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31.
云南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0—2011年期间在云南地区布设21个宽频带野外流动地震台记录到的波形资料,经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求取远震接收函数,并挑选高质量Pms (莫霍面转换)震相,利用切向能量最小化方法获得283对高信噪比的径向和切向对应的Pms分裂参数,从而得到云南地区各台下方地壳各向异性. 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慢波时间延迟量在0.125 s和0.40 s之间变化,平均为0.25 s,且各向异性强弱与构造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在扬子地台和保山地块表现为相对较强的各向异性,而思茅地块相对弱些,说明这些块体受下地壳流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 从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分布来看,在扬子地台和思茅地块除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走向变化明显地区(如YNL04和YNL12台)外,各向异性方向均与断裂带走向近似平行,说明研究区内大型断裂带控制着下地壳流的构造变形. 腾冲地区的各向异性与其他三个块体均不相同,在该块体内部各向异性快波方向近似呈现出以火山为中心发散状分布,可能说明腾冲火山下方地幔热物质上涌到达下地壳后受上地壳的阻挡作用向四周发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2.
本文以野生坛紫菜(Porphyra hatanensis)叶状体为材料,通过海螺酶酶解获得叶状体单离体细胞,探讨了细胞密度、光照强度对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密度对坛紫菜叶状体单离体细胞的分裂、出苗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细胞培养3~5d时,分裂率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大而降低;5d时,1×103个/孔组的分裂速度显著大于其余各组的(p<0.05);12~19d时,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大,体细胞出苗率相应减小.光照强度对坛紫菜叶状体单离体细胞的分裂、出苗也具有显著影响.细胞培养5d时,分裂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5-7d时,体细胞分裂速度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9~19d培养期内,出苗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本实验结果为坛紫菜转基因育种等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33.
基于观测资料的云系分裂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中尺度地面站网、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一次云系分裂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条雨带之间的弱降水是由于云系分裂所导致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反映出北支云系以层状云为主,南支云系以对流云为主;北支云系移向是ENE,南支云系移向是E,使得两支云系逐渐分离;通过低层气压梯度力的估算,北侧为西北风,南侧为东偏南风,大体代表云系底部的移向,结合雷达得到的高低层明显的移向差异,故引起南支云系和北支云系的逐步分开;受气压梯度力和地形阻挡的作用,使得南北云系分开,成为分别独立的云系。  相似文献   
234.
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探讨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构像下的智能数据处理要素之二:海量点云分割处理技术。多模型拟合方法通过将点云拟合到不同模型中,依照点云空间分布特征和几何结构特征进行分割。针对点云数据量巨大、分布不均匀、结构复杂等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型拟合的点云分割方法。首先通过降采样,采用基于密度分布的聚类方法,实现对点云的预分割。在预分割基础上,利用基于分裂合并的多模型拟合方法对点云进行后续拟合分割。针对平面和弧面,本文采用不同的拟合方式,最终实现对室内密集点云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无须提前设置模型数目的情况下实现点云的自动分割。且相较于现有的点云分割技术,此方法相较于现今的常规方法能取得更好的分割效果,在分割的正确率上要高于现有的常规分割方法,在处理相同数据量的点云分割时,能够达到远低于常规方法的时间消耗。通过本文提出的三维点云分割方法能够实现将大规模、复杂三维点云数据分割为较为精细、具有准确模型参数的三维几何图元,为后续实现大规模、复杂场景的精确三维构象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35.
李烁  王慧  耿则勋  于翔舟  卢兰鑫 《测绘学报》2018,47(12):1621-1629
针对遥感影像内部亮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范数约束的亮度不均变分校正方法。首先分析了单范数变分Retinex方法的不足,根据反射影像和光照影像的特性构造新的变分模型,利用L1范数约束反射影像的纹理和细节信息,利用L2范数约束光照影像的光滑性。为了提高运算效率,采用分裂Bregman方法将变分模型的求解转换为3个子问题交替迭代计算。再对分离出的光照影像进行Gamma校正,取其均值与反射影像进行乘积运算,最后对重建影像进行对比度拉伸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切实可行,与单范数约束的变分Retinex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可以更好地消除亮度不均匀现象和保持影像的纹理和细节信息,同时具有更高的运算效率,速度提高7倍以上。  相似文献   
236.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MODIS 地表温度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宾宾  马耀明  马伟强 《遥感学报》2012,16(6):1289-1309
地表温度是区域和全球尺度陆面过程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利用遥感卫星资料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数据在气象、水文和生态领域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改进后的针对MODIS 数据的分裂窗口算法,对MODIS L1B 卫星数据进行实用而简便的云检测处理,并根据青藏高原陆地、水体和冰雪等常见下垫面状况的遥感影像分类结果,反演得到了2007-01-03 、04-18 、06-12 和10-02 四日的无云下垫面地表温度.最后,将Sobrino 结果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与MODIS 日地表温度产品及CAMP/Tibet 观测站地表温度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地表温度结果与MODIS 数据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地表温度结果与地面观测数据(去除可疑点后)的平均误差仅为1.435 K .  相似文献   
237.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区域雷达组网三维数字产品为基础,采用区域增长法实现二维风暴的识别,进而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关联以实现三维风暴的识别,并提取三维风暴的特征参数对相邻时刻的风暴进行跟踪,在此基础上对风暴未来时刻的位置及大小进行预报。个例分析结果表明:(1)用区域增长法及垂直方向的投影关联法能够实现三维风暴的自动识别,从风暴特征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体积的变化是风暴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而风暴的平均反射率因子及最大反射率因子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不明显;(2)采用最优法对相邻时刻的风暴进行匹配,并考虑了合并与分裂的情况,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可以看出,跟踪还是比较合理,在风暴发生合并或分裂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跟踪。对风暴历史时刻的位置通过最小二乘拟合法得到的风暴移向、移速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比较光滑,没有出现跳变的现象。(3)风暴位置的预报要好于风暴大小及VIL的预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风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合并、分裂也是经常发生的,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报,仅根据风暴历史时刻的发展趋势还是很难预报的。总体来说,预报误差随预报时效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8.
NOAA/AVHRR的分裂窗算法在地表温度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吉林西部为研究区域,建立以NOAA/AVHRR卫星资料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的参数化模型。利用2000年7月5日的AVHRR资料,在4种常见地表温度反演分裂窗算法的对比分析基础上,选用Coil和Caselles提出的分裂窗算法,获得研究区地表温度,为地表蒸发量遥感计算提供必要的地球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239.
本文详细阐述了用NOAA气象卫星的AVHRR3、4、5通道数据求地面温度场的分裂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与实测地面温度对照,误差±0.5K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240.
可分裂的三维陡倾角深度偏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构造复杂和存在明显速度横向变化地区的地震资料,三维深度偏移方法能同时消除波的衍射和折射效应,且对侧面波的收敛也很显著,故其成像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地质构造在地下的空间分布.文中通过对深度偏移方程进行陡倾角近似,并利用二阶中心差分网格将三维方程离散分裂,极大地提高了运算效率和节约存贮量,同时在波场外推计算中采用了一种与差分相似的时移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差分频散现象和数值稳定性问题.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