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9篇
  免费   1713篇
  国内免费   1425篇
测绘学   607篇
大气科学   2315篇
地球物理   2678篇
地质学   2243篇
海洋学   728篇
天文学   178篇
综合类   451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1954年   6篇
  193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通过对包头6.4级地震前较大范围前兆资料的研究,认为一个强烈地震在发生之前,围绕震中区不同区域内,将出现具有不同特点的前兆场异常群。其近场(Δ≤100km)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长时间尺度的趋势性异常;中场(100km〈Δ≤200km)的主要特征是趋势和突发性异常并重;而远场(Δ〉200km)则一般无趋势性异常,只有急剧变化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892.
用准周期(PP)方法预测地震序列中早期强余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震序列的准周期性,提出了预测早期强余震发生时间的准周期方法及其定量预报指标,同时进行了回溯性预报检验,R值评分为0.45。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893.
地震前兆场的演化和能量非线性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非均匀介质中“非线性振动的局域能量聚集”过程,模拟唐山7.8级和大同6.1级地震的前兆场演化,发现地震孕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前兆特征与地壳内构造能量的非线性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894.
云南省单台地震预报6年报准了12次5.2 ̄7.3级地震。总结了反映孕震过程的矢量凹形,应力凹形,地电凹形等3种凹形震兆,阐述了水汞,水氡突跳,形变相关系数和地磁最大相关系数等前兆图像及其预报作用。认为:按照以场求源的思路,追踪孕震过程,是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95.
井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鸿吟 《贵州地质》1998,15(2):189-196
根据近代数学物理研究,地下水渗流场可用势函数Φ和流函数ψ来进行描述和解释,它们的组性组合W=Φ+iψ是Z=x+iy复数平面的函数并称为复数势,是地下水渗流场的通解形式。本文着重讨论了承压水单井及干扰井定流量抽水或压水时等位面、流线及渗流速度变化的数理特征,属渗流力学基础理论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896.
安装被动耗能装置的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依据现行抗震设防的目标和思想,从经济、实用的角度提出了安装被动耗能装置的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即结构件在地震作用适当降低的基础上独立进行截面设计,然后在结构上安装被动耗能装置后进行与设防烈度对应的多遇地震弹性变形验算和罕遇弹塑性变形验算。  相似文献   
897.
含硬包体试样在破裂孕育过程中波速场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彬  胡毅力 《地震研究》1998,21(3):256-260
含硬包体混凝土试样在底面支撑侧面双轴加压至主破裂的情况下波速场的变化图象为:加压初期,试样上的纵波平均速度在4175~4615m/s之间变化,随着压力升高,出现小于4175m/s的低速区,但范围甚小,位置在两个包体之间。随后出现大于4615m/s的高速区,范围大致与包体位置一致。随着σ1的增加,低速区在逐渐变大,高速区逐步减小后又重新变大,高速区与低速区在平面上相互重叠,在空间上看,高速区被低速区包围着。临近主破裂时,低速区变小并逐步形成条带,高速区也变小,主要集中在靠近未来出现破裂的一个包体位置上。最终的破裂面出现在此高速区与低速条带交界附近,包体也局部破裂了。  相似文献   
898.
初步建立了一种能反映地震前兆时空演化全貌的无量纲、归一化可迭加的信息场———综合前兆场.通过对研究区(东经113°~125°,北纬32°~44°)前兆场时空演化过程的分析发现,地震前前兆场由正常的低值离散逐渐发展为围绕震中呈高值封闭状态,震后恢复正常.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避开了某些单项异常对应某具体源的分析,而是只考虑异常.根据前兆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震源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899.
根据张家口地震台记录的1998年张北早期地震序列资料,对其显著余震(系指ML≥4.0,下同)建立了GM(1,1)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而依此模型对张北震区主震后,短时内连续发生的5次显著余震进行了尝试性现场预测,结果与实事较吻合,表明灰色预测方法对于探讨如何简捷有效地预测地震序列早期强余震问题,可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00.
本文针对浅层地震勘探和数据处理的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微机软件系统的能量均衡原理、实现过程和程序流程及该系统在能量均衡处理技术方面的一些新的突破:如首尾能量补偿,最大振幅能量限制等功能。该系统使得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真正实现了既能完成常规的滑比或AGC处理,又能对首尾能量进行必要的补偿等特殊处理,从而使浅层地震勘探的时间剖面图得到更好的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