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甘肃岗岔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北侧之夏河—礼县成矿带西段,属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探明储量已达中型。采用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对矿区蚀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矿到近矿(矿体)存在3个明显特征:①远矿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伊利石,近矿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白云母+伊利石±次生石英;②1 400 nm结晶水特征吸收峰、1 910 nm吸附水特征吸收峰和2 200 nm Al-OH特征吸收峰均表现出由远矿至近矿峰型变浅的趋势;③普遍存在的蚀变矿物伊利石,在近矿位置其结晶度高,远矿位置结晶度低。上述分带特征对于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李娟  郑常青  金巍  崔芳华  施璐  王虎 《地学前缘》2011,18(2):223-230
内蒙古中部晚古生代地层由于中生代岩浆的侵入,部分发生接触变质,变质程度多处于沸石相或葡萄石绿纤石相。通过对典型剖面的泥质岩石中的粘土矿物、伊利石结晶度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只在极少数样品中有伊蒙混层和蒙脱石,多数缺乏伊绿混层;(2)伊利石结晶度为022~040;(3)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15~40。其结果表明:在岩浆侵入地区有小规模的接触变质,为极低级变质带,并未发生大规模的低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而且这种变质只影响到晚二叠世以前沉积的地层和油气,分布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93.
The Neoproterozoic and Lower Paleozoic along the profile of Yuanguping in western Hunan Province, China underwent anchimetamorphism. The illite crystallinity (IC) of the <2 μm fractions ranges from 0.23-0.34°△2θfor the Neoproterozoic to 0.23-0.35°△A2θ for the Lower Paleozoic (calibrated with the Kisch IC set, Kisch, 1991).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etamorphic grade of the Neoproterozoic and Lower Paleozoic is the anchizone. The peak metamorphic temperature is estimated to be 290-210℃. This result does not agree with the greenschist or subgreenschist facies of the Banxi Group, nor with the lower-greenschist facies or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Sinian to Lower Paleozoic, as most previous researchers thought. The illite (K-mica) b0 values range from 0.9074 to 0.8963 (nm) for the Neoproterozoic and the Lower Paleozoic. Based on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s of the illite (K-mica) b0, the peak metamorphic pressure of the Banxi Group was derived to be of a type that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 Ne  相似文献   
94.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约50Ma以来的持续碰撞作用,导致了地壳块体沿红河断裂带的侧向挤出[1].研究表明,红河断裂带第三纪为左旋走滑运动,并有过从左旋运动到右旋运动的转化[1,2].  相似文献   
95.
川北阿坝地区三叠系粘土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川北阿坝地区三叠系泥质岩的岩石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类型、伊利石结晶度和镜质体反射率特征,并以此划分成岩演化阶段及变质程度。以成岩作用—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阿坝地区成岩作用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上、下界限及区域分布规律:以唐克为中心的地区处于成岩作用晚期阶段,成岩作用温度200~212℃,伊利石结晶度IC≥0.42;周围地区处于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成岩作用温度212~222℃,伊利石结晶度IC<0.42。镜质体反射率(Ro)也具有同样的演化规律。对该地区域上成岩演化的差异及原因作如下解释:由于构造活动的远近程效应存在差异,该地区的周缘明显受到构造作用的影响,因叠加动力变质而达到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唐克位于阿坝地块中心,受构造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处于成岩作用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96.
粉煤灰疏松多孔,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对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伊利石属层状粘土矿物,具有吸水性,含钾较高,可以提高土壤肥效。采用溶液聚合法首次合成了粉煤灰-伊利石/PAA-AM高吸水复合材料,其吸蒸馏水、自来水、生理盐水倍率分别为1695、445、106倍,吸液性能达到和超过了国家"863"项目技术指标和国家农业部的要求。此吸水材料成本低,有利于改良土壤与改善土壤的缺钾状况。同时,还通过谱学分析(原子吸收、X衍射和红外光谱),较深入地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释钾机理。  相似文献   
97.
测水组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及伊利石,其次为少量绿泥石、叶腊石及伊利石一蒙脱石混层矿物。它们在垂向上具有一定变化规律,与沉积环境的演化相一致。泻湖及演浅海沉积中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潮坪、淡水泻湖及沼泽沉积中主要为高岭石,其次为伊利石。  相似文献   
98.
关于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的误差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河锦 《地质论评》1998,44(3):328-335
本文讨论了测量Kubler指数时产生的误差来源;提出以统计学方法描述“Strip型”衍射峰的半高宽度及其误差大小;以衍射强度、衍射峰形态与测量条件关系式描述“Digital型”衍射峰半高宽的测量误差大小。并特别提出了数字化衍射仪平滑操作产生的误差原理和总体趋势。提出的原理及公式,不仅适合半高宽的误差计算,也适合于其他衍射参数的分析计算,并可用于数字化光谱分析计算中。  相似文献   
99.
关于伊利石结晶度诸指数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河锦  周健 《岩石学报》1998,14(3):395-405
本文根据结晶学原理、Scherrer定律、Warren-Averbach理论和X射线衍射峰形态学原理提出任何衍射峰都是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衍射峰位置;最大衍射强度;半高宽;衍射峰形态和对称性。各衍射峰要素都具有其自身的物理学意义,其中,只有半高宽和衍射峰形态是与晶体内部结构和大小即结晶度相联系的。据此,分析评价了与X射线衍射相关的Kübler指数、Weber-DunoyerdeSegonzac-Economou指数、Weaver指数、Miliers指数、Weber指数、分解HW及纯C轴厚度等伊利石结晶度指数的理论基础、使用前提和条件、特点及误差源。指出Kübler指数、Weber-DunoyerdeSegonzac-Economou指数和分解HW为非条件性单一结晶度指数;Weaver指数、Weber指数和高宽比为条件性单一结晶度指数;消除晶体内部微应变影响的c轴厚度为全面描述伊利石结晶度指数;而Miliers指数不可描述伊利石结晶度。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揭示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早更新世的气候环境演化,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古地磁对位于东昆仑山系东段的阿拉克湖断陷盆地早更新世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的成分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含有少量的高岭石.伊利石结晶度在0.280~0.513°之间,反映伊利石结晶度存在明显的差别.古地磁分析结果显示,磁化率介干14.85×10-6~214.20×10-6SI之间,平均为68.41×10-6SI,也存在着明显的变化.ω(Kao)/ω(I Ch)比值在0.11~0.22之间,反映不同时期沉积物中高岭石与伊利石、绿泥石之间相对含量的变化.ω(Kao)/ω(I Ch)比值、伊利石结晶度以及古地磁分析结果的变化特征,均反映了东昆仑阿拉克湖的古气候经过了从冷干到温湿的气候变化,而沉积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以及相对较高的伊利石结晶度和偏低的磁化率值则说明早更新世阿拉克湖地区的气候总体以冷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