很好地代替人工选点工作,大大减小了人工选取同名点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介绍了双仿射变换的原理及其适合于栅格地图投影变换的特点,并以双仿射变换模型为基础,采用一种扫描线算法,较快的实现了栅格地图的投影变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