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通过对龙华新区2个监测站点2012年的PM2.5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新区PM2.5年均质量浓度值为0.043 mg/m3,全年总超标天数为30 d,超标率为8.2%.PM2.5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干季污染严重,雨季则较轻.新区常年盛行偏北风,处于东莞、惠州等污染严重区域的下风向,且风速偏小,是新区PM2.5来源及质量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利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AERMOD模型对新区PM2.5污染质量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新区PM2.5主要来自本地污染源,贡献率为51.2%,外地污染源贡献率为48.8%.其中,PM2.5污染主要受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影响,贡献率为32.0%,其次是施工项目和裸露土地影响,贡献率为18.2%,工业污染源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252.
基于GPRS网络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技术内幕作了足够的分析,并对目前出现的几种在线监控系统做了比较,阐述了系统内部的设计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对该系统的实施提出了实际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3.
城市群落大气污染源影响的空间结构及尺度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以迅速发展的城市群落-北京及周边区域为样本, 利用2003年冬季(2月)、夏季(8月)北京城市大气环境现场科学试验(BECAPEX, Beijing City Air Pollution Observation Experiment)建筑群边界层大气污染动力-化学过程观测资料以及相关的气象要素、卫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等综合资料, 进行“点-面”空间结构动力-统计合成分析, 剖析北京大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影响域的空间结构及多尺度特征. 结果表明, 冬、夏季不同污染排放源对大气污染成分特征的贡献率具有显著差异, 统计模型主成分分析结果亦表明, 冬季气溶胶颗粒物成分结构以SO2和NOx影响为主; 夏季粒子成分结构则以CO, NOx影响为主. 冬、夏季北京城区不同方位测点近地层大气动力、热力结构及建筑群上边界各类污染物种均具有“同位相”变化及其“影响域”空间尺度特征. 功率谱分析发现冬、夏季颗粒物浓度和大气风场动力结构的周期谱相吻合, 冬季以长周期为主, 夏季则多为短周期, 揭示出冬、夏季大气环流季节性尺度特征对大气污染变化周期特征的影响效应. 分析城市区域热力非均匀性特征, 可发现北京地区热岛多尺度效应与高层建筑群面积非均匀扩展特征存在相关关系. 城市大气动力、热力特征空间结构中城市边界层群筑群湍流尺度特征对城市大气污染多尺度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晴空、稳定天气条件下MODIS气溶胶变分订正分析场和污染源追踪相关合成风矢场综合分析模型均表明, 冬季北京大气污染气溶胶颗粒物的排放源可远距离追溯到北京南部周边的河北、山东及天津等地更大尺度空间范围, 气溶胶指数高值区与北京及周边地区居民户数高值区(采暖面源)空间分布存在关联. 冬、夏季空气质点后向轨迹特征呈类似上述多尺度特征, 且描述出不同季节污染源空间分布的尺度特征差异, 城区大气污染周边源轨迹路径主体来自城市近郊固定工业面源或采暖面源, 且冬季周边污染源扩散输送距离较夏季呈更远的空间尺度, 上述结论描述出城市区域大气污染源影响和大气动力结构引起的多尺度空间影响域及季节性特征. 冬季TOMS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域位于北京地区并向南延伸, 且呈南北向带状分布, 可描述出周边地形分布对区域尺度大气污染源扩散的动力影响效应. 研究分析表明: 北京周边大地形“谷地”内冬季污染程度与南部周边地区的污染排放源密切相关; 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季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日照时数的“反位相”变化特征显著, 冬季云量、雾日数与气溶胶呈区域尺度相关特征, 反映了该区域尺度气溶胶影响的局地气候效应. 另外, 流域面尺度的大气干、湿沉降分布对密云水库区域尺度空间水体的影响分析亦反映了夏季水、土、气多圈层污染源影响多尺度空间结构对密云水库水质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4.
回顾了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水、生物、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迁移、转化、循环和交换等研究工作进展.典型湖泊的研究结果显示,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营养本底的确较高,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状态;人类活动在最近几十年中加快了这些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治理不仅要重视外源污染的削减,也要重视湖泊内源污染的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沉积物中,一般只有30%以下的磷是以较活跃的藻类易利用态存在的,表层沉积物通过吸附-解吸等交换作用对浅水湖泊水体中磷的浓度有较大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释放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二种释放方式.前者是基于化学平衡条件下的水土界面扩散作用.决定其释放量大小的主要因子是孔隙水与上覆水之间的营养盐浓度差.后者是基于水动力扰动对水土界面物理破坏条件下的底泥悬浮释放作用.二种释放模式在浅水水体中都存在.无论是静态或动态,水土界面的氧化还原环境,铁、锰、铝等元素含量,都对释放有影响.动态释放能在短期内大大提高水体颗粒态营养盐的浓度.在动态释放的初期,将有效增加水体可溶性营养盐,但是如果沉积物中铁、铝等金属元素较丰富,水体中的溶解性营养盐将由于吸附等作用而沉淀至湖底,因此,这样的湖泊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净化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绝大多数湖泊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湖泊.用底泥疏浚方法来控制湖泊内源污染的方法只适用湖泊面积较小、还原环境强烈,或者沉积物中铁、锰含量较低、水体去除可溶性营养盐的能力较弱的水体.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也具有强烈的反馈作用.水华暴发期间蓝藻的暴发性生长能通过改变水体的pH而引发沉积物中磷释放数量的大幅增加,大量释放的营养盐反过来又会促使蓝藻的大量生长,从而加剧水华的暴发.研究显示污染相对较重的水域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高,微生物的生物量及生产力也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高,水体营养盐的循环也就更快.这反过来又促使微生物生产力增加,营养盐循环更快,加剧富营养化的危害.今后的工作应该重点围绕生物参与下营养盐的迁移转化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55.
磷酸酶可通过增加磷的生物可利用性促进富营养化过程,在太湖、龙阳湖与莲花湖探讨了这种机制.磷酸酶活性与磷营养水平以及叶绿素a浓度相关.反胶团酶学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态磷酸酶稳定性的不同可能源于酶分子大小、结构与活性基团的差异.太湖微囊藻水华发生处间隙水溶解态磷酸酶在胶团中的活性高且稳定,溶解反应性磷浓度较低,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好气性细菌数量均低,且呼吸强度明显较高,无机磷与有机磷细菌以及其它微生物均在表层富集,却极少见诸于沉积物.因此,来自酶促水解或其它途径的大量内源磷可能在厌氧状态下经上覆水随细菌向水柱扩散,从而促发水华.因此,理化与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将驱动湖泊内源磷的释放并促进富营养化过程.  相似文献   
256.
孙志鸿 《地下水》2005,27(3):204-205
随着阳泉市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的发展,水资源利用量逐年增加,工业"三废"、城市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等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增长迅速,这些污染物通过降水的淋滤,河流的渗漏、不同含水层的沟通等污染途径污染了水环境.在分析阳泉市水环境污染现状、污染源、污染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57.
北京西南城近郊浅层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北京市西南城近郊是本市高硬度水主要分布区,也是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补给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已成为影响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区内14个长期观测孔11a来水质资料的统计分析,从统计学和水化学角度分析了本区浅层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和机理。结果说明,盐污染主要是硬度升高和硝酸盐污染,而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显示出污染源、污染途径及污染机理的复杂性。最主要的污染原因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污灌,砂石坑垃圾回填,及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258.
该文针对当今城市建设中引发的越来越多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机制开一些前瞻性的基础性研究,结合具体实际就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中几个较为突出的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9.
龚若愚  周源岗 《水文》2001,21(3):50-52,36
分析了柳州市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现状,针对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柳南水厂和柳东水厂建立了水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影响柳南水厂和柳东水厂水质的污染源排污控制量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为保证柳南水厂和柳东水厂水质达标,上游各污染源的允许提污量值。  相似文献   
260.
湖泊外源氮输入与内源氮释放辨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红枫湖水体和外源河流硝酸盐氮同位素、有机质碳、氮含量等进行了测定, 并以此对湖泊外源氮输入与内源氮释放(有机质降解)进行了辨析. 结果表明, 冬春季红枫湖外源氮输入增加, 湖水中内源氮的释放也十分强烈. 氮的混合作用特征在河流入湖口处比较明显, 而有机质降解(硝化)则以湖泊中下游最为显著. 冬春季湖水中有机质降解主要发生在湖泊中下游中层水体, 与该层位水体中含较丰富的沉降有机质有关. 这部分发生降解的有机质中有相当比例为湖泊水生有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