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江口区域瞬时潮汐面受潮汐、径流、风暴潮的耦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在阐述临时验潮站各种传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径流季节特性与潮汐特性,利用长期验潮站传递不同时间序列下深度基准面,探讨了各种传递模型在季节特性与潮汐特征组合条件下传递精度及其适用性,提出了长江口区域海图测绘深度基准面传递的优选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2.
为了充分考虑桩间距范围内滑体对抗滑桩受力的影响,从单排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整体稳定角度出发,在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指定设计安全系数情况下抗滑桩的内力时,提出对一个桩间距范围内的加固坡体进行整体分析,将抗滑桩所在部位单独划分条块,该条块包括桩体受荷段及其两侧桩间距范围内的滑体。推导了与此分析模型相应的桩体受荷段底端内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在滑坡推力线性分布条件下作用于受荷段的净滑坡推力计算表达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与完全考虑受荷段两侧桩间距范围内滑体抗力作用时,得到是桩体内力及位移的上、下边界值。实例分析进一步表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利于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3.
阐述了短期同步验潮法在跨海高程传递测量中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通过试验介绍了短期同步验潮法传递高程的实施流程与数据处理。根据短期同步验潮法在山东省刘公岛跨海高程传递测量中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短距离跨海时,短期同步验潮法能达到三等以上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4.
NWC通信台在电离层中激发电磁响应的时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VLF频段电场和磁场频谱数据对DEMETER卫星运行期间2005年至2009年澳大利亚甚低频(Very Low Frequency)通信台NWC发射的通信信号造成的电离层电磁响应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电磁响应日变化显著,夜间电场强度明显增强可达40dB,磁场变化略小也可为15dB左右,而季节变化不显著,年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越强,电磁响应越小.为解释数据分析结果,对地-电离层电磁波传播过程采用传递矩阵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数据分析的结果一致.我们认为这种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可能由250km以下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特征导致,因此研究250km以下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可能对寻找地震电离层电磁异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GIS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使其所包含的地理信息有效传递。该文从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及地理信息科学角度出发,指出认知空间和地理空间的阶层对应性是实现地理信息有效传递的基础;提出两类空间重叠区的概念,并阐明其在信息有效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立认知科学在GIS应用中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建立这种对应性的理论依据;强调信息制造者(制图者)是构建这种对应性的实施者,而信息接收者(用户)对认知空间分类阶层的正确识别则是构建这种对应性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6.
深度基准传递方法的比较与验潮站网基准的综合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深度基准确定的不同方法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最低潮面含义不一致性。重点比较研究了在长期站基准值的控制下,传递确定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的多种技术方法。以某水深测量工程实例对测区验潮站网深度基准值的统一、协调确定进行了示范论证。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当今深度基准基础框架不完备的现实条件下,水深测量工程区域的深度基准应由所布设的短期和临时验潮站与测区及附近长期验潮站组网确定。确定方法应尽量利用实际观测信息,依据潮差比或略最低潮面比等不同方法传递,并依据规定的限差指标检核。示范实例的计算表明,由不同基准站、不同方法传递确定同一短期验潮站深度基准值的差异可控制在10cm以内。  相似文献   
77.
每一条破裂断层,无论大小,都会将其累积应力传递给邻近的断层,所以说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M9.0)将大量的应力传给了靠近海岸和横越日本中部的断层.研究人员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2011年秋季会议上报道称,重新分布的应力激活了远处长期静止的断层,这是有关情况的首次记录.最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应力瞬间提高了某些断层上发生一次大地震的风险,其中就包括拥有3000万人口的大东京地区下方的一条断层.  相似文献   
78.
有效吸收和传递波浪能的锚泊系统的设计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传统定位浮标加以改进,可以形成一种能有效吸收和传递波浪能的锚泊系统。此系统的最上端是漂浮着的海面浮标,海面浮标下端连着锚泊钢缆,锚泊钢缆下端到海底之间又依次连有张紧锤、储链和重物锚块。锚泊系统中的海面浮标随波浪同步上下起伏,从而带动与其连在一起的由张紧锤绷直的锚泊钢缆上下振动,于是海面浮标吸收波浪能并由引导缆向下传递。20 m长的储链可以保证整个装置在涨潮、退潮的极限水深情况下,仍旧可以有效地传递海表面波浪能;合适的重物锚块可以起到为整个系统定位的功能。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波浪能的例子。设计制作的锚泊系统可以有效吸收和传递波浪能,为波浪能的利用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针对跨海高程传递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几种高程传递的实用方法,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初步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对于10km内的高程传递,几种方法均满足三等水准的精度要求,对于更远距离的跨海高程传递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风浪破碎是海中气泡的主要成因.先前的研究基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揭示了海中气泡对光散射和海水反射比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利用海洋光学和海面风速现场观测数据,结合Mie散射理论计算和海中光辐射传递数值模拟,研究风浪破碎产生的海中气泡对海水反射比的影响.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光学性质稳定的I类海水中,不同风速下海洋光学反射比的不同主要源于海中气泡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