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3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1013篇
海洋学   451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81.
生态恢复前后的洪湖水质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的水质状况反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背景和质量,其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洪湖2000~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2000~2010年,洪湖水质综合指数位于2.08~3.58之间,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总体上,洪湖不同年份的水质呈波动变化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沿进水口—养殖区—开阔区—核心区—出水口的方向,洪湖水质逐渐好转。洪湖水质的变化主要受四湖流域地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和湖内围网养殖的影响,其中,围网养殖是水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为了使洪湖水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应控制养殖面积,在适当控制渔业的前提下,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另一方面,应大力控制上游地区工农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逐步恢复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洪湖水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2.
2002年洪水退去以后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皿06p撒麟oBHue村庄的重建区开始了水井的净化工作。洪水对500多个绝大多数都是水井的单个水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开展水井的净化工作主要是根据一个方案:清洁水井外壁;抽水和泥泵;井壁和抽水泵的机械净化;井底的机械净化;井壁和抽水泵消毒;清水冲洗和从井中抽水;最后消毒;取水样;分析水样的主要化学和微生物指标,以及结果评估和措施方案。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水井(超过90%)的水不适于饮用。水质差首先表现在硝酸盐浓度、矿化程度和微生物指标超标。其原因关键在于水井排干与位于径流上方的污水管道相关的含水层,这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3.
南芬铁矿2号排土场在长期的堆放过程中,由于废岩石堆受到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矿渣溶滤水自谷底河床渗出并流淌至下游.在这一过程中,表水时而潜入地下,时而流出地表.由于这一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补排关系极为密切,溶滤水所携带的溶质成分也随着表水对地下水补给渗入到地下含水层中.那么,2号排土场废岩石堆的矿渣溶滤水已经对下游地区地下水的原有化学成分产生改变或使其遭受污染,本文通过水质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4.
淮河中游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淮河中游的特点,建立了一个能适应水系密布、河网交错、水库闸坝众多、相互制约等复杂水流条件和防污调度要求的一、二维水量水质耦合的非恒定流模型。采用1999年和2004年淮河中游的联防调度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检验的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准确客观地描述淮河中游洪水、污染物的运动规律,预测和评价各种调度方案的改善水质效果。  相似文献   
985.
可降解的地表水污染物随机游走改进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随机游走水质模型仅考虑污染物对流输移、扩散效应而忽略污染物降解作用的缺陷,基于可降解污染物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假设,对现有的随机游走水质模式进行了改进,建立了考虑自净作用的二维随机游走水质模型.作为模型检验,构造典型案例,将改进的随机游走模型计算结果与二维对流分散方程的解析解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随机游走水质模式与解析解具有一致性.改进的随机游走模型具有既可考虑水污染物的降解特性,又能够形象直观地描述污染物迁移特征的优点.  相似文献   
986.
李秀莹  张爽娜  李曼 《地下水》2009,31(2):85-88
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针对目前水功能区水体污染严重的状况,从水功能区划分、水质状况、纳污现状、纳污能力计算与分析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衡水市水功能区纳污现状及纳污能力,给出了不同行政分区段内污染物消减目标,并提出了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规划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和加快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五项排污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7.
杨学亮  杨熙  荣慧峰 《地下水》2009,31(5):23-25
泥河湾盆地东部地处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优劣不一。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该区地下水可以划分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和基岩裂隙类含水岩组两大类,并依据地层岩性进一步划分为7个含水岩组。据野外调查采样分析资料,在不同赋存条件下区内地下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差异,以山前洪积扇、湖滨相沉积和岩溶裂隙水质量最好,湖心相沉积最差,其中有的不符合饮用水标准,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988.
高氟区村民打了几口井,水还是不能喝,怎么回事,怎么办?类似问题困扰着河南省许多农村地区的群众。 近年来,河南省为饮水安全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进展有目共睹,但饮水安全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989.
文章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水资源现状,构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标中部分指标限值提出了修正建议。通过建立浅层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GIS为平台,对水质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指标的水化学分布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较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Ⅳ类,完全满足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990.
区域地下水水质是水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合理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保护治理方案的基本前提。以科尔沁沙地奈曼地区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4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奈曼地区地下水水质各指标均值均低于地下水Ⅱ类标准,pH值、NO3-含量、化学需氧量(CODcr)在局部地区出现超标现象,但水质总体较好;该地区地下水矿化度(TDS)与Ca2+、Mg2+、Na+、HCO3-、SO42+浓度及CODcr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Ca2+、Mg2+、Na+、HCO3-、SO42+、CODcr浓度的增加,TDS也会增加;各主要指标浓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SO42+、Na+、HCO3-浓度及TDS较稳定,而Ca2+、Mg2+、Cl-、PO43-浓度及CODcr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Ca2+、Mg2+ 、HCO3-、SO42+浓度及TDS农田非灌溉井> 农田灌溉井> 沙地水位井,Na+、CODcr浓度沙地水位井> 农田非灌溉井> 农田灌溉井,NO3-浓度沙地水位井> 农田灌溉井> 农田非灌溉井;该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化主要与碳酸盐岩溶解、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