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3篇
  免费   1305篇
  国内免费   2598篇
测绘学   670篇
大气科学   5423篇
地球物理   616篇
地质学   1307篇
海洋学   1231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97篇
自然地理   1032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1998年5月1日发生在龙洞堡机场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适宜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且中尺度特征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研究了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季节变化特征,证实赤道印度洋和东太平洋SST年际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由于沿赤道印度洋上空纬向季风环流和太平洋上空Walker环流之间显著的耦合造成的。这两个异常的纬向环流圈之间的耦合形式看起来很象是存在于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一对齿轮(简写为GIP),当一个作顺时向变化时,另一个则作反时向变化。文中还证明ENSO事件与GIP的年际异常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暖事件时GIP为反向运转;冷事件时GIP为正向运转;异常的GIP的啮合点位于印尼群岛附近。对80年代以来的ENSO事件的分析表明,每次事件前期异常的GIP的啮合点首先出现在印度洋上空,然后逐渐传入太平洋,引起GIP东侧的大气纬向风u和SST同时发生异常变化。当这种风场和SST的异常变化发展东传到达赤道中东太平洋时,导致ENSO事件最终出现。本文由此指出印度洋上空纬向环流的异常可以通过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大气系统的齿轮式耦合去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并触发ENSO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利用IAP 2-L AGCM进行的数值模拟,进一步揭示了冬季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变化的影响及其二者联系的物理机制和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当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增强时,在500 hPa等压面图上强迫产生一个自赤道西太平洋开始,经我国东部、堪察加半岛、白令海,到美国西海岸的异常波列;位于西太平洋的经向三圈环流增强,位置北移;在风暴轴的西半部和东端斜压性增强;从而导致了北太平洋风暴轴增强、北抬、东伸。  相似文献   
994.
丁一汇  沈新勇 《大气科学》1998,22(5):735-743
该文对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里是该文的第一部分,将E-P通量理论引入到中尺度对称扰动的动力学模型中,重新定义E-P通量为“倾斜E-P通量”。采用“倾斜E-P通量”的新概念,详细讨论了影响平均基流的几个因子作用。特别在中尺度系统对动量、热量的垂直输送项改变影响环境风场、温度场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修改本文部分作者先前初步提出的影响夏季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因子及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物理图像,本文继续用一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5组试验,利用ECMWF 的格点分析值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和环流差异是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重要因子,已提出的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图像大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96.
1997年夏季河南省严重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夏季河南省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陇海线附近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出现了近50年未遇到的严重干旱,其它地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干旱或大旱。干旱的环流特征是: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弱,亚洲500hPa环流场处于纬向环流发展期;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高首次增强北抬并迅速控制黄滩,使得雨季明显缩短;8月中下旬,黄淮及华北南部长期处在大陆暖高压及副高交替控制之下,冷空气势力偏弱,冷空气与暖湿气流配合  相似文献   
997.
试论区域大气模式系统中陆面过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8.
陈培善 《地震学报》1998,20(1):109-111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1997年8~9月)陈培善(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国家地震...  相似文献   
999.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3,(11):48-49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近期在斯德哥尔摩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已经翻了一倍,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地球将面临不可想象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00.
莫知 《海洋世界》2010,(4):12-13
<正>近日,全球媒体纷纷报导:在孟加拉湾,印度和孟加拉国争夺得不可开交的一座小岛"消失"了。导致这座岛屿将从地图上抹去的原因并不是两国交兵,也不是地质构造运动,而是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正是海水将这座小岛变成了"暗礁"。这提醒人们,海平面上升造成陆地面积减少,甚至导致社区被淹没并不完全是耸人听闻、故弄玄虚的噱头,全球变暖的后果可能真的很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