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4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1079篇
测绘学   501篇
大气科学   1523篇
地球物理   558篇
地质学   1146篇
海洋学   733篇
天文学   473篇
综合类   351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靳平  楼为涛 《地震学报》1997,19(5):447-456
受低频动态正压力加载的椭球腔在弹性介质中激发的地震波可以用Eshelby方法进行求解.本文证明,在地震波的波长远大于空腔尺寸的条件下,为处理有关椭球体夹杂的弹性静力学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这一方法可以推广到动态的情况.球腔问题的近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比较表明,当空腔半径在100 m以下时,这一方法适用于10 Hz以下的频带.由此方法证明,对低频远场解来说,受动态加载的椭球腔,可以用3个方向和椭球的主轴方向相一致的偶极子来加以等效.文中解析地求出了相应的地震辐射图型.由此得出的结果表明,椭球腔中的爆炸可以辐射出有重要意义的S波.   相似文献   
132.
各种类型的金矿脉常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产出,对它们用欧几里德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不仅难以精确地说明其几何形态特征,有时甚至无法作出实际测量,因此也就很难掌握其产状变化的准确趋势,给金矿床的定量定位预测造成了困难.分形理论为获得有关隐伏矿床(脉)分布的更为准确的信息提供了有利工具.通过对招远灵山和河东两个典型金矿床矿脉分维数、几何丰度和有效紧密度等研究,讨论了分形理论在紧密结合地质特征条件下,客观准确揭示不规则矿脉变化规律及在找矿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3.
紫外辐射如何影响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乜虹 《青海气象》2004,(1):71-71,81
太阳辐射能量的波长范围较宽,对人类而言,其中大部分的太阳辐射是肉眼无法看得见的。波长越短,辐射强度越大,并且对于生物体潜在的危害也就越大。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其波长在290~400nm(十亿分之一米),这比可见光的波  相似文献   
134.
近海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化学监测方法存在着其固有的缺陷,采用指示性生物来反映变化的水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大型海藻江蓠(Gracilaria)为自养生物,易养殖,能忍受盐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对较大的波动,是理想的研究材料;它能对环境中不同形态氮的浓度及来源,通过氨基酸组成、光合色素及组织氮含量等变化作出迅速而灵敏的响应;江蓠生长快,具有大的氮储存能力,及较高的经济价值等特性,已成为水体中营养变化的指示性生物及治理富营养化理想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35.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潮成辐射砂脊群的面积约为20000km2,以160° 的角度从弓京港向海展开。它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场相伴而生。60余个钻孔揭示,毗邻海区辐射砂脊体系的江苏沿岸平原上存在一个面积约3000 km2潮成砂区,其顶点位于东台,同样呈扇形以130°的角度向东展开。在潮成砂区内潮成砂质沉积单元位于冰后期海侵型砂坝-湖沉积层之上,二者之间具明显的冲刷面。砂坝-湖沉积层位于晚更新世基底硬粘土层之上,二者之间有较长的沉积间断。潮成砂沉积层上覆潮坪沉积层,二者呈渐变关系。以潮成砂层底部的侵蚀面为界,其下为海侵序列,其上为海退序列。古潮流的研究揭示,潮成砂区内同样存在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其顶点位于东台附近。由此推断,沿海平原的潮成砂区内也是辐射状潮成砂脊体系,它形成于全新世海退时期。由于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前展,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成砂脊体系逐渐暴露成陆。陆上和海域潮成辐射砂脊群形成于相同的潮汐动力环境,但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后者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矿物分析揭示,陆上和海区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组成,其中长江沉积物由南向北运移,且时间较早;黄河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时间较迟,这种泥沙的运移趋势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海平面上升趋于减缓,长江三角洲增长,江苏海岸线向外推进,苏北潮成砂区逐渐出露成陆。1128年黄河由苏北入海,大量的黄河沉积物的加入,加快了本区海岸线的推进速度。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相伴而生,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的位置曾经历三次变化,第一次以长江古河口湾为顶点,第二次位于现今陆上潮成砂区,第三次位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现代海域,代表了潮成辐射砂脊体系发育的三个阶段。只是长江古河口湾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由于河流的巨大改造作用,可能未很好保存,至今未发现典型的辐射砂脊体系。  相似文献   
136.
页岩、煤、沥青和原油的生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云鹏  耿安松  刘德汉  熊永强  申家贵 《沉积学报》2004,22(Z1):106-109,117
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页岩(海相页岩与油页岩)、煤、沥青与原油样品进行了真空封闭体系生气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生气母质的生气高峰阶段及其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气产率及气体组成 ,综合探讨了不同生气母质的生气机制与生气规律及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等对气产率及所生天然气组成的影响.为有效气源岩的判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7.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面积约1.2×106km2,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当雄县即是典型分布区之一.以2003年生长季在当雄草原站用涡度相关法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交换量(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观量子产额(α)和表观最大光合速率(Pmax)在生长季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白天的NEE与PAR之间符合很好的直角双曲线关系;α随生长季依次为草盛期>草盛初期>种子成熟期>枯黄期,最大为0.0244μmolCO2·μmol?1PAR,最小仅0.0098μmolCO2·μmol?1PAR;Pmax在草盛初期、草盛期、种子成熟期变化不大,平均0.433mgCO2·m?2·s?1(9.829μmolCO2·m?2·s?1),在枯黄期仅0.35mgCO2·m?2·s?1(7.945μmolCO2·m?2·s?1).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α值与世界上其他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38.
重庆城区浓雾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统计分析沙坪坝1951~2002年间发生的浓雾事件,结合2001年12月重庆市雾的外场试验资料,探索重庆市主城区浓雾的基本特征。重庆主城区浓雾随年代演变有减缓趋势;主城区浓雾是自然雾与烟尘等的混合物,河谷及城市效应使雾更浓;城市中出现浓雾的大气边界层特征是在近地面层有逆温及增湿降温现象;高浓度气溶胶的净辐射效应阻碍白天混合层发展,使大气边界层趋于稳定,它是重庆连续几天有雾的原因之一;浓雾具有一定的湿沉降作用,能有限地清洁空气;有浓雾的天气条件下,建议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避免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9.
FY-2B由于杂散光的影响,其可见光通道的发射前定标存在较大误差。利用敦煌戈壁滩辐射校正场可进行FY-2B可见光通道的在轨绝对定标。由于FY-2B对于敦煌场区的卫星天顶角接近50°,需要进行场地的方向特性BRDF修正。2002年7月对FY-2B进行了场地地表反射率、大气消光、探空等项同步测量,并对场地的方向特性进行了测量。资料处理结果表明,FY-2B可见光通道杂散光可影响定标精度达20%。长期监视表明FY-2B可见光通道探测器输出十分稳定。该文将4个可见光通道探测器场地定标得出的定标查找表列出,供用户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0.
应用6S辐射传输模式对MODIS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进行大气订正,订正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设定地表为朗伯体,再应用二向反射模型BRDF进行订正,订正结果与美国MODIS研究组应用MAS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两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经过臭氧、水汽、气溶胶等散射吸收订正,对于一定范围的反射率,大气订正使植被区红光波段反射率ρ1降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ρ2增加,蓝光波段反射率ρ3降低;大气订正后,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较大气订正前有所增加,增加的最大值为0.104,抗土壤-大气植被指数IEV值略有减小,减小的最大值为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