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中西文化对自然保护区解说系统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说系统是国外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理手段。国内外解说系统的设计理念、内容和过程的比较.对于提高我国解说系统有效性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中的观察法与访谈法.以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鼎湖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德国北海浅滩国家公园为案例,比较研究三个案例解说系统设计的现状、设计过程和特点.并探讨了其差异原因。研究表明解说系统虽然被引入到中国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但受文化影响,解说系统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由于缺少对这种变化必要性的认识和研究,解说系统的有效性较低。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研究与实践自然保护地解说系统的重要纬度(维度)。  相似文献   
32.
基于异质性喀斯特地貌结构与喀斯特保护地整体保护利用的关系,将水平蚀低垂直加深的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落实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Strahler面积—高程分析,形成整体、海拔段和内部洼地的面积—高程曲线与积分值指标组,以量化石林县域喀斯特地貌演化。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发育特征的不同地形面具有不同的Strahler值,其差异和规律性有一定的指示价值。石林县四级海拔梯级地貌处于壮年晚期,为断裂切割与巴江侵蚀基准面差异性控制下的孤丘夷平面分解,属同期异构的回春型地貌区。> 2100 m海拔段为孤丘夷平构造侵蚀溶原中山,洼地不发育。1900~2100 m海拔段为孤丘夷平面转向孤丘溶原洼地、峰丛洼地,暗河不发育。1700~1900 m海拔段为溶丘洼地斜坡,由蚀余状石林—剑状石林—覆盖石林—烘烤石林组成的石林垂直层状结构与溶丘—洼地—暗河—泉群—河谷盆地组成的水平梯级地貌结构,它是水平与垂直地貌过程的融合产物。石林发育区既为水源形成区,也为水土流失区。这是石林保护地整体保护利用的地貌动力依据。  相似文献   
33.
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43年前的今天,一个美国学生发起了保护地球活动,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时至今日,保护地球,守护人类家园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在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中,社会各界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只有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永葆地球的健康,保护我们家园的安全.  相似文献   
34.
刘经纬 《地图》2006,(2):44-50
本文使用的“殖民地”一词.取其最广义.并且包含着相当长的时间概念。就其广义而言.凡是从事殖民活动的殖民主义国家在本土以外、以各种名义占有的土地。不拘赋予何种类别性称呼——殖民地(其中又有若干不同的名堂)、附属国、附属地、保护国、保护地、领地、属地、共管地、海外省、海外领地、联系邦、自由联邦、半自治共和国、自治领,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等等,均涵盖在内。  相似文献   
35.
赵小双 《地球》2019,(7):74-75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我国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36.
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面积约252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达212平方公里,其中集体所有的森林占80.3%,涉及4个乡镇、21个村、10404宗林权.集体林所有权属于村集体、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户.如何在保障村集体和农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统一管理试点区内的自然资源,为实现国家公园试点的目标创造充分必要条件是开化县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7.
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的框架下,文章以海南省为例,以景观生态学为基本理论依据,对海洋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深化构建,以期为全国范围内整合归并和新增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地提供区域性的探索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管理目标为导向,通过梳理海南省现有海洋自然保护地类型及其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经验,将国土空间内的海洋自然保护地深化和细化为国家公园(第Ⅰ类)、自然保护区(第Ⅱ类)、栖息地和物种管理区(第Ⅲ类)、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第Ⅳ类)、生态功能保护区(第Ⅴ类)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自然保护地(第Ⅵ类)6个子类型;该体系既能体现本土特色,又便于与国际接轨;由于海洋具有流动性、连通性、垂直分带性和季节节律性等特性,针对基于管理目标差异构建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提出形成保护地网络体系、保护地空间嵌套和保护地随时间更替等建议,有助于海洋自然保护地的管理。  相似文献   
38.
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与地下水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必须高瞻远瞩,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于永续利用的观点,探讨如何为后代留下一个较好的赖以生存的地下水环境问题.为此,应对地下水环境的特点、演化、容量、负载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自然和经济区域地下水环境的脆弱程度作出论证和评价;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出地下水环境功能保护区划,作为地下水科学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在试验的基础上,从水平、垂直、时间、不同处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保护地光强、温度、水分的分布特征,进而提出保护地小气候的调节措施和提高保护地使用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