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初次运移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陆相干酪根生排烃过程中,烃类可能会发生同位素分馏效应。干酪根的热降解过程、烃类的二次裂解以及初次运移过程中的扩散都可能发生同位素分馏。下面的初次运移模拟实验通过在源岩中加入氘代的正构十五烷(n-C15D32)来研究初次运移中的同位素分馏。实验结果表明,烃类在富镜质体煤中初次运移会发生比较强的同位素分馏(在不到10 cm距离里发生了约3‰的同位素分馏),而在丝炭和暗色泥岩的初次运移中的同位素分馏不明显。富镜质体煤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Ⅲ型干酪根的热降解的区间比较宽,因此生排烃过程比较复杂,比较容易产生同位素分馏。鉴于煤系排烃的这些特点,在油—源对比中,应该考虑生排烃中可能发生的同位素分馏效应。   相似文献   
102.
张慧  蔡敏  陈非洲 《湖泊科学》2017,29(5):1188-1194
食物质量会影响浮游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表征食物质量的指标包括食物大小、元素比、生物化学组成和毒性有无等.用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碳磷比(C/P)表征食物质量,分析不同C/P斜生栅藻对同型溞(Daphnia similis)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研究中4个处理组斜生栅藻C/P分别为881.8、512.3、124.3和42.4.培养9 d后不同处理组同型溞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15、0.27、0.47和0.44 d-1.C/P比为881.8的处理组同型溞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没有产仔,其余3个处理组的同型溞第1成龄期的产仔量分别为1.2±1.3、9.8±2.3和9.5±2.5 ind./female.结果表明,与斜生栅藻C/P为124.3处理条件相比,斜生栅藻C/P过高(512.3和881.8)及C/P过低(42.4)处理条件下同型溞生长速率和产仔量均降低.本研究表明食物C/P的高低会影响溞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其在湖泊中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3.
探究鱼类繁殖策略是了解鱼类种群动态的关键.通过对珠江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生殖周期、产卵时间、成熟期长度、生殖力类型和生殖力等方面进行研究,阐明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强下,西江广东鲂的繁殖策略适应性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广东鲂个体平均体长245 mm,优势体长集中在260~280 mm,平均体重347 g,优势体重集中在320~480 g.用L 50逻辑斯谛回归方法推算广东鲂雌鱼和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244.5和232.2 mm.雌雄性比例为1.105∶1,且随着体长增加,雌雄性比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广东鲂繁殖群体在产卵季节为48月,产卵高峰为6月初持续到7月上旬,产卵季节内广东鲂鱼苗的密度与径流量显著相关.广东鲂绝对繁殖力平均为73069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118.7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广东鲂繁殖群体性腺成熟系数与性腺重、肥满度以及体重密切相关.广东鲂种群繁殖策略在人类活动加剧影响下呈现出适应性变化:初次性成熟体长变小,绝对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4.
"黄海1号"中国对虾体长遗传力的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孵化后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遗传力.实验中的36尾亲虾均来自人工养殖的"黄海1号"第9代选育群体.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9个半同胞家系和21个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3月龄和4月龄时30尾后代个体的体长.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过程,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估计体长性状的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黄海1号"中国对虾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46~0.53和0.44~0.48之间.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P<0.05),说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非加性效应或受环境影响较大.另外,雌性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由3月龄的0.53下降到4月龄的0.48,下降程度最大,说明雌性方差组分可能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  相似文献   
105.
刘静静  刘震  夏鲁 《地质科学》2015,(3):970-981
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经过初次运移, 进入到储集层, 其本质应该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前人对于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学有一定的研究, 但是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以烃源岩中石油初次运移为研究对象, 建立下生、上储型排烃地质模型, 从微观动力学的角度对即将进入储集层的游离相石油进行力学分析, 认为烃源岩中的石油发生初次运移进入储集层是一个动力和阻力的力学非平衡过程, 运移动力包括烃源岩地层压力和烃源岩层毛细管力, 运移阻力包括储集层地层压力、储集层毛细管力和内摩擦力。当动力大于阻力时, 石油发生初次运移; 当动力与阻力相等时, 对应着石油初次运移的临界状态; 当动力小于阻力时, 石油不能发生初次运移。因此, 可以通过对比石油初次运移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定量地预测石油初次运移充注窗口。本文将建立的石油初次运移力学模型应用到安塞油田长6段油藏, 定量地预测了石油初次运移充注窗口, 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桂枝 《海洋世界》2006,(9):21-23
露脊鲸是须鲸的一种,体长一般在17米左右,体重为47~69吨。露脊鲸的身体粗壮结实,头部硕大,并长有形状奇特的角质瘤。上鄂拱起,强壮有力。露脊鲸科分为南露脊鲸、北露脊鲸和弓头鲸3种。露脊鲸又叫易捕鲸,这是由早期的捕鲸者命名的。因为露脊鲸游得很慢,一股的渔船甚至划艇都能追上它们,捕鲸者认为这种鲸容易被射杀,因此称之为易捕鲸。  相似文献   
107.
南海北部花斑蛇鲻生长死亡参数估计及开捕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 ,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 :南海北部大陆架L∞ =4 5.5cm ,K =0 .2 8,t0 =- 0 .4 6 0 ;北部湾L∞ =4 0 .0cm ,K =0 .30 ,t0 =- 0 .4 43。计算自然死亡系数得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6 3;北部湾为 0 .6 7;捕捞死亡系数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79,北部湾为 1.11。据等渔获量曲线建议南海北部大陆架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3cm增加至 2 0 .0cm ,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0 .79放宽至 1.0 ;北部湾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5cm增加至 19.0cm的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1.11放宽至 1.5。  相似文献   
108.
应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拟合鱼类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函数关系,使用计算机VB语言进行编写程序,与常用的线性回归法、Ricker法进行比较,得出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Pn(x)=∑k=0 ^n yklk(x)=∑k=0 ^n(Пj=0 j≠k ^n x-xj/xk-xj)yk。  相似文献   
109.
沾化凹陷孤北地区石炭一二叠系(C-P)潜山产出煤成气,油气勘探需要搞清楚产出的煤成气是煤岩初次埋藏、还是抬升剥蚀后再次埋藏生成的.在查明该区煤岩地质演化的基础上,采用热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煤岩初次和二次生烃过程中气态烃与主要单体烃生成动力学特征,发现煤岩二次生烃的活化能比一次生烃高40~50 kJ/mol,认为孤北地区C-P煤系源岩达到4200 m深度条件(R°约0.9%)才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与煤岩初次生气相比,二次生气具有iC4/nC4<1、n(C6 C7)/i(C6 C7)>0.8、甲苯/苯<1.2等特征,据此认为孤北煤成气是煤岩二次生烃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0.
鲥鱼体长而侧扁,鳞大而薄。常见个体重1~1.5千克,最大者重3.5~4千克。吻尖,口大,口裂斜而上翘。体背暗绿,腹面银白。鲥鱼是江海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海洋,生殖期溯河而上,在江河中、下游产卵。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鲥鱼丰腴肥硕,合脂量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在分类学上,鲥鱼属鲱形目、鲱科、鲥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