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4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824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1574篇
海洋学   63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449篇
自然地理   109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474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经济带开发与保护空间格局构建及其分析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雯  孙伟  吴加伟  陈诚  闫东升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388-1397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完整,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下,为应对全球经贸格局重组、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新形势,国家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这就要求长江经济带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均衡化开发与保护格局。本文基于“点—轴”、分区式与多中心网络式等空间组织结构,明确空间格局的推演逻辑与思路。进而,在区域差异性分析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需重点构建以“一轴两翼,三区六廊”为主体的开发格局、以“六大片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以“五大屏障”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导向、路径与制度建议,以及今后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在青藏高原选择11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区,基于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简写NPP)变化过程数据,比较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其相邻等面积区域的NPP变化差异;采用样区对比法,在自然保护区内外选取21组对比样区,比较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及其内外的生态状况,评估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研究表明:1. 1982-2009年间,82%的代表性自然保护区NPP比保护区周邻区域及青藏高原的平均水平低,反映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状况更为脆弱;2. 在代表性自然保护区中,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弱;除色林错自然保护区外,以草甸和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NPP增速明显高于以草原与荒漠草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3. 代表性样区的研究发现:① 自然保护区内76%以上的样区和国家级保护区内82%以上的样区NPP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保护区外对应样区的增幅;② 取得明显保护效果的有中昆仑、长沙贡玛、若尔盖和色林错等自然保护区;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边缘地区和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北部边缘地区的效果不明显,可能与保护区及其周邻地区人类扰动增强密切相关;③ 高寒草甸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最为显著,高寒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较差。本研究展示了样区对比法在评估大区域生态变化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关键在于科学设计样区并进行合理的空间抽样。  相似文献   
993.
利用中国30个省区2002-2012年R&D投入和城镇化水平的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中国R&D投入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各省区城镇化水平与R&D投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城镇化水平的科技支撑基础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不同省区的R&D投入产出存在较大差异。②总体上看来,R&D人员投入产出弹性高于R&D经费投入,说明城镇化对R&D人员投入的依赖性更大。③R&D投入对城镇化的作用与其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有关,同时,R&D投入与城镇化的协调度也是影响R&D投入产出的关键因素。④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R&D短期投入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994.
黄河首曲地区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和较高的旅游价值。为保障湿地的完整性保护及尊重当地居民的雪山崇拜,研究首先对不可开发区和可开发区进行了识别分析,认为不管是严格的生态旅游还是一般的生态旅游活动都只能在有效生态旅游区进行,生态旅游的适宜性分析与区划也主要围绕可开发区展开。研究选取距水域湿地距离、草地覆盖情况、森林覆盖情况、海拔高度、坡度和原生态性六个表征地区自然性的标准,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可开发区生态旅游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层次分析法权重源于旅游者偏好调查,并基于适宜度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区域分类。可开发区的生态旅游适宜性可划分为五级,I级地区适宜度最低,最不适合发展严格的生态旅游,V级地区适宜度最高,原生态景观价值突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出于协调旅游功能与生态功能的统一以实现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黄河首曲地区被划分为五类亚区,且均具有各自特殊的主导服务功能。研究最终根据各亚区的特殊服务功能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生态旅游的合理性规划及未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蓝颖春 《地球》2015,(1):18-21
<正>2014年12月12日,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之际,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成果来之不易。习近平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  相似文献   
996.
蓝颖春 《地球》2015,(3):92-93
<正>"地球小姐(MISS EARTH)"是世界公认四大选美之一,自2001年首度在菲律宾举行以来,现已发展为继环球小姐,世界小姐和国际小姐之后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世界选美大赛,迄今已经举办过14届。大赛致力于社会和环保问题的国际选美赛事,感召和鼓励18~26岁的年轻女性广泛参与,关注环保。全球每年有来自90多个国家的获胜者角逐最后的国际地球小姐冠军。地球小姐大赛以"地球因你而美"为宗旨,创建后就一直与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保持合作。  相似文献   
997.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对中国改革进程作出总体部署的同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安排,明确提出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为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政,有效推进环保重点工作,2013年12月15日,在天津市环保局、天津大学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98.
金星宇 《地球》2014,(8):97-100
近11平方公里的西溪距杭州西湖不到5公里,是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国家4A级景区。在西溪,水因为各种动植物的点缀而更加秀美,动植物同样因为水的浸润而更显灵动与青翠。西溪湿地公园的东南角,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清灵的河水倒映着周围的苍翠,缓缓流淌过远处起伏的“山丘”。“山丘”上耸立着一座圆形瞭望台,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登临高台举目眺望,整个西溪尽收眼底。这座瞭望台连同脚下的“山丘”就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湿地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  相似文献   
999.
蓝颖春 《地球》2014,(8):10-12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球环境,环境不但是生命起源的温床,还是人类产生和进化的必要条件。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结果。可以说地球环境创造了人类,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又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带着这些问题,《地球》记者采访了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  相似文献   
1000.
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人工干预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探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圈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龙涧泉为系统的唯一天然排泄口,龙涧泉岩溶水系统与白浪岩溶水系统无直接水力联系。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现状条件下总补给量为864.42万m3/a,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36.81万m3/a;排泄主要是水源地开采和矿山排水,现状开采量为4 117.2万m3/a。由于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并超过了总补给量,区内岩溶水一直处于超采状态。2004—2008年矿区岩溶水实测年均下降1.61 m/a,多年(1984—2008)水位平均降幅为5.68 m/a,最大降幅17.42 m/a。此外还讨论了岩溶水系统的补给、排泄条件,提出了龙涧泉岩溶水开发、保护、复泉与管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