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刘文具  赵志杰 《地下水》2012,34(6):101-102
对大清河年径流特性进行了阐述,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分析,结论得出白洋淀湿地退化的原因是大清河流域资源性缺水的结果,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2.
合肥市大蜀山—紫蓬山地质公园是一个集多种地质遗迹资源并存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园内有代表合肥地区的侏罗纪层型剖面,也有喷发于古近纪的火山遗迹,同时还有大量其他地质构造遗迹。本文在对公园主要保护对象的分析评价基础上,结合目前该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存在主要问题,给出了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措施,对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合理保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3.
徐军用 《地下水》2014,(4):79-81
地热资源是新兴的清洁能源,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具有洁净、高效、见效快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但同时又是有限的资源,其补给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热资源,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根据汝南县地热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了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4.
文章着重构建了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评价标准,指出制约因子,并从污染源头控制、综合整治、执法监管和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等4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5.
任战  丁厚钢  张甲芳 《地下水》2010,32(4):63-65
根据淄博市丰、枯水期水质监测资料,按地下水分区,分析了地下水类型、矿化度、总硬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地下水质评价,阐明了地下水资源质量状况,并提出了加强水库与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和入河排污口监管制度,积极做好退水水质监督管理,实行水环境质量公布制度等六项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6.
论桂林山水城市景观特色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水城市是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规划构筑的城市。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规划思想。本文即以中国典型的山水城市桂林为例,阐述了山水城市的景观特色及新时期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对桓台县地下水资源的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和水质特征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地下水开发潜力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并针对该县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水质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土地盐渍化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8.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枢纽,目前湿地环境地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湿地面积变化大、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开采过度、湖区淤积严重、湖泊沼泽化、采空塌陷等,危胁着调水工程的顺利实施。针对湿地特征及问题成因,进行单元格剖分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第一层将其分解为水环境、土壤环境、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南四湖湿地地质环境问题4个要素层;第二层再把湿地环境地质问题要素分解成若干个次要素,逐层评价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求出指数值,将湿地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区、较好区、较差区。提出了划分渔业生产保护区、调整水生植物布局、定期泥沙清淤及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人工湿地河道走廊工程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