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5篇
  免费   1276篇
  国内免费   918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161篇
地质学   3809篇
海洋学   248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2008年青海大柴旦6.3级地震及发震背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大柴旦地区发生6.3级地震,打破了青海省境内55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该次地震可能是对2008年5月12 日汶川8.0级地震在青藏块体内部应力调整的响应.通过该次地震及其发震断裂周缘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断裂活动性主要以逆冲为主并兼有走滑特性.对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开挖探槽,探槽剖面揭露该断裂带在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有过明显活动;断裂带周缘历史地震的分布特征表明断裂带新的活动明显向南迁移;这与野外调查结果断层活动不断向山前迁移相一致.根据对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性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内部中强震活动有顺时针螺旋迁移的特征,这一活动特征与GPS观测的青藏块体内部应力顺时针调整相一致,这一特征可能代表了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的一种新规律.基于对这种规律的认识和祁连地震带的大震构造孕育条件,祁连地震带东南部地区应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992.
收集南海北部大量多道地震和钻井资料,编制了该区域首幅第四系厚度分布图。第四系等厚线总体呈NEE向,特别是珠江口外大陆架最明显,莺歌海、琼东南呈NW-EW-NE向弧形,珠江口大陆架南部存在次一级NW向等厚线。第四系等厚线分布形态明显受到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993.
The northern piedmont fault of Wutai Mountain is located at the north of the Shanxi Graben system,which is the dominating fault of the south boundary of the Fanshi-Daixian depre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ult activity and paleoearthquakes around the Nanyukou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piedmont fault of Wutai Mountain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long the fault,measuring geomorphic deformation and excavating trenches at some important sites. From Nanyukou to the southwest of Shanhui,we find obviously dislocated alluvial fans,with strong neotectonic movement at these sites. Since nearly 20ka,the vertical average slip rate is 1. 55mm /a to 2. 0mm /a. However,since nearly 6ka,it has reached as high as 2. 3mm /a,which is twice that on other segments. 2 trenches were excavated around Nanyukou with 6 events discovered. The referenced ages of the events are before 7600a,6700a ~ 7600a,5321a ~ 5575a,4400a ~ 5400a,4200a ~ 4400a and after 1600a B. P. with approximate recurrence interval 1400a. The latest event is likely to be the earthquake occurring at 512 A. D. ,so it is necessary to do further work to verify thi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94.
人们常用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解释地震的空间迁移和余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但是,在计算静态库仑应力场时,室内试验数据和观测资料往往无法对计算所涉及的参数进行足够的约束,而参数取值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到静态库仑应力的计算结果。不同研究组得到的汶川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并不一样,为研究不同计算模型和参数的选取对静态库仑应力计算的影响,我们通过建立模型并依次改变参数,分析比较了各个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接收断层位置和走向等的影响较小,其他参数均会对静态库仑应力变化量值和符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在地震破裂面周边尤其明显,计算时参数敏感性分析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95.
汶川地震强余震与引潮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汶川地震为例,统计分析2008年5月12日—2009年9月30日5级以上强余震与引潮力的关系,发现平行断层方向的线应变引潮力峰(谷)值时间与汶川地震及强余震发震时间的对应关系较好,且其对应程度与断层性质有关。综合分析认为,引潮力可能是地震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青川县乔庄镇主城区坐落于乔庄河Ⅰ级河流阶地面上,平武-青川断裂分为3支呈隐伏状穿过主城区,地表未见明显的断裂新活动形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8.0级地震,对青川县乔庄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沿平武-青川主干断裂通过位置震害显著加重的条带状异常现象,但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本文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开挖验证结果的基础上,对平武-青川断裂在乔庄镇主城区的通过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地表调查发现的零星地表破裂和探槽下部砂砾石层出现的小尺度变形及位错现象分析,乔庄镇条带状震害加重异常现象应是平武-青川断裂在汶川地震时发生的近地表错动所致。由此联系到汶川地震的余震条带与平武-青川断裂乔庄以东段基本重合的事实,平武-青川断裂的活动性应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在山西省河东煤田蒲县明珠一号勘查区和二号勘查区普查工作,发现所谓的"离石挠褶带"对蒲县明珠一带煤田的影响很大,以"离石挠褶带"为界,东侧几乎没有煤层出露.西侧地层剧烈下降,使蒲县、吉县一带煤层埋深加大,没有被风化剥蚀而完好地保留至今.并局部煤层变厚,单层厚最大达6m.  相似文献   
998.
热水镇热构造背景具有略厚的地壳,稍低的大地热流和壳内相对的低温的特征.本区不具备浅部形成高温热源的火山地质背景.从西、北部山区渗透的天水,在深部被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和玄武岩以热传导的形式加热,再沿发育的的断裂、裂隙上升到浅部形成地热田浅层热水储集层.地热田具有向北西-南东和南西-东北东方向伸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9.
千佛山断裂是济南市的一条重要隐伏断裂,研究该断裂的具体位置,断裂展布以及断裂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CT)、地质勘察等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该断裂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点、地层年代进行研究,分析其地震活动性。结果表明该断层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证据,该断层的活动年代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千佛山断裂的运动性质以张性正断层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点。从断层的几何结构分析,中更新世早中期以前断层经历了多期活动。   相似文献   
1000.
张慧 《中国地震研究》2016,30(1):119-130
基于海南省地震台网2000~2013年的区域地震波形数据,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海南琼东北部地区“九五”数字台网中2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代表了原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七星岭台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场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青山岭NNE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NE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同时,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或几条活动断裂交汇部位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对所选用的小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活动断裂走向一致,并且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较为离散,反映了该区域复杂的断裂构造和应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