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56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1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536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低温对厚皮甜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低温对厚皮甜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昼15℃/夜5℃)胁迫导致甜瓜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片光能捕捉下降,可利用光强范围变窄,对CO2的利用效率降低,光合作用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在亚适宜温度(昼20℃/夜10℃)下,制约甜瓜光合作用的主导因素为气孔限制,在胁迫低温下则以非气孔因素为主.气孔限制在降低植物碳同化速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低温条件下,伊丽莎白较黄河蜜具有更高的光合色素含量、更大的光能和CO2利用效率、更强的弱光和低浓度CO2利用能力.甜瓜温室型品种伊丽莎白对低温的适应性优于露地品种黄河蜜.  相似文献   
992.
贵州水城二叠系茅口组内发现新锰矿。通过对含锰岩系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其富集Zn,Ni,As,Sb,Sr,Ba,Ga,Ag,V,U元素;锰含量较高层位,Th/U比值小于1,锰含量较低层位,Th/U比值往往高达4~5。Co/Ni比值小于1。含锰岩石的(Fe+Mn)/Ti均大于47,高于20,特别是含锰高的岩石,其(Fe+Mn)/Ti值在300以上。含锰岩石的Al/(Al+Fe+Mn)均远远低于0.35,一般为小于0.02。稀土配分模式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REE较高,LREE/HREE值偏低等特征。根据锰岩系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水城二叠系茅口组含锰岩系属于热水喷流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3.
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研究进展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国光  倪培  赵超  姚静  李利  赵丹蕾  朱安冬  胡金山 《岩石学报》2019,35(12):3644-3658
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铜金产地之一。多年来,德兴矿集区的成矿过程和成因模式一直引起广大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在前期大量的野外工作观察和多年研究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德兴矿集区由两套成矿系统组成:新元古代金山-水石坞-西蒋-渔塘-蛤蟆石-上洛造山型金成矿系统和燕山期德兴和银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德兴矿集区的造山型金矿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系统,分别为对应于区域NW向推覆构造的NWW走向、缓倾斜的金山金矿田超糜棱岩型亚系统(约为840Ma),和对应于区域上NE向走滑剪切运动的NE走向、陡倾斜的蛤蟆石金矿田和金山金矿阳山矿段的石英脉型亚系统(约为750~710Ma)。造山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富金的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基底地层,成矿流体主要为富CO_2的变质流体。燕山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形成时代为约170Ma,此时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华南大陆俯冲,导致赣东北深大断裂活化,引发新元古代形成的富铜金的初生地壳重熔再造,形成德兴Cu-Au-Mo矿和银山Cu-Au-Pb-Zn-Ag矿,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岩浆流体来源的贫CO_2的NaCl-H_2O体系。  相似文献   
994.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个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技术对矿区进行了精细蚀变矿物分带划分,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不同蚀变带元素的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斯弄多矿区的短波红外勘查模型。研究发现:(1) Al-OH波长值的无序排列变化说明斯弄多矿床中存在不同岩浆热液流体的混合作用;(2)不同矿物组合形成了明显的蚀变分带,垂向上(由内向外)形成了绢云母化带→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带;(3)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中成矿元素Ag-Pb-Zn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Ag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带,Pb-Zn则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4)热液脉型Ag-Pb-Zn矿体品位与伊利石结晶度指数IC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0. 6≤IC≤1. 2的范畴;(5)以钻孔BZK0301(3号勘探线)为界,斯弄多矿床成矿性优劣存在一条明显界线,NE向由于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成矿性较好,SW向因为流体较为单一成矿性差。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赤峰地区少朗河成矿带受华北板块、西拉沐沦河断裂、赤峰-开源断裂以及嫩江断裂的影响,在中生代时期火山活动及成矿作用强烈且复杂。黄花沟矿床是少朗河成矿带中典型的Pb-Zn-Ag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晚古生代与中生代的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根据空间产状可将矿体划分为2种类型:1)充填到火山口放射性裂隙中的脉状矿体;2)存在火山通道中的角砾状矿体。显微镜下鉴定、能谱及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显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硬锰矿等,此外尚有少量的菱锰矿、软锰矿、辉银矿和黄铜矿。主要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玉髓、冰长石-伊利石-绢云母、重晶石-萤石、菱铁矿-菱锰矿。矿石呈脉状、网脉状、条带状、浸染状、栉状、似层纹状及角砾状等构造类型,矿体与围岩之间多数为交代渐变关系,少数呈脉状充填。矿石矿物及蚀变围岩组合特点显示,该矿床具有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化特点,结合前人成果,推测该矿床可能为浅成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996.
在地质钻探和石油钻井中,钻头都是非常重要的钻进工具。其技术特性,特别是硬度和耐磨性与钻探的技术经济指标,即与机械钻速、钻头进尺和每米钻探成本直接相关。为了提高钻头的工作性能,俄罗斯南方国立技术大学提出了综合低温淬火、磁化回火处理钻头的方法。经过综合处理后,钻头体、复合片底座和钎焊层的硬度分别提高了30%、3%和22%。野外钻进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低温液态氮和磁化综合处理的与未经综合处理的钻头相比,每次试验钻头进尺都有提高,总体上钻头进尺提高了222%,取得了很好的钻进效果。并对取得的效果进行了X射线和显微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对重晶石单矿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晶石单矿物表现出富Al、Si、Fe的特征;ΣREE总量较低,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呈正异常,δCe呈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Ba、Rb、Nb、Th、P等元素,亏损K、Zr等元素;各个中段δ34S均值大于32.6‰,且直方图中只显示一个主峰。重晶石单矿物成因判别图解、ΣREE-La/Yb图解,分别指示了重晶石单矿物形成于热水沉积区,成矿物质来源于沉积岩区;Si O2/Al2O3、MnO/TFe2O3、U/Th等比值指示了弱碱性—碱性的氧化环境;(La/Ce)N、Al/(Al+Fe)等比值指示大陆边缘环境。研究表明,李坊重晶石矿床形成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的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其Ba主要来源于沉积岩区,S主要来源于寒武纪海水,并且有较多陆源物质的输入。  相似文献   
998.
吉林伊通放牛沟硫铁矿是吉林省三大硫铁矿之一,规模中型。伊通放牛沟多金属硫铁矿产于以海相火山-沉积为主的地层中。属于海底火山-沉积型热水喷流型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在奥陶系上统石缝组中;矿床成因主要特点是:①层控矿;②海相火山活动与成矿物质来源关系密切;③硫同位素测定资料接近陨石硫,与日本黒矿相近;④Co/Ni比值>1,亦与日本黒矿相近,具有海底热流沉积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面貌;⑤包体测温为320~370℃,PH值为7.5~7.7,Eh值为140~225 mv。为中温弱碱性环境下形成。  相似文献   
999.
东昆仑五龙沟矿田岩金沟金矿床成矿时代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柏林  王永  韩玉  陈建林 《矿床地质》2019,38(3):541-556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矿田内金矿床主要沿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3条NWW向构造破碎带发育。文章以岩金沟金矿床为例,在补充开展金矿石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显微鉴定的基础上,运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直接测定被封闭的成矿流体年龄的方法,测得成矿年龄为237 Ma,结合成矿构造、成矿地质体、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确定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早期。金矿床属于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温度为195~319°C。综合控矿构造和成矿地质体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进一步找矿方向是红旗沟脑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成矿地质体影响范围之内有NWW向偏脆性构造破碎带发育的部位,或者是有隐伏成矿地质体的附近。  相似文献   
1000.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现的具有世界级潜力的铜金矿集区。该矿集区现已查明多不杂、波龙、拿若和铁格隆南4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并新发现地堡那木岗和拿顿矿点。文章对上述矿床(点)脉体、蚀变、矿化和流体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多不杂、波龙和拿若矿床矿化类型以斑岩型为主,同时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蚀变广泛发育,而铁格隆南矿床除上述蚀变类型外,还叠加有高级泥化蚀变,并发育与之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根据脉体特征对比和流体包裹体温压计算推测,上述4个矿床矿化类型的差异可能由剥蚀深度的差异所引起(前三者剥蚀深度约为2~3 km,后者约为1~1.5 km)。此外,地堡那木岗矿点蚀变类型以绢英岩化、泥化为主,该矿点发育与斑岩型金矿中类似的深色条带状石英脉,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金矿。拿顿矿点为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铜金矿体赋存于角砾岩筒中。野外地质调查表明,上述矿点地表蚀变岩盖(Lithocaps)发育,并且蚀变岩盖空间分布位置与下伏铜金矿体表现出良好的匹配关系,可有效地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流体包裹体实验进一步表明,铜金元素在斑岩型矿化中的沉淀可能与温度降低和氧逸度的变化有关,而在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中的沉淀则受控于温度的降低和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最后,在前人年代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构建了该地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时空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