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5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64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3693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直罗油田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以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为主,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大量的自生矿物对原生孔隙产生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较强的成岩后生作用使得储层以粒间溶孔及原生粒间余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孔隙结构表现为以小孔隙、小喉道为主要特征,非均质性较强。物性分布主要与其在砂体中的分布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92.
塔里木北部地区三叠系储层在成岩演化过程中曾经历两期溶蚀作用,深埋成岩环境的晚期溶蚀较早期近地表-浅埋成岩环境溶蚀要剧烈得多,溶蚀作用的最大特点是铝硅酸盐矿物较碳酸盐矿物剧烈。溶蚀作用发生的机理是由于三叠系储层处于80~120℃热窗、成岩流体富含低分子量羧酸、碱度由低分子量羧酸控制,铝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均处于去稳定状态。溶蚀作用的发育程度受控于储层砂体的沉积和岩石学特征以及早期成岩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93.
塔中石炭系碎屑岩深埋藏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为一套次生-原生孔隙型深埋藏优质储层。储集岩为中细粒-细粒石英砂岩,储层形成于古地温梯度低、沉积物浅埋时间长、深埋时间短、孔隙水矿化度高及较早被油气占居的条件下,致使原生孔隙保存较好。同时,塔中地区石炭系目前刚进入80℃-120℃的强溶成岩阶段,次生孔隙正在发育,距离碳酸盐岩沉淀带和后期石英次生加大带尚有较大深度,因而储层的孔渗性维持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4.
从超孔隙流体压力、粘土膜、有利的岩石组构、烃类侵位等方面介绍了深部高孔渗储集岩发育的有利条件;综述了深部储层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目前主要从经验预测和化学反应模型两个方面来确定深部砂体的储集性能,相应的分析测试手段包括成岩场、流体动力学、生烃史、精细埋藏史、图像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深部储层的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95.
96.
粘土矿物在油田保护中的潜在危害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系统分析了储层中常见粘土矿物的结构、构造及其性质、描述了这些粘土矿物在储层中的产出状态,论述了它们在多种油田改造措施中造成储层伤害的共性与特殊性,详细分析了各自的伤害机理,并提出了油田储层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7.
川东黄龙组古岩溶储层的稳定同位系和流体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荣才  陈洪德 《地球科学》1997,22(4):424-428
对川东黄龙组古岩溶储层的碳,氧,锶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中不同溶蚀强度,结构,成分的岩淀岩和胶结物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异,演化规律明显受水-岩反应过程中的水/岩比,流体性质,同位素来源和相对丰度,以及不同条件下同位素分馏平衡效应控制,并可作为判别储层形成过程中流体性质和古水文条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8.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定年分析烃类进入储集层的时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飞宇  张水昌 《地质论评》1997,43(5):540-546
烃类流体注入储层聚集成藏导致储层中自生矿物形成的抑或中止,成岩矿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分析提供了成岩矿物形成的准确时间,成岩事件年代学研究可用于定量分析油气藏形成时间。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仅在流动的富钾孔隙不介质环境下才能形成,烃类流体注入储层后伊利石形成便会中止,因此,烃类流体进入储层时间不可能早于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99.
贵州西部六盘水地区天然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王国司 《贵州地质》1997,14(4):337-345
六盘水地区的13个含煤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主要集于煤岩及致密砂岩之中;发育两套大的生储盖结合;而多各圈闭类型并存;保存条件较好,综合上述特征分析评价表明:亦资孔、格木底、岩脚盆地为I类天然气远景区;六枝,郎岱盆地为Ⅱ类天然气远景区;其余8个盆地为Ⅲ类天然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0.
华北奥陶系两个不整合面的成因与相关区域性储层预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刘波  王英华 《沉积学报》1997,15(1):25-30
发育于下奥陶统亮甲山组顶部(UF1)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或峰峰组顶部(UF2)的两个不整合面是控制华北早古生代与古岩溶有关的区域性储层形成及展布的关键性面。UF1F2原被认为分别代表了短期或长期的基底构造隆升,但是,基于新的证据,我们认为二者受控于不同成因机制,因而与之相关的储层预侧也应有所不同。UF原被解释为是板块南部基底上翘的结果,但层序地层分析却支持其海平面变动成因解释。海面下降会通过切蚀水平岩层产生一个倾向盆地的卡斯特侵蚀斜面。UF1从西北仅蚀亮甲山组到东南下切至下寒武统顶部。因此,与之相关的储层亦从西北至东南发育于相应层位内。在空间上,有利区域性储层主要分布于强烈混合带白去化并有随后轻度淡水淋滤的华北地区中心地带。UF2由全球性构造事件形成。这一构造运动导致板块内部下弯及相应的边缘上凸,在下凹的华北中心地带保存了较新的地层(峰峰组),而在凸起区这些新地层却被天水侵蚀殆尽。与UF2有关的潜在区域性储层趋于分布在边缘抬升区,特别是峰峰组分布的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