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416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720篇
地质学   443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AVISO提供的SARAL卫星杭州湾周年的WAVEFORM数据,通过对卫星波形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形重定方法,该方法在顾及波形物理机制基础上,根据各波形的特征进行重定。对重定前后的波形数据进行粗差剔除、共线平均,分析了重定后数据质量。通过交叉点平差,结合验潮站数据建立杭州湾平均海面高模型,所建模型与验潮站平均海面高差值的平均值为0.006m,标准差为0.038m。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卫星测高数据的精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62.
地面沉降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可以获得地面沉降过程中多场多参量数据,实现钻孔全断面的精细化监测。阐述了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概念,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涉及的传感光缆和传感器选择、钻孔回填材料、光缆-土的耦合性评价和光缆及传感器植入方法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系统。最后,结合苏州盛泽地面沉降光纤监测案例,介绍了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过程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63.
岩石介质具有黏滞性,黏弹性介质模型相对于弹性介质模型更为接近岩石介质的真实情况。根据Kelvin-Voigt黏弹性单元体模型本构关系,推导了柱坐标系下各向同性黏弹性介质时间域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程,进行了黏弹性介质井孔声场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品质因子和声源中心频率对黏弹性介质中的井内外声场均有影响:井外声场和井内声场的衰减均随品质因子的增大而减小,井外声波和井内反射波振幅随之增大;井外声场的衰减随声源中心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井外声波振幅随之增大,井内声场的衰减随声源中心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井内反射波振幅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64.
地–空瞬变电磁法在煤炭采空区勘探等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必要研究发射电流波形参数对地–空瞬变电磁三分量响应特征影响, 为地–空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与解释提供理论依据。以梯形波为例, 首先, 研究不同发射电流波形的频谱分布情况; 然后, 基于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正演研究发射波形的上升沿时间、脉宽和关断时间对地–空瞬变电磁三分量磁场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沿时间对三分量二次场响应基本不产生影响; 关断时间对三分量二次场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2 ms之前, 且关断时间越长对纯异常响应影响越大; 脉宽对三分量二次场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 ms之后, 且脉宽越短对纯异常响应影响越大。三维采空区模型结果表明:关断时间、脉宽对三分量异常场和背景场响应的影响特征基本一致; 通过三分量纯异常场响应多测道图和时间道图可以判断异常体的分布范围和深度。研究成果可为地–空瞬变电磁激励源波形的参数选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5.
通过船不同航速下对海底地形测量影响的仿真,给出相应情况下多波束测深仪波束对测区的覆盖情况,得出了航速不当时将无法实现对测区全覆盖的结论。据此问题推导了基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的船速控制模型,并针对SeaBat8101多波束测深仪给出不同测量等级的船速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6.
日本无针乌贼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4—2007年间对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进行了室内全人工养殖。亲体经暂养、促熟、交配后,在投放的附着基上产卵。孵化水温20~26℃,盐度25.0~32.0。受精卵经17~26d破膜而出。刚孵化的幼体为浮游型,胴长约为4mm。开口饵料为动物性活饵,如枝角类、桡足类、强化卤虫。经90~120d培育达到性成熟。获得性成熟个体2万只,成活率可达60%,平均体重100g。最小性成熟个体胴体长50mm。日龄120d可产卵,产卵量300~500粒。  相似文献   
67.
建立了一种特殊坐标系,从理论上推导了磁异常强度、全梯度模信号、张量梯度模信号和拉普拉斯信号等物理信号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它们具有的物理性质。 采用仿真计算表明:拉普拉斯信号在空间的等值面非常接近于球面,其在平面上的等值线极大值对应磁性目标中心位置,而其他三种信号在平面上等值线极大值与磁性目标中心位置则存在一定的偏差。 而且四种物理信号随测点至磁性目标中心间距离的衰减速度也存在差异,其中, 拉普拉斯信号与距离呈 5 次方衰减,磁异常强度与距离呈 3 次方衰减,而全梯度模信号和张量梯度模信号与距离都成 4 次方误差。  相似文献   
68.
大黄鱼肌肉组织cDNA全长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薛良义  李婷  杨斌 《台湾海峡》2010,29(2):189-195
以大黄鱼肌肉组织为材料,利用Creator Smart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构建了大黄鱼肌肉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文库质量分析表明:cDNA文库容量不低于1.68×106cfu/mm3,重组率达96%,插入片断的平均长度大于1 000bp.随机挑取512个cDNA克隆进行5’端测序,其中430条ESTs的长度大于100bp;并初步拼接得到了230个单基因簇(unigene),其中包括58个重叠群(contigs),172个单拷贝ESTs(singletons),冗余度为46.51%.经检索,35个ESTs在BLASTx上无明显的同源性(E值≤1.00×10-10),为新基因.195个ESTs与已报道的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能量相关基因的ESTs丰度最高,占总数的20.00%.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和信号传导次之,比例分别为13.48%、12.17%、10.00%,其中包括高迁移率族蛋白B1、瘦素受体、β1-热激蛋白等.这些EST数据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大黄鱼肌肉特异性表达基因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69.
用一台12道的声波测井仪记录了页岩灰岩中的声波全波波形,在142m井段的大部分段上都观测到了清晰的S波,将其用于识别岩性界面及裂隙带,结果如同用井下电视及标准地球物理测井所作的解释,波形的高信噪比使我们能通过12道相似性计算获得取井中冲蚀段外所有地段中的S波速度,比值Vq/Vs随深度的变化可帮助识别井中的某些成份变化,却不能识别灰岩中的裂隙,但使用S波振幅从记录识别岩性变化及裂隙都有效。页岩中S波振幅比灰岩中低,而裂隙地层中S波衰减增大,裂隙度与斯通利波之间无明显关系。为了解释有全波波形记录和S波传播的井的岩性及裂隙,一般要利用声测井记录中的S波。  相似文献   
70.
近代分支系统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鸣 《第四纪研究》1994,14(4):307-315
本文简要介绍分支学近20年的存在和发展。生物系统学界对求得树系所用方法的讨论由于分支学的出现而变得活跃。广泛的辩论促进了系统学方法的严谨化。分支学已被越来越多的生物系统学家所接受。近年分支学界讨论的内容包括化石在系统学中的作用,简约法则的应用,衡量树系的统计方法,以及如何将分子与形态数据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