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上海地区已发现各类侵入岩体38个。岩体的分布明显地受北东向,北北东向区域构造和火山构造的控制。现已划分出前晋宁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三大侵入期,以燕山期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岩类有基性岩、中基性岩、中性岩、中酸性、岩酸性岩等。  相似文献   
502.
王述平 《地质论评》1950,15(Z1):13-28
一、绪言岩石成因学(Petrogenesis)为一种解释科学(Interpretation)。以岩石为构成地壳之材料,进而研究其时间上之产生状况(Mode of Occurrence),与空间上之分布情形。更参以地质现象与理论化学(Physico-chenistry)智识,以解释各岩石区(Petrogra-  相似文献   
503.
广丰铜山中酸性岩体侵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结合部位——钦杭结合带东段。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与之伴生有中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环带结构明显,Th/U值较大(0.40~1.07),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MS锆石U-Pb成岩年龄为171.0±1.6 Ma(n=15,MSWD=0.16)。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该套中酸性侵入岩属于高钾过铝—偏铝质I型花岗岩类,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N/YbN=10.53~38.37),无明显Eu异常(δEu平均值1.0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Ta、Ti,低Y(10.4×10-6)、Yb(0.93×10-6),高Sr/Y比值(26),具有弧型岩石和埃达克质岩石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铜山矿区的中酸性岩石形成压力大于1.5GPa,熔体起源深度大于50km,源区为富含金红石的角闪榴辉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的挤压后松弛阶段,由新元古代洋壳俯冲形成的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其埃达克质特性使其易于萃取、聚集铜金等成矿物质,因此具有扩大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04.
大西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东段,是冀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处重要金矿床。矿区范围内主要侵入岩体的U-Pb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1858±12Ma,中细粒花岗岩为1829±14Ma,蚀变辉长岩脉为1807±18Ma,花岗斑岩为135~136Ma,流纹斑岩为133.8±1.0Ma,主要集中于古元古代(1807~1858Ma)与早白垩世(133~136Ma)2个时期,分别是古元古代与中生代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区南部花岗斑岩可能为大西沟金矿成矿提供了重要的热源和成矿流体,成矿时代推测为早白垩世。该时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处于岩石圈减薄作用阶段,伸展体制的张裂构造作用诱发的富碱性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为该区金、钼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物质来源,是该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的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505.
郑荣国  吴泰然  肖文交  张文  孟庆鹏 《地质学报》2016,90(11):3153-3172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地区,连接了东西部构造单元,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白山构造带位于北山南北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该构造带广泛出露的侵入岩对于认识北山北部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针对白山构造带中双井子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双井子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84.9±1.5 Ma和327.6±1.6 Ma。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两者都表现出弱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并都表现出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且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另外,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两者都具有高的εHf(t)值(5.87~12.24),以及相对年轻的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510~961 Ma),表明了双井子岩体应来源于新生下地壳重熔的产物,并且其母岩浆在形成过程过程中可能受到亏损地幔物质的混染,也暗示了北山北部地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经历了强烈的陆壳生长过程。北山北部地区的红石山蛇绿岩及白山组火山岩的研究成果表明两者都具有俯冲带岩石的特征,表明了白山构造带在石炭纪—中二叠世期间仍处于大洋俯冲阶段。通过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推测双井子侵入岩应形成于红石山蛇绿岩所代表的古大洋向南俯冲过程。  相似文献   
506.
华北克拉通南缘四十里长山地区岩浆活动弱,仅发育中生代脉岩,因此缺乏对形成时代和岩浆作用的研究。本文依据四十里长山地区脉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其形成时代及成因。四十里长山地区脉岩由基性、酸性两个端元组成,按岩性可分为煌斑岩脉岩、花岗斑岩脉岩及正长岩类脉岩,其侵位年龄分别为:80.9±1.8 Ma、86.1±1.0 Ma和85.6±1.0 Ma,构成一套晚白垩世双峰式侵入岩组合。四十里长山地区基性煌斑岩起源于富集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内含416 Ma左右的继承性锆石和偏钠质的煌斑岩,暗示了地幔源区含俯冲扬子陆壳的混入岩和软流圈地幔的改造;酸性脉岩属于A型花岗质岩石,起源于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诱发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壳源酸性岩浆以及它们的混合岩浆。中国东部乃至东北亚地区晚白垩世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征证实,四十里长山地区双峰式脉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作用相联系,其形成于类似弧后盆地的板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507.
Acid intrusion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awur region, Xinjiang. The Ka'erjiao intrus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lbite granite porphyry, K-feldspar granite porphyry, ivernite and granite porphyry. Being a transitional product between magma intrusion and eruption in the Sawur region, the Ka'erjiao intrusion was formed at the telophase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begining of early Permian as determined by the SHRIMP U-Pb zircon dating, with an age of 302.6±7.6 Ma (1σ). The intrusion consists of alkali-enriched rock, whos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of the LREE enrichment type, the δEu value is Iow and Nd, Sr, Pb isotopes reflect its mantl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The δ18O value of intrusion is low as a result of isotope exchange with meteoric water.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it was formed in a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aking combined considerations of current studies of A-type granites and Permian volcanic rocks, we think that in the telophase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ly Permian, the Sawur region was within the extension or compressional to extensional period of a post-collisional stage. The Ka'erjiao intrusion from mantle sources can confirm the vertical continental crust growth in the late Paleozoic. The Sawur region in west Junggar is consistent with east Junggar in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508.
对山东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中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形成于新太古代(上交点年龄~2.5 Ga)的继承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8~+1),Hf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在2.6~2.8 Ga,与辽宁古生代金伯利岩中基性下地壳捕虏体中锆石Hf组成和Hf模式年龄十分一致,Hf模式年龄也与研究区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全岩Nd模式年龄相同.  相似文献   
509.
对山东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中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形成于晚太古代(上交点年龄~2.5Ga)的继承锆石具有正的ε_(Hf)(t)值( 8~ 1),Hf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在2.6~2.8Ga,与辽宁古生代金伯利岩中基性下地壳捕虏体中锆石Hf组成和Hf模式年龄十分一致,Hf模式年龄也与研究区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全岩Nd模式年龄相同,因此,这些继承锆石来自于晚太古代由岩浆底侵形成的基性下地壳。新生锆石出现在继承锆石周围或者以独立颗粒出现,其U-Pb年龄为177Ma和132~126Ma,ε_(Hf)(t)值均为负值(-23~-1)。山东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与富集岩石圈地幔,亏损地幔和地壳三个端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根据来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的侏罗纪铜石二长花岗岩限定的研究区下地壳ε_(Hf)(t)平均值为-20,根据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纪沂南辉长岩限定的富集地幔端员的ε_(Hf)(t)为-16。部分样品锆石ε_(Hf)(t)变化非常大(-20~-1),示踪了岩浆作用过程中亏损地幔物质的参与程度的逐渐增强。这种变化是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10.
小王涧丹凤群海相枕状熔岩中发育一系列小型淡色侵入岩, 呈囊状、小型岩墙状或不规则状侵入枕状熔岩中. 根据岩相学特征分析, 这些已蚀变的淡色侵入岩原岩为闪长质岩石. 枕状熔岩SiO2含量为47.35%~51.20%, TiO2含量为0.97%~1.72%, Mg#=41~49. 稀土总量相对较低, 轻重稀土无明显分异, 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形式呈平坦型或略左倾, 近似于N-MORB的稀土分配形式. N-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蜘形图上, 枕状熔岩的高场强元素(HFSE, 如Ta, Nb, Zr, Hf, Ti等)的特征与N-MORB的相类似. 枕状熔岩中的淡色侵入岩的SiO2含量为53.85%~67.20%, 相当于安山岩-英安岩质成分. TiO2含量较低, 为0.51%~1.10%, Mg#=40~51, 具有高Al2O3(13.32%~16.62%), Na2O/K2O(2~7), 高Sr(342~539 μg/g)和Sr/Y比值(17~28), 低HREE(Yb=1.70~1.99 μg/g, Y=17.61~20.67 μg/g). 轻重稀土强烈分异, 稀土配分形式为右倾型(La/YbN=12.26~19.41, 多大于18). 高场强元素(如Ta, Nb, Hf, Ti)显著亏损, Y和Yb略显亏损,显示了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 εNd(t)=+7.45~+13.14, 多介于+8.41~+9.23范围内, 与MORB的εNd值(eNd=+8.8~+9.7)非常一致, 说明其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 淡色侵入岩的SHRIMP年龄为(442±7) Ma, 代表了一次板块俯冲事件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