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51.
地壳的各向异性分析计算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参数是:分裂的横波中高速和低速横波之间的时间延迟和高速横波的极化方向。在试算中的合成地震记录显示两种方法(ASR和AIR)都大大快于目前使用的数字方法(分别是10倍和100倍),而且结果与模型值一致。野外资料的分析计算显示ASR相对于AIR的抗干扰性要强且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252.
介绍了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和进展,着重叙述在地球各个圈层特别是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及其在地球动力学和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地震波各向异性为动力地球作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它的科学潜力是巨大的、空前的,正逐步形成一个地震学的重要分支——各向异性地震学。  相似文献   
253.
三维VTI介质中波动方程深度偏移的最优分裂Fourier方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含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的qP波相速度表示式出发,建立并求解三维VTI介质中的频散方程,得到三维VTI介质中的相移算子,进而将以相移算子为基础的最优分裂Fourier方法推广到三维VTI介质,发展了一个三维VTI介质的深度偏移方法.文中使用的各向异性介质的速度模型与现行的各向异性构造的速度估计方法一致,将各向同性、弱各向异性及强各向异性统一在一个模型中.文中提出的偏移算法对相移法引入了高阶校正项来补偿介质横向变化的影响,使该方法可应用于横向非均匀VTI介质的陡角度成像,文中给出的偏移脉冲响应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54.
三维复杂构造中地震波模拟的单程波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构造中单程波与双程波方法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就地震勘探中主要关心的一次反射波而言,单程波算法已具有足够的精度. 使用单程波方程将极大地减少数值计算的计算量,同时对介质的几何和物理参数建模也降低了要求. 单程波算法可视为深度偏移的“逆运算”,这样可以很好地借用已知的深度偏移方法及其程序系统. 基于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双重考虑,本文在介质速度结构较复杂时采用显式短算子波场延拓方法,而在介质速度结构相对简单时采用分裂步相移法. 反射系数的计算中考虑了其随入射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5.
利用算子分裂迎风均衡格式解对流为主溶质运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污染模拟问题是水流问题与溶质运移问题的耦合问题.各种常见的数值解法在以对流为主溶质运移问题的求解中都会遇到困难,如用有限单元法或有限差分法时,会产生数值弥散与过量这两类误差.引入算子分裂迎风均衡格式法求解对流为主的水污染模拟问题,较好地克服了数值弥散和数值解出现振荡问题,该格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单调性及守恒性特点.  相似文献   
256.
大步长单程波算子相位积分实现方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步长单程波算子是穿过厚层的单程波算子的积分,在理论上它可以通过频率波数域表达式和波数域到空间域变换来实现,目前,通过李代数积分和指数映射的研究,已经导出频率波数域表达式,需要研究波数域到空间域变换的实现方式,波数域到空间域的变换可以通过鞍点法和相位积分来实现,本文研究了相位积分的三种实现途径:分裂方法、相移加插值方法和佳格点方法,在相移加插值方法中提出一种波场"角度域插值"的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257.
基于MODIS数据的石羊河流域地表温度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0年4期MODIS影像, 基于植被指数、 地表比辐射率、 大气透过率和星上亮度温度, 采用分裂窗口算法, 反演石羊河流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并对其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石羊河流域四季地表温度变化明显, 昼夜温差很大, 其中, 春季温度分布在-13.45~29.27℃之间; 夏季温度分布在-3.75~56.29℃之间; 秋季温度分布在-10.15~32.67℃之间; 冬季温度分布在-17.15~12.75℃之间. 从地表温度空间分布上看, 在武威、 民勤、 古浪等绿洲地区地表热量丰富, 水土和植被效应显著, 热量呈圈状空间递减趋势; 在下游地区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夏季温度最高, 祁连山东端的石羊河上游地区由于受常年积雪、 河流、 地表植被和海拔等因素影响地表温度较低. MODIS数据为宏观小流域热环境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且将遥感数据和地表下垫面数据相结合能提高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258.
地震波在穿过地幔底部(即D"层)时表现出很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地震波速度随着方位角变化而变化)[1-5].D"层各向异性的形成机制一般认为是由D"层的主要相变矿物MgSiO3-post-perovskite (ppv),由于形变导致晶体的晶格定向排列引起的.如果这种解释机制正确的话,那么先前从单个方向测量D"层的各向异性来推断ppv晶体的滑动机制就是不充分的,因为ppv晶体是正交晶系.我们根据美洲北部和中部地区在核-幔边界处仍残留着俯冲海洋板块的残片[6]的构造特点,挑选了穿过D"层的浅震和深震,来增加射线在D"层的方位覆盖,处理得到美洲北部和中部D"层的各向异性.我们分别处理了穿过3个研究区的D"层的700多个剪切波波形数据,每一次同时处理来自两个不同方位的震相,研究发现,先前假设的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波速不随方位的变化而变化)[2-3,7]机制是不可能的,需要引入更复杂的机制.我们将MgSiO3-ppv多种形变机制和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001)面上的剪切与观测到的数据和俯冲带的核-幔边界处剪切形变的预期结果相吻合.利用新的地幔流动模型及改善后的ppv滑移系的实验观测确定方法,我们可以对核-幔边界的形变特征进行成像,将D"层中的动力过程(比如,地幔柱的形成)与地幔的其他部位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59.
1 研究背景 滇西地区位于印支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是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的必经带域,对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岩石圈变形及青藏块体东南向挤出变形具有重要的吸收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60.
丁浩  申文斌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0):3313-3323
完全剥离一阶模态nS1的三重分裂信号将有助于识别出其全部分裂谱线,进而更好地约束地球内部结构.理想情况下,球谐叠加法(SHS)与多台站实验技术(MSE)均可剥离一阶模态nS1的三重分裂信号,但部分学者持不同观点.本文基于对二者的理论分析进一步确认,在自耦合前提下,MSE方法可成功剥离nS1的三重分裂信号;而SHS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成功剥离nS1的三重分裂信号,但可相对增强目标信号的振幅强度.此外,本文解释了MSE可剥离单线态信号的真实原因,并指出由于MSE未考虑全频段耦合影响,故仅适用于1 mHz以下的低频模态.鉴于超导重力(SG)数据在1 mHz以下比宽频地震数据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因此,为验证本文结论并弄清MSE和SHS的实质,基于模拟数据及SG台站实测数据,本文利用MSE和SHS分别对一阶模态的合成信号及模态3S1进行了探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SE可成功剥离一阶模态三重分裂信号,SHS则无法完全剥离,验证了我们的理论结论,表明前人部分结果需重新审视与评价.此外,本文基于三种不同方法并利用13个SG 台站数据给出的3S1分裂宽度比分别为1.008, 1.000和1.001,远小于异常分裂判别临界值1.5, 因此,3S1应是正常分裂模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