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462.
湘东北构造活化期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华南大陆从印支期进入陆内活化阶段,形成一系列沿断裂分布的印支期花岗岩。该期花岗岩代表陆内活化期的开始,在岩石地球化学和形成构造环境上以及岩石的形成方式上都与该期以后的花岗质岩石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华南中生代陆内活化构造环境的复杂性和多阶段性。本文以湘东北印支期花岗质侵入岩为例,分析其成岩构造环境,用以反映该区陆内开始活化时的构造环境和活化方式。湘东北印支期花岗质岩石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系列为主,以相对较低的SiO2、K2O和较高的TiO2、P2O5及负铕异常不明显区别于中生代其它侵入期次岩石,具有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为陆内俯冲导致陆壳物质在俯冲前缘重熔的结果,表明陆内俯冲作用是导致湘东北陆内开始活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构造环境以逆冲式推覆挤压为主。  相似文献   
463.
河北省侵入岩成因类型分布与边缘成矿的岩石物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境内40多个已知成因类型侵入岩体的岩石物理性质与判别成因的地球化学指标统计分析,证明岩石物理性质能够反映侵入岩的成因类型;同时,发现岩石磁性反应的I型与S型侵入岩没有明显界线,所存在的过渡带是边缘成矿的良好地质环境;通过岩石密度、磁化率的空间分布数据,讨论了河北省侵入岩体成因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64.
许继峰  王强等 《岩石学报》2001,17(4):576-584
江苏省宁镇地区的中生代安基山中酸性侵入岩以亏损重稀土和钇及富集锶为成分特征,它们与消减过程的板片熔融无关,也不是基性岩浆分离结晶和地壳物质混染的产物,很有可能是相对较厚的地壳下部的镁铁质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相比,与安基山岩体邻近的同时代的苏州-无锡地区的和江浙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不具有亏损重稀土和钇特征,它们可能是中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表明,中生代时宁镇地区可能存在一个相对较厚的地壳(>40km)。由于宁镇地区现在地壳的厚度仅30km左右,因此该地区中生代域之后可能经历了一个地壳的减薄过程。  相似文献   
465.
宋全友  秦勇 《西北地质》2002,35(3):99-105
冈底斯构造带为措勤盆地-主要Ⅱ级构造单元。该带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形成从中性闪长岩到酸性花岗岩完整的中酸性花岗岩侵入岩带。通过对侵入岩体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该岩浆岩带侵入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新特提斯洋壳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向北俯冲引起下地壳物质熔融向上侵入所致,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66.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岩石化学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的侵位与空间分布受同一个区域构造带(华并陆块南缘)控制,构成一个区域性的富碱岩浆岩带。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岩石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1)碱性岩类,即含有似长石或碱性暗色矿物的正长岩类;(2)碱性花岗岩类,包括钠铁闪石花岗岩及孪生的钾长花岗岩类;(3)石英正长岩类,包括碱性长石为主的石英正长岩、英碱正长岩和花岗正长(斑)岩类。根据富碱岩浆岩带的岩石化学特征,自北而南可以划分为三个亚带:北部碱性岩亚带,以SiO2饱和而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中部碱性花岗岩亚带,以SiO2强饱和而A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和大量石英为特征;南部石英正长岩亚带,以SiO2和Al2O3都饱和但CaO强烈亏损,缺乏Ca质斜长石,出现碱性长石占长石总量的绝对优势(一般>95%)为特征。三个亚带富碱岩浆在化学成分方面虽有差异,但共同具有富碱高钾钙征,ALK=10-15,K2O含量范围5%-15%,K2O/Na2O=1.26-8.30。  相似文献   
467.
鲁中南地区燕山期侵入岩与金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中南地区受区域性大断裂--沂沭断裂带控制,中生代有较大规模的中性、偏碱性火山岩型岩体侵入和火山喷发,在火机构内或围绕次火山岩小岩体,形成与之相关的火山岩型金矿化。燕山期火山夺具备幔源特征。侵入岩对金成矿有2种作用,一是通过岩浆携带成矿物质经过分异派生形成金矿,二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借助热力和气液循环对围岩进行了广泛改造和蚀变,使之活化迁移,在构造裂隙中富集成矿。燕山期侵和岩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是金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68.
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零星出露于冀晋辽地区.其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和超高钾质、低钠含量和高钾钠比值的特征.这些侵入岩被认为是燕山运动峰期地壳熔融的产物,Al2O3/TiO2比值变化于50~250之间,暗示其熔融温度在800~900℃之间;稀土元素配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0.9~1.7GPa的压力条件下.所以,这些强过铝质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供了关于燕山运动峰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据此,对造山运动峰期的热结构进行了简单的模拟,结果并不支持整个岩石圈地幔均发生拆沉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69.
阿尔金地块南西缘钙碱性侵入岩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金地块南西缘钙碱性侵入岩带由余个大小不等的花岗岩体组成,其岩石类型主10要有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对带内有代表性岩体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钙碱性系列,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其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闪长岩全岩—等时线年龄为,确定为晚震RbSr575 Ma旦世产物。这一发现,对于深入研究阿尔金地块活动机制,再造震旦期造山过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70.
新一轮区调填图所获资料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因类型复杂多样,有岛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及少量陆内造山花岗岩等,说明东昆仑东段在加里东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洋-陆俯冲、陆陆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