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56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1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535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岩石变质作用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晓燕 《岩石学报》1997,13(3):369-379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类型多样,其野外产状和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地变质成因。根据区域地质及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野外产状,结合榴辉岩中石榴石绿辉石的Fe2+-Mg互换温度计所计算出的峰期变质温度,将本区榴辉岩分为两类,一类为中温榴辉岩,产于晚太古界—早元古界大别群,为B类榴辉岩,由绿帘角闪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分为两阶段,首先为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600℃~700℃,P=2.7~3.0GPa,然后近等温降压,出现蓝闪石等含水矿物,为蓝闪石榴辉岩相阶段,此时水活度在榴辉岩相变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类为低温榴辉岩,产于中元古界七角山组,为C类榴辉岩,由蓝片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490℃~560℃,P<1.5GPa。中温榴辉岩与低温榴辉岩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最后讨论了本区高压变质带的成因演化。  相似文献   
82.
对矿区硅质岩样品做了硅、氧同位素测定,其δ^30Si值为0.4-1.7‰;成岩流体水的δ^18O值为-2.7-1.1‰。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硅、同位素分析,提出硅质岩为浅海和半深海热水沉积。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成矿环境,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矿体空间展布,矿石结构构造等的研究,揭示矿源层 ̄深断裂构造 ̄对流循环 ̄热水溶硐赋块状富铅锌矿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4.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玉尔吐斯组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分布广泛, 层位稳定, 其中的硅质岩发育, 并伴有磷矿产出. 硅质岩的Al/(Al + Fe + Mn)和Si/(Si + Al + Fe)比值分别在0.0023 ~ 0.0046和0.965 ~ 0.98之间, 表明其形成于海底热水沉积环境, 且远离陆源区. 富有机质沉积层段明显富集As, Hg, Pb, Zn, Cu, Co, P, V, Ba等微量元素, Ba/Sr比值分布在21.2 ~ 158.1之间, 与现代海底热水沉积物中的Ba/Sr比值相似, 具有明显的海底热水沉积特征; 硅质岩的稀土元素总量SREE从8.81 ~ 56.682 mg/g, 平均值为31.414 mg/g, 介于大陆边缘硅质岩与深海硅质岩稀土总量之间; 硅质岩的LREE/HREE比值为1.01 ~ 3.56, 显示出海底热水沉积的特征. 该组中有机质丰度(TOC)与表征海底热水活动的地球化学参数Ba/Sr值等具有正相关趋势, 这表明海底热水活动对有机质的富集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86.
酿酒葡萄冻害原因的初步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酿酒葡萄冻害的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初霜冻的早晚和冬季的极端低温不是造成酿酒葡萄冻害的主要原因。品种间差异和栽培管理不同也不是造成酿酒葡萄冻害的主要原因,10月份的强降温、气温明显偏低(气温≤-5.2℃)才是酿酒葡萄树体冻害的主要原因。引种抗冻能力较强酿酒葡萄品种、选择适应的生长环境和掌握适宜的埋土时间,是防御酿酒葡萄冻害防御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7.
鲁西平邑地区磨坊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鲁西平邑磨坊沟和梨方沟两个矿区的矿化蚀变样品,对保存于石英、方解石和萤石中的原生包裹体及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二个矿区的包裹体大小、形态相似,类型一致,均为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20~450℃之间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120~260℃的范围内,可进一步分为110~150℃和170~250℃两个区间。结合显微镜下观测的载金矿物的特点,推测金矿的形成温度区间在170~250℃之间。冰点变化范围较大,在-2 8~-11 5℃之间,对应的盐度在4 65%~15 47%之间。矿体及围岩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0 71‰~+2 99‰之间,方解石和石英的δDSMOW值为-63‰~-70‰,δ18OSMOW值为+18 4‰~+22 2‰。以上数据表明流体来源于地幔,成矿过程中与建造水发生了混合。  相似文献   
88.
新疆双峰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与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山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北部西伯利亚板块陆缘晚古生代岛弧南部边缘,靠近克拉麦里板块缝合带.该矿区早石炭世浅海相玄武一安山质熔浆喷溢转为陆相流纹质熔浆喷发初期,火山热泉沿NW-NWW向线形管道(F2)形成以低Au品位硅质岩为中心的蚀变矿物晕(带);火山间隙性隐爆,潜火山热液于硅质岩裂隙间发育微细石英(冰长石)网脉,构成矿体.这两个成矿阶段同源同位的蚀变矿物晕(带)套叠,显示双峰山矿床蚀变分带与成矿模式,从上至下为隐爆硅质角砾岩化带、低Au品位硅质岩化带、石英(冰长石)网脉带(矿体)、黄铁矿蒙脱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铅、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与晚古生代岛弧早石炭世流纹质熔浆的陆相喷发相联系:火山热泉循环形成蚀变晕阶段加入大气降水,潜火山热液成矿阶段发育的低温微细石英网脉含冰长石和绢云母,它是一处晚古生代火山地区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89.
云南白秧坪地区是以银、钴多金属矿化为特色的矿集区,成矿作用与兰坪盆地两侧的推覆构造系统密切相关,发育一套复杂的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出现了铜、钴、镍、铋等亲地幔元素的硫化物(硫钴镍矿、硫铋铜矿),显示地幔深源物质可能参与了成矿作用。银、钴赋存状态的初步研究表明载银矿物主要为汞银矿、辉银矿、银黝铜矿、方铅矿、黝铜矿及砷、锑、铅硫盐矿物等,载钴矿物主要为硫钴镍矿、辉砷钴矿、含钴毒砂等硫化物。  相似文献   
90.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