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56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21.
路兆洽 《地质论评》1943,8(Z1):192-197
一、定义一平浪煤系,就植物化石群而言,实相当於香溪煤系,在滇省可以广通一平浪附近剖面为其代表,名为一平浪煤系。禄丰层指滇省之中生代之陆相红色地层,以含卞氏禄  相似文献   
122.
郭文魁  杨博泉 《地质论评》1941,6(Z2):296-299
此区系著者等一九四○年七月至十月间所调查,位叙昆铁路之西,界乎宣威威宁之间,跨有云贵二省,面积之广达三千三百余平方公里,其间山脉之走向多与地层之走向相同,大致为东北—西南或北北东—南南西,间有呈南北向者,乃后生之断层所致也。  相似文献   
123.
黄海潮生陆架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海洋三维热结构及环流模式,模拟了黄海在M2潮流混合作用下,夏季温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从数值研究的角度,对黄海陆架水域的海洋锋现象,诸如苏北浅滩外、山东半岛东端、大连、木浦水域的锋面以及锋面沿岸一侧的表层冷水区的成因及分布进行了探讨,模拟结果再现了黄海陆架锋的潮生性质。  相似文献   
124.
用二维数值模式,根据芝罘湾的实测水深和形状,计算了该湾的固有振动周期,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同时给出了当节点N=1,2,...,6时,湾内的振幅分布(合波长、波节线分布),以及纵振动和横振动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5.
青岛近海台风暴潮灾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青岛沿海地区的台风暴潮灾害状况,阐明了潮灾成因,明确指出风暴潮在沿海自然灾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就GPS实时动态RTK差分技术的应用作明细阐述,特别是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假值问题作处理。供交流其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7.
通过象山港水域的潮波运动数值模拟,分析了象山港M4分潮的生成和增长机制.结果说明,潮波传播中的非线性底摩擦效应是M4分潮生成和增长的主要控制因子,M4分潮在湾内的共振现象也起着重要的放大作用二平流效应在绝大部分区域中抑制了M4分潮的发展,只有在佛渡水道中一些岛屿周围极小区域内对M4分潮有增强作用.潮滩在湾内对M4分潮的影响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128.
小长山港内港湾假潮变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该港湾假潮振幅〉20cm出现的频数,假潮的周期和延时,还讨论了假潮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9.
象山港潮坡响应和变形研究:II.象山港潮波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象山港水域的潮波运动数值模拟,分析了象山港M4分潮的生成和增长机制。结果表明,潮波传播中非线性底摩擦效应是M4分潮生成和增长的主要控制因子,M4分潮在湾内的共振现象上重要的放大作用,平流效应在绝大部分区域中抑制了M4分潮的发展,只有佛渡水道中一些岛屿周围极小区域内对M4分潮有增强作用,潮滩在湾内对M4分潮的影响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130.
利用福建地区厦门、漳州、莆田、南平、龙岩5个台站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分别计算了地震平静期的倾斜固体潮潮汐变化特征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除此之外还对固体潮特征进行了地球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海潮是决定倾斜固体潮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