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9篇
  免费   1713篇
  国内免费   1425篇
测绘学   607篇
大气科学   2315篇
地球物理   2678篇
地质学   2243篇
海洋学   728篇
天文学   178篇
综合类   451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1954年   6篇
  193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油气地球化学场中的吸附相态汞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绍杰 《矿产与地质》1998,12(4):281-286
系统地总结出油气地球化学场中的吸附相汞特征,并从地球化学理论角度探讨其成因机理。同时,结合典型油气藏实例,指明这一地球化学规律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2.
张国斌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A09):29-31,34
冀内赋存有种类众多的地下热水资源,其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断裂带,岩浆岩体,基底构造等。冀北山地区,冀西山地区,冀西北山间盆地区,河北平原区等四大地下热水区,彼此都有着各自的赋存特征并与构造及地温场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903.
地震的感应磁效应(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地震的感应磁效应(一)--三维电磁感应的数值理论”一文的继续。首先从理论和实际计算两个方面证明了三维电磁感应数值方程解的唯一性、收敛性和稳定性,从而充实了作为研究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理论基础的“三维数值方法”。作为这一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文中对不同源场周期和具有不同埋藏深度的三维电导率异常体进行了模拟计算,以研究地震感应磁效应的大小、空间分布特征和频率特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周期从数秒到数分钟的地磁短周期变化,若电导率异常体的线度与5至7级地震的震源体积大体相当,其电导率较原背景电导率高近一个量级,其感应磁效应主要特征为:在异常体正上方,地面磁场的水平分量变化最大,相对变化量约30%;在异常体于源场方向一致的两侧,垂直分量变化最大,相对变化量约40-50%。因此,观测短周期地磁场的异常变化,有可能是监测地震孕育过程地下电性变化的一种试验途径。但由于上述异常强度在空间上衰减迅速,所以观测必须接近震源区,这对测点的选择是个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904.
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形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66年3月发生的邢台地震属震群型,五次大于6级的强震基本上都发生在邢衡隆起区中强烈下降的束鹿断陷内。水准测量结果说明,在地震前、地震时及地震后,断陷区都有明显的下降运动。大地测量结果证明,邢台地震是一个右旋型水平错动为主、并伴有水平方向的引张和垂直方向的下降运动,呈现出张扭性断层错动模型。在二次主震或强震的中间,水准复测结果说明:在已发生强震的震中一带强烈下沉,而可能的未来强震区有较明显的上升。邢台地震在地面垂直运动方面,地震前后大致存在四个地形变阶段,并在总体上具有同向地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905.
我国及邻区板内地震与板缘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及邻区可划分为两个地震域。其内带及外带的地震活动有相互消长的关系。相邻板块施加的外力,使板内水平压应力增强,是板内地震的主要原因。热羽活动、地幔上隆、固体潮、地球旋转轴摆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可能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6.
一、问题的提出 J.H.范·佛里克-贝蒂(Van Vleck-Bethe)的晶场理论在物理、化学、矿物学等各个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个理论的特点是:当多电子体系的彻底量子力学计算难于进行时,把某些待算出的量作为由实验确定的经验参量处理,然后根据分子的点群对称性,用群论的方法以较少的参量把实验数据系统化,并且预测某些实验结果。 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用某种合理的近似波函从理论上把晶场参量计算出来呢?看来  相似文献   
907.
一个地震系列是指一定时间内,在同一地震区中连续发生的若干地震事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孕育过程,因而具有统一的前兆场的演化历史。地震前兆场是一个区域场,而不只局限于某个震源区的变化。根据本文所定义的地震系列和前兆场的概念,研究了海城—唐山地震系列孕育过程中地震前兆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异常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包括前兆场的区域大小与震级、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过程与发震地点的关系及地震发生前的短临前兆标志  相似文献   
908.
1978年海城6.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震源区、发震构造和破裂方式等的相似性,认为1978年5月18日海城6.0级地震是1975年7.3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活动。结合震区地质构造的分析,提出晚期强余震的发生是与残余闭锁区的崩解相联系。因而,主震后,震源区残余的闭锁结构处正是尔后晚期强余震的所在位置。文中还对这种残余闭锁区的形式及其与粘滑机制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9.
关于渤海7.4级地震震源断层面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主余震序列。发生在郯城-营口大断裂的西侧,震中区位于冀-渤断块、鲁西断块和胶辽断块的交界部位,是一系列北西向构造与郯-营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利用主震的纵波初至符号,求得两组节面解。Ⅰ组: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80°;Ⅱ组:走向292°,倾向南西,倾角75°。究竟那个是主震震源的断层面,是个被关注的问题。在构造复杂的渤海地区,基本上依地球物理资料推断断裂的展布情况,可靠性较差;且据所获零星散布于海岸的震前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资料,分析震源断层面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对于震源断层面的走向存在有北北东向或北西向两种不同的意见。此两种看法基本上属推测性质,未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  相似文献   
910.
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影响山东的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秀杰  顾润源  耿勃  杨晓霞 《气象》1998,24(4):46-49
对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及其造成的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副高外围环流在台风移动过程中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落区与正涡度轴线及高能轴线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中层变能场的分布对台风移动路径有明显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